辦學歷史
公共管理學院的海關管理專業創建於1974年,1976年開始正式招生。
1974年創建海關管理專業,1975年開始正式招生。
1978年,學校教學機構調整,原一系分為一系(對外貿易英語專業)和四系(海關英語專業、幹部進修班),並在四系設定海關管理專業,同年開始從普通高校統考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本科生、
1983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國家商檢局共同籌備,在海關管理系開設商品檢驗管理大專專業。1984年,海關管理系成立商檢幹部專修科。1985年,海關管理系開始招收海關管理專業研究生。
1986年,商品檢驗管理專業開始從普通高校統考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專科生。
1989年,在海關管理系商檢管理專科的基礎上,設立進出口商品檢驗公證鑑定專門化專業,同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1994年,經外經貿部批准,學校建立校、院、系管理體制,海關管理係為學校直屬系,下設“海關管理”本科專業;“進出口商品檢驗公證鑑定專門化”本科專業劃入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現國際商學院)增設的進出口商品檢驗公證鑑定系。
1996年,海關管理專業第二學士學位開始招生;人文科學系增設行政管理專業。1997年,行政管理專業開始招生。
1998年,進出口商品檢驗公證鑑定專門化更名為質量控制與檢驗檢疫,成為行政管理下設的一個專業方向,原海關管理專業成為行政管理專業下設的專業方向。
2001年,海關管理系與人文科學系合併,成立人文與行政學院,開設“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專業(海關管理方向)(含第二學士)”和“行政管理專業(商品檢驗與質量管理方向)”本科專業。
2003年,人文與行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調整為行政管理專業(涉外行政管理方向);行政管理專業獲準成為碩士學位授權點。2004年,取消人文與行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商品檢驗與質量管理方向)。
2006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決定在原人文與行政學院行政管理學系和海關管理學系的基礎上組建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下設海關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經濟系;公共經濟系開設行政管理專業(涉外經濟事務管理方向)。
2007年,公共管理學院新增公共事業管理(文化事業管理方向)本科專業;取消行政管理專業(海關管理方向)(第二學士)。2008年,成立“社會穩定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文化與休閒產業研究中心”。
2010年,公共管理學院獲得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授權點;開設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
201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得MPA招生資格,海關MPA(公共管理碩士)開始招生。
2014年,“行政管理專業(海關管理方向)”更名為“海關管理”專業。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設有4個學系:海關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經濟系和公共事業管理系,開設3個本科專業:海關管理(學制四年、管理學學士)、行政管理(學制四年、管理學學士)、公共事業管理(學制四年、管理學學士),行政管理下設涉外行政管理、涉外經濟事務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公共事業管理目前下設文化事業管理方向。
師資力量
有教師4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另聘兼職教授和外國專家10多名,原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擔任學院名譽院長。
教學建設
2005年2月,學院與北京海關簽署了合作建設實習基地協定。
學科建設
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1個。
二級學科博士點:公共政策
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
二級學科碩士點:海關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經濟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
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公共管理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海關管理研究所、關務研究中心、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穩定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行業協會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文化與休閒產業研究中心、亦禾關務研究中心、人力資源開發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機構。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主持或承擔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100多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600多篇,研究報告10多份,出版各類專著、教材、工具書等60餘部。
序號 | 負責人 | 課題名稱 | 類別 | 年度 |
1 | 呂維霞 | 市場化改革中公共服務有效提供模式及監管機制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4 |
2 | 廉思 | “蟻族”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社會穩定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4 |
3 | 王長松 | 近代海河治理與天津港口變遷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4 |
4 | 崔景華 | 稅收對居民收入流動性的動態作用機理及福利效應研究 | 國家自科 | 2014 |
5 | 范黎波 | 我國自主創新型技術趕超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基於跨學科協同的多層次耦合研究 |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 | 2013 |
6 | 范黎波 | “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的創新驅動戰略研究 |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 | 2013 |
7 | 郭蕾 | 城市水務產業規制改革的公益性回歸:維度構建、影響效應與路徑最佳化 | 國家自科 | 2013 |
8 | 吳承忠 | 促進我國文化企業海外投資經營的政策措施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3 |
9 | 李曉嘉 | 財政政策對私人消費的效應及解釋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2 |
10 | 王文杰 | 我國文藝演出院線運行機制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1 |
11 | 李長安 | 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分析與政策選擇 | 國家社科 | 2010 |
12 | 吳偉 | 我國行業協會制度的組織特徵和能力建設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0 |
13 | 彭向剛 | 建設服務型政府進程中的行政效能綜合評估體系研究 | 國家社科 | 2010 |
14 | 廉思 | 潛在危機:我國“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與社會穩定問題研究 | 國家社科 | 2009 |
15 | 邵鵬 | 文明形態理論的唯物史觀研究—兼論社會形態理論的當代價值 | 國家社科 | 2009 |
16 | 吳承忠 | 奧運機遇拉動下的北京休閒經濟發展 | 國家社科 | 2006 |
資料來源: |
合作交流
學院與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文化部等政府部門保持直接和緊密性學術聯繫,是國際海關大學同盟的正式成員,並多次參加了WCO舉行的PICARD海關學術交流年會;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保持廣泛聯繫和合作。學院與中國海關信息中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成立了服務中國海關事業發展的外海(外經貿-海關)智庫中心。與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海關學會、中國口岸協會等非政府組織保持學術合作關係。
學院與奧地利約安諾姆套用科技大學簽訂了派送學生學習交流協定;與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簽署了聯合培養MPA碩士研究生協定;與美利堅大學、科隆商學院、紐約城市大學、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莫納什大學、奧地利約安諾姆套用科技大學、瑞士高級公共管理學院等海外高校確立了合作辦學意向。
文化傳統
•院訓
明德為公,修己育人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公共管理學院不斷融合及適時調整學科門類,逐漸形成了以院訓“明德、為公、修己、育人”為核心的學院文化。“明德”取自《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旨在強調大學教育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為公”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天下為公”,即追求公共的道義、公共利益,為社會服務;“修己”即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自我修養;“育人”意在表達學院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院徽
公共管理學院的院徽代表著公共管理學院的文化特質。一方面,圓與方的結合突出了公共管理領域“無規矩不成方圓的”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方與圓的交融包含了原則性與靈活性相融合的思想,這也代表了管理學科的精華所在。
現任領導
院長:范黎波
黨委書記:滕雲
副院長:呂維霞
黨委副書記: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