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三部曲

“寫實性”的、敘事傾向的詩,在“五四”新詩誕生時就受到重視和提倡。30年代的左聯詩歌中,得到進一步的強調。後來,“寫實”、敘事傾向,成為40年代“解放區詩歌”最為重要的潮流。事實上,“解放區詩歌”存在著不同的寫作路向和不同的詩體樣式。 在20世紀的中國,要求詩突破狹小的題材和境界,要求詩加強它的“寫實性”,擴大與中國人生存狀況的聯繫和關切,擴大詩人的“想像的同情”,與唯我主義、感傷主義和“自然流露”的觀念和表現方式保持距離--這具有推動新詩發展的合理性。不過,左翼詩歌的這種“寫實性”和“敘事性”的理解,側重的是對詩的“社會功能”的考慮,在詩對社會現象、生活事實的處理上,強調的是對“客觀生活”的真實反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將軍三部曲

書名:將軍三部曲[1]

將軍三部曲將軍三部曲

作者:郭小川

其他作者:ISBN號:價格:RMB0.34

發行地:北京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78.10

頁數:167頁

開本:19cm[2]

主要內容

郭小川的“將軍三部曲”是:《月下》、《霧中》、《風前》三部長篇敘事詩。

在《月下》一章里,將軍在軍情十分緊急、惡戰即將開始的前夜,還豪興滿懷地邀秘書到河邊散步賞月。他“靜靜地看,靜靜地聽”:“生活該多么豐富!”“世界多么久遠!”在戰場上,他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將軍,在生活中,他又是一個感情豐富的詩人。

在《霧中》一章里,細緻入微地描寫了將軍對警衛連長慈父般的愛。平時,他對這個革命烈士的遺孤關懷備至,卻也要求嚴格。當警衛連長為了戰鬥的勝利獻出自己年青生命的時候,將軍又是那么激動,那么痛心。詩人對他們的關係中一些細節的描寫,體現了真正的無產階級人情美。

在《風前》一章里,將軍聽到幾個戰士思想不太對頭的夜話,當時他沒有批評,更沒斥責,而是在另外一個場合的風趣而親切的對話中,幫助他們提高了認識。這使我們看到了將軍的精神世界另一個側面,他除了嚴肅的戰鬥以外,也和戰士一樣,說說笑話,談談家庭,崇高而平凡。[3]

社會評價

《將軍三部曲》,以寫生活的率真和人物的內心見長,故事單純,抒情濃重,在現代詩歌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人民戰爭年代血肉豐滿的高級將領的形象。從《將軍三部曲》的輕捷明快到《廈門風姿》的鋪陳排比、反覆詠嘆,都可以看到他多方面探索的成果。郭小川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切,豪放自由;他的語言,多是來自民眾和生活,並經過錘鍊而音韻鏗鏘,表現力較強。他致力於對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的獨特理解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因而在不少成功的作品中,又體現了構思精巧、富有哲理、風骨遒勁等特色。此外,他還把諸如明朗與含蓄、敘事與抒情、質樸與富麗、舒展與凝練、粗獷與細膩等等,辯證地運用到自己多種形式的詩歌創作中來。《將軍三部曲》則是類似元明散曲的創新的“自由體”。[4]

作者簡介

郭小川(1919.9.2—1976.10),男,原名郭恩大,出生於河北省豐寧縣鳳山鎮(原屬熱河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筆名:郭蘇、偉倜、健風、湘雲、登雲、丁雲、曉船、袖春等。

作者郭小川作者郭小川

父母均系教師。他幼年在家鄉讀書,隨父讀過兩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進攻熱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他取名克什格(蒙語:吉祥),考入官費的北平蒙藏學校。1934年春,用郭恩大名,考入北平東北中山中學。1935年夏,取名郭偉倜,考入該校高級師範班。1936年夏,取名郭健風,考入北平東北大學工學院補習班。1937年七七事變後離開北平到達太原,同年9月20日報名參加八路軍,被分配到一二○師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馬列學院、中央黨校三部等單位學習,進修馬列主義和文藝理論。1948年到1954年,先後任冀察熱遼《民眾日報》副總編輯,兼《大眾日報》負責人;《天津日報》編輯部主任。 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協黨組副書記、作協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詩·刊》編委。1962年調《人民日報》任特約記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隨中國作家協會到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鍛鍊。1976年10月因意外引起的火災不幸逝世,終年57周歲。郭小川創作作品極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熱的鬥爭》、《致青年公民》、《鵬程萬里》、《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崑崙行》等,還有一些政論、雜文作品。[5]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