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美國和前蘇聯早期發射的照相偵察衛星,在衛星上裝有大型膠捲盒。拍攝完了之後,回收膠捲盒,然後把照片洗印出來,才能進行判讀。這樣所得到的已是幾天甚至十幾天前的情報,無法掌握最新情況。而且,膠捲用完,衛星就毫無用處。遙感技術、數據處理和傳輸等技術的發展,使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衛星拍攝的圖象能立即傳回地面,隨時掌握不斷變化的情況。這就是實時傳輸照相偵察衛星。
工作原理
這種衛星通常利用電荷耦合器件、合成孔徑雷達等先進的電遙感器攝取地面圖象,通過圖象掃描、放大、讀出變成電信號,再把電信號進行數位化處理,變成數位訊號,利用數字通信技術,把數位化的圖象信息傳回地面。但衛星是繞地球鏇轉的,當它轉到己方地球站視距之外時,仍不能實時收到信號,於是又出現了數據中繼衛星。它類似於地面長途通信用的微波接力站,把幾顆數據中繼衛星送入一定的軌道,當照相偵察衛星不在地面站上空時,通過數據中繼衛星接力,同樣可以把情報及時傳回地面。所以,實時照相偵察衛星要真正做到“實時”,除了偵察衛星本身要有實時數據傳輸能力以外,還需要有中繼衛星的配合。實時傳輸照相偵察衛星是衛星偵察技術的一大變革,它能夠把偵察到的情報實時或近實時地傳回地面,使情治單位隨時掌握偵察對象的最新動態。而且,它一般不用膠捲,可以長時間進行連續不間斷地偵察。種類和現狀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實時傳輸照相偵察衛星的國家,1971年發射的“大鳥”照相偵察衛星兼有膠捲回收和實時傳輸雙重功能。此後發射的實時傳輸型偵察衛星有KH-11照相偵察衛星及其改進型先進KH-11衛星和“長曲棍球”雷達成象衛星。前蘇聯1982 年底以後發射的照個偵察衛星、以色列1995年4月發射的“地平線”3號衛星、法國1995年7月發射的“太陽神”1A衛星,都屬於實時傳輸照相偵察衛星。此外,一些國家的地球資源衛星如美國的陸地衛星、法國的“斯波特”衛星、日本的地球遙感衛星、印度的地球資源衛星、加拿大的雷達衛星等,也具有實時傳輸遙感數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