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梧棲鳳賦

寒梧棲鳳賦

《寒梧棲鳳賦》是唐朝文學家王勃創作的一篇律賦。此賦按押韻的變化可分為四段,前兩段為一層,此層敘述鳳凰出的非同尋與其所處環境的淒涼;後兩段為第二層,鋪敘鳳凰浮想聯翩的思緒。全賦熔冶典實而不顯得生澀,語言流麗,美中不足的是托意不深、形象的塑造比較粗糙等。

作品原文

寒梧棲鳳賦

以“孤清夜月”為韻 。

鳳兮鳳兮 ,來何所圖 ?出應明主 ,言棲高梧 。梧則嶧陽之珍木 ,鳳則丹穴之靈雛 。理符有契 ,誰言則孤 ?遊必有方 ,哂南飛之驚鵲 ;音能中呂 ,嗟入夜之啼烏 。

況其靈光蕭散 ,節物淒清 。疏葉半殞 ,高歌和鳴 。之鳥也 ,將托其宿止 ;之人也 ,焉知乎此情 ?月照孤影 ,風傳暮聲 。將振耀其五色 ,似簫韶之九成 。

九成則那 ,率舞而下 。懷彼眾會 ,罔知淳化 。雖璧沼可飲 ,更能適於醴泉 ;雖瓊林可棲 ,復憶巡於竹榭 。念是欲往 ,敢忘晝夜 ?苟安安而能遷 ,則思思其不暇 。

故當披拂寒梧 ,翻然一發 。自此西序 ,言投北闕 。若用之銜詔 ,冀宣命於軒階 ;若使之游池 ,庶承恩於歲月 。可謂擇木而俟處 ,卜居而後歇 。豈徒比跡於四靈 ,常棲棲而沒沒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寒梧:淒冷的梧桐樹。梧,梧桐樹。《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鳳兮鳳兮:《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鳳,鳳凰,傳說中的神鳥,雄為鳳,雌為凰。

來:一作“求”。圖:打算。

出應明主:出現為了應驗明君。郭璞《鳳鳥贊》:“附異來儀,應我聖君。”出,出現。應,應和。明主,聖明君王。

言:助詞詞。

嶧(yì)陽:嶧山(在今山東鄒縣)南側。《尚書·禹貢》:“嶧陽孤桐。”珍木:稀有的樹木。

丹穴:地名。《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靈雛:神異的鳥。靈,奇異。雛,幼鳥。

理符:刻符。理,治玉。符,符命。契:契合,契分為兩半,雙方各持一,相合則徵信。

孤:孤獨,無人理睬。

遊必有方:出行有一定的方向。《論語·里仁篇》:“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方,一定的去處。

哂:笑,一作“駭”。南飛之驚鵲:指棲止無定的烏鵲。此句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中呂:符合音律。呂,古樂,陰律為呂,為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漢書·律曆志》:“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呂氏春秋·古樂》:“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官,適合。”

嗟:感嘆。啼烏:烏鴉鳴叫,其音淒切,故人稱為烏啼或啼烏。

靈光:神異之光,一作“晶靈”。蕭散:冷落,疏散。

節物:應時的景物。陸機《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淒清:淒涼冷清的樣子。

疏:稀疏。殞(yǔn):通“隕”,墜落。潘岳《秋興賦》:“游氛朝興,槁葉夕殞。”

和鳴:應和而鳴。《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之鳥:此鳥,指鳳凰,一作“鳥”。

托:託身,一作“詫”。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宿:棲息之處,接著的“止”同。

之人:一作“止人”。

焉知此情:一作“焉知乎此情”。

孤影:指鳳凰孤獨的身影。

暮聲:指鳳凰夜晚的叫聲。

振耀:振動閃耀。五色:指鳳凰羽毛有五色,一般認為指青、黃、赤、自、黑五色。《說文解字》:“風,神鳥也……燕頷雞喙,五色備舉。”

似:一作“俟”。簫韶(sháo):相傳舜樂名韶。《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九成:多次變更演奏。成,奏樂一曲為一成。

那(nuó):何,如何。《正字通·邑部》:“那,借為問辭,猶何也。如何、奈何之合言也。”《左傳·宣公二年》:“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杜預註:“那,猶何也。”

率舞:相從起舞。《尚書·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率,皆。

懷:憐憫。《後漢書·班固傳》:“上帝懷而降鑒。”顏師古註:懷,猶愍念也。”會:會合。

罔:知。淳化:敦厚的教化。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璧沼:一作“碧沼”,與下文的“瓊林”相對,應為美玉砌的圓形池。

醴泉:甜美的泉水。

瓊:赤色的玉,一說美玉。

憶:一作“相”,一作“想”。巡:徘徊,來往察看。竹榭:建在高台上的竹屋。《招魂》:“層台累榭,臨高山些。”

念是:想到這些。欲:一作“欣”。

敢:豈敢。

苟:假如,一作“何”。安安:安於所安。《禮記·曲禮上》:“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集解》:“安安,謂心安於所安。事之所便者,皆是也。心安於所安,而能遷以從善,則不至於懷安而溺志。”

則思思:一作“我則思”。遷:遷以從善。不暇:沒有停留的時間。

披拂:撥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翻然:高飛的樣子。《抱朴子·對俗》:“翻然凌宵,背俗棄世。”發:啟行。

西序:夏代國小。《禮記·王制》:“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陳澔《集說》:“西序,國小,在西郊。”

投:飛奔。北闕::古代建闕觀於宮殿之北,曰北闕。《史記·高祖本紀》:“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集解》:“《關中記》日:‘東有蒼龍闕,北有玄武闕’,玄武所謂北闕。”

銜詔:口銜詔書。陸翽《鄴中記》:“石季龍(石虎)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迴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

冀:希望。宣命:發布命令。軒階:殿堂前的台階。許敬宗《尉遲恭碑》:“著恭肅於軒陛,馳聲猷於藩岳。”軒,殿堂前檐處。

游池:在宮中風凰池游泳。宮中池沼稱鳳池或鳳凰池。魏晉南北朝中書省多設於此,唐人多以鳳池喻宰相。

庶:表示希望。《詩經·大雅·江漢》:“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承恩:受皇恩。歲月:年月,時日。

擇木:選擇可棲息的樹。《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俟處:等待安頓。

卜居:占卜選擇可居之地。歇:息。

比跡:並列《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皇太后膺大聖之姿,體乾坤之德,齊縱虞妃,比跡任姒。”四靈:古代以麟、鳳、龜、龍為四靈。《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棲棲:忙碌的樣子。《漢書·敘傳》:“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沒(mò)沒:埋沒。《法書要錄》:“書之為用,施於竹帛,千載不朽,猶愈沒沒而無聞。”

1.

寒梧:淒冷的梧桐樹。梧,梧桐樹。《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2.

鳳兮鳳兮:《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鳳,鳳凰,傳說中的神鳥,雄為鳳,雌為凰。

3.

來:一作“求”。圖:打算。

4.

出應明主:出現為了應驗明君。郭璞《鳳鳥贊》:“附異來儀,應我聖君。”出,出現。應,應和。明主,聖明君王。

5.

言:助詞詞。

6.

嶧(yì)陽:嶧山(在今山東鄒縣)南側。《尚書·禹貢》:“嶧陽孤桐。”珍木:稀有的樹木。

7.

丹穴:地名。《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靈雛:神異的鳥。靈,奇異。雛,幼鳥。

8.

理符:刻符。理,治玉。符,符命。契:契合,契分為兩半,雙方各持一,相合則徵信。

9.

孤:孤獨,無人理睬。

10.

遊必有方:出行有一定的方向。《論語·里仁篇》:“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方,一定的去處。

11.

哂:笑,一作“駭”。南飛之驚鵲:指棲止無定的烏鵲。此句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12.

中呂:符合音律。呂,古樂,陰律為呂,為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漢書·律曆志》:“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呂氏春秋·古樂》:“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官,適合。”

13.

嗟:感嘆。啼烏:烏鴉鳴叫,其音淒切,故人稱為烏啼或啼烏。

14.

靈光:神異之光,一作“晶靈”。蕭散:冷落,疏散。

15.

節物:應時的景物。陸機《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淒清:淒涼冷清的樣子。

16.

疏:稀疏。殞(yǔn):通“隕”,墜落。潘岳《秋興賦》:“游氛朝興,槁葉夕殞。”

17.

和鳴:應和而鳴。《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18.

之鳥:此鳥,指鳳凰,一作“鳥”。

19.

托:託身,一作“詫”。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宿:棲息之處,接著的“止”同。

20.

之人:一作“止人”。

21.

焉知此情:一作“焉知乎此情”。

22.

孤影:指鳳凰孤獨的身影。

23.

暮聲:指鳳凰夜晚的叫聲。

24.

振耀:振動閃耀。五色:指鳳凰羽毛有五色,一般認為指青、黃、赤、自、黑五色。《說文解字》:“風,神鳥也……燕頷雞喙,五色備舉。”

25.

似:一作“俟”。簫韶(sháo):相傳舜樂名韶。《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九成:多次變更演奏。成,奏樂一曲為一成。

26.

那(nuó):何,如何。《正字通·邑部》:“那,借為問辭,猶何也。如何、奈何之合言也。”《左傳·宣公二年》:“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杜預註:“那,猶何也。”

27.

率舞:相從起舞。《尚書·益稷》:“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率,皆。

28.

懷:憐憫。《後漢書·班固傳》:“上帝懷而降鑒。”顏師古註:懷,猶愍念也。”會:會合。

29.

罔:知。淳化:敦厚的教化。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30.

璧沼:一作“碧沼”,與下文的“瓊林”相對,應為美玉砌的圓形池。

31.

醴泉:甜美的泉水。

32.

瓊:赤色的玉,一說美玉。

33.

憶:一作“相”,一作“想”。巡:徘徊,來往察看。竹榭:建在高台上的竹屋。《招魂》:“層台累榭,臨高山些。”

34.

念是:想到這些。欲:一作“欣”。

35.

敢:豈敢。

36.

苟:假如,一作“何”。安安:安於所安。《禮記·曲禮上》:“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集解》:“安安,謂心安於所安。事之所便者,皆是也。心安於所安,而能遷以從善,則不至於懷安而溺志。”

37.

則思思:一作“我則思”。遷:遷以從善。不暇:沒有停留的時間。

38.

披拂:撥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39.

翻然:高飛的樣子。《抱朴子·對俗》:“翻然凌宵,背俗棄世。”發:啟行。

40.

西序:夏代國小。《禮記·王制》:“夏後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陳澔《集說》:“西序,國小,在西郊。”

41.

投:飛奔。北闕::古代建闕觀於宮殿之北,曰北闕。《史記·高祖本紀》:“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集解》:“《關中記》日:‘東有蒼龍闕,北有玄武闕’,玄武所謂北闕。”

42.

銜詔:口銜詔書。陸翽《鄴中記》:“石季龍(石虎)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迴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

43.

冀:希望。宣命:發布命令。軒階:殿堂前的台階。許敬宗《尉遲恭碑》:“著恭肅於軒陛,馳聲猷於藩岳。”軒,殿堂前檐處。

44.

游池:在宮中風凰池游泳。宮中池沼稱鳳池或鳳凰池。魏晉南北朝中書省多設於此,唐人多以鳳池喻宰相。

45.

庶:表示希望。《詩經·大雅·江漢》:“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承恩:受皇恩。歲月:年月,時日。

46.

擇木:選擇可棲息的樹。《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俟處:等待安頓。

47.

卜居:占卜選擇可居之地。歇:息。

48.

比跡:並列《後漢書·和熹鄧皇后紀》:“皇太后膺大聖之姿,體乾坤之德,齊縱虞妃,比跡任姒。”四靈:古代以麟、鳳、龜、龍為四靈。《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49.

白話譯文

依次以“孤”、 “ 清 ”、“ 夜 ”、 “月”為韻腳 。

鳳凰啊鳳凰,你飛來有什麼打算?出現是為了應驗明君,且住上梧桐樹。梧桐樹可是嶧山南例的稀有樹木,鳳凰在丹穴是神異的鳥啊。理符和契雙方各持一,相合則徵信,誰能說出孤獨?出行有一定的方向,譏笑鳥鵲棲止無定;叫聲符合音律,感嘆夜裡烏鴉鳴叫,其音淒切。何況神異之光遭到冷落,應時的景物淒清。稀少的樹葉已經凋落,高歌應和而鳴。鳳凰,託身棲息之處;人啊,怎么會知道此情?月亮照著鳳凰孤獨的身影,風傳鳳凰夜晚的叫聲。振動身上的五色羽毛,像傳舜樂《韶》多次變更演奏。

反覆奏樂,餘韻將盡,相從起舞,飄落而下。又擔心大家都會,不知道淳厚的教化。雖然能在青綠的池塘里飲水,更能適於甜美的泉水;雖然梧桐是最好的棲息之所,但仍反覆回憶徘徊在竹榭的日子。想到這些就打算去,敢忘晝夜?不原安於所安而遷徙,我思考它沒有停留的時間。應該撥開淒冷的梧桐樹,高飛而去。自此離開養庶的地方,到大臣等候朝見和上書奏事的地方。等待口念詔書的人,希望發布命令的人出現於殿堂前的台階。若使之游於鳳凰池,不希望受皇恩。可謂鳥則擇木,占卜選擇可居之地。不敢奢望並駕麟、鳳、龜、龍,寧願為國家忙碌一生。

創作背景

關於此賦的創作時間,姜書閣先生《駢文史論》推考說:“可能是他麟德初以劉孝祥之表薦,對策高第時所作。”據楊炯《王勃集序》:“(王勃)年十有四,時譽斯歸。太常伯劉公(劉祥道)巡行風俗,見而異之日:‘此神童也。’因加表薦,對策高第,拜為朝散郎。”由此,作者對策高第當在麟德元年(664年)。從賦的題目及內容看,作者是以風自喻,以梧喻所棲處的,若是應試之作或及第後之作,不可能以“寒梧”稱其處所,試官也不會以此命題,且楊序明言“對策高第”,未曾試賦是顯而易見的。由賦所寫的鳳之淒清蕭散的處境看,作賦時作者並未及第,又由賦中“風兮鳳兮,來何所圖?出應明主,言棲高梧”等語觀之,賦乃作於作者入京準備求仕時。作者於顯慶五年(660年)年底入長安,同年“冬至後甲子”從曹元潛心學醫,十五月方畢,此間他恐怕沒有多少時間考慮其他問題,因而此賦最可能創作於龍朔二年(662年)至麟德元年(664年)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分為兩層,前兩段為第一層,這一層偏於敘事,以“孤”、“清”為韻,音節徐舒緩和,渲染出一種靜謐的環境,淒涼的氣氛;後兩段為第二層,這一層偏於抒情,以仄聲“夜”、“月”為韻,音節急促激厲,與浮想聯翩的思緒相契合,較好地表達了情感。

第一層寫鳳凰出身非同尋常及所處環境之淒涼,緊扣“寒梧棲鳳”題意。入手以問答起句,反用楚狂接輿譏孔子生不逢時之意。指出:鳳凰所以出現,正是逢明主治世之時,乃應時而出,鳳凰棲息,只撿高大梧桐而棲。繼而以無枝可依的夜鵲,鳴聲淒亂的寒鴉,反襯鳳凰高雅穩重的舉止與妙合呂律之鳴聲,進一步寫鳳凰神奇非凡。接下來用對比手法,一方面寫鳳凰蕭灑之姿與華美之色,一方面寫鳳凰所處環境之寂寞冷落。點明鳳凰雖應明主治世而出,卻沒能居於應居之地,悵悵之情,牢騷之意爍然而現,為後半部分的聯想做了必蓉的鋪墊。

第二層主要寫鳳凰浮想聯翩的思緒,以論說表達幻想。有碧沼可飲,不可謂不清,有瓊林可棲,不可謂不雅。但這種孤身索居,自我離世的生活畢竟是蕭瑟寂寞的。為了施展抱負與才華,這隻孤棲的鳳凰決意拋卻凋殘的梧桐,振翅高飛,投奔最高理想的“北闕”,為其所用。它與賦的開頭點明的“出應明主”遙相呼應,解釋“擇木而棲,擇主而事”,既是人願,亦順天理。鳳凰的選擇即是作者的選擇,它雖不無急功近利之嫌,卻也理由充足。況且它既不失選擇者鳳凰的非凡身份,又美化了最高統治的政績。

全賦熔冶典實而不顯得生澀,語言流麗,不以華美的詞採取勝,更注重主觀情感的抒發。同時,作者在賦中以鳳凰自比,以鳳凰應盛世而出來頌美王室,以鳳凰出應盛世來比喻自己獲取功名,構思十分巧妙。此外,優美的聲韻,婉曲的格調,造就了此賦淡雅清新的風韻,使全賦具有較濃的“詩味”。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托意淺露不深,形象塑造也較粗糙,失之於淺近而少深厚,且乞憐也直白少婉曲,有失鳳凰的高雅身份。

名家點評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彭紅衛:學界認定它是現存律賦中最早限韻的一首,且與科舉制度無關。(《唐代律賦考》)

作者簡介

王勃(649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孫。麟德三年(666年)制科登第,拜朝散郎。後為沛王府修撰。總章二年(669年)入蜀漫遊。鹹亨三年(679年)冬,始為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會赦除名。游汾陰,“流離歲月,羈旅山川” (王勃《夏日登韓城門樓寓望序》)。上元二年(675年)秋,赴交趾省父。上元三年(676年)渡海歸,溺水,驚悸而卒,年二十七。詩文追求“風骨”,力爭剛健,自成風格。有《王子安集》,其中存賦十二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