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文化局劇目研究室

始建於1962年,隸屬宿縣行署文教局,“文革”期間被解散,1981年恢復後更名為“宿縣地區行政公署文教局劇目研究室”,1984年機構改革又改為“宿縣行署文化局劇目研究室”,1999年撤地建市,正式更名為“宿州市文化局劇目研究室”,是一個專業藝術創作研究機構,編制8人。


主要工作任務是組織全市各類戲劇活動;進行戲劇創作和戲劇研究,為專業劇團提供上演和參賽劇目;重點輔導,培養業餘作者和市(縣)級專業劇團主要演員。劇目研究室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大市的目標,以繁榮和發展為主題,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堅持“三貼近”原則,以參加安徽省藝術節和全省小戲調演為契機,突出重點,打造品牌,以抓好藝術生產為重點,相繼推出了一批優秀劇目和優秀人才,有多部戲劇作品獲得省以上獎項,為宿州市的文化建設以及戲劇藝術的繁盛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宿州市文化局劇目研究室歷屆領導有王駿、黃孝義、許成章趙士鼎、許飛。創作骨幹有尹洪波、周得平等。
近年來,劇研室創作生產了一批充滿時代精神、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戲劇作品。在國家、省級刊物共發表大戲二十餘出,小戲三十餘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大戲:泗州戲《秋月煌煌》、《愛心如虹》、《這裡也風流》,梆子戲《大樹參天》、《閃光的國徽》、《伍子胥告狀》、《金星寨》、墜子戲《人生配方》、《故土情深》《潘金蓮》等,在省六屆、七屆、八屆藝術節上獲得優異成績,並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小戲《八月桂》、《一條大魚》、《仨婆媳》、《劉老實送禮》、《跪妻》等均獲安徽省小戲調演一等獎。梆子戲《楚宮恨》被安徽電視台拍成舞台(6集)藝術片;創作的《西楚霸王》(16集),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巨資製作,中央電視台一套、二套、八套、多次播放。國內影響巨大反響強烈,並已發行至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地區。並獲安徽省委宣傳部全國“五個一工程”提名獎,2005年5月獲安徽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2等獎;創作並拍攝的《地火》(7集)和《村支書》由中央電視台播放。
1984年以來,市劇目研究室承擔著一些省藝術重點研究項目,主要有: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戲曲志·安徽省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省卷》。每十年都編輯出版了《優秀劇本選》、《宿州劇本集》等選集。近年來承擔著執筆撰寫我市泗州戲、梆子戲、墜子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申遺工作,為各劇種成功申報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多年來,宿州市文化局劇目研究室堅持每年召開一次戲劇創作研討會,還包括戲曲音樂、表演、導演、舞台美術研討會和重點劇本討論會,同時承擔全市專業戲劇創作評獎活動和市藝術節劇(節)目和民眾戲劇劇目的選拔、評選活動。藝術創作研究室的同志還經常深入到縣裡了解創作情況,參加當地的創作會議及劇本討論會議,輔導市、縣的戲劇創作。為了多出人才,多出優秀作品,我室積極和一些老創作人員取得聯繫,挖掘整合資源、發揮他們的餘熱,同時也發現一批對戲劇創作有培養前途的如文峽、沙美娟等年輕作者。我們準備進一步完善市、縣二級藝術創作網路,專兼結合,形成穩定的創作隊伍,以保證有一支重點劇目的骨幹創作隊伍, 使創作隊伍形成老、中、青的梯次結構,後繼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