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寨村[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下轄村]

定興寨村[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定興寨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地處寶秀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中心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13公里。東鄰朱窪子村委會,南鄰楊新寨村委會,西鄰亞花寨村委會,北鄰朝陽村委會。轄定興寨、劉家小井等七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07戶,有鄉村人口1761(含居民人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680人,勞動力10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農業)951人。

主要收入

全村年平均氣溫18.2℃,年降水量898.4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176畝,人均耕地0.7畝,林地1909.8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5.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6.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農村經濟

茨菇 茨菇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176畝(其中:田780畝,地396畝),人均耕地0.7畝,主要種植水稻、 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909.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73.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楊梅、柑桔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635.2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3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露水草產業。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5.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9.4萬元,占總收入的44.78%;畜牧業收入108.7萬元,占總收入的24.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45頭);林業收入4.08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97.08萬元,占總收入的21.32%;工資性收入36萬元,占總收入的8.09%。農民人均純收入1156.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8人(占勞動力的15.08%),在省內務工142人,到省外務工16人。

基礎設施

街道 街道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97戶通自來水,有10戶飲用井水。有507戶通電,有32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3.12%和75.3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8戶,其中擁 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1戶(分別占總數的80.47%和43.59%)。

該村到鎮中心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農用運輸車7輛,拖拉機9輛,機車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0畝,有效灌溉率為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0戶;建有小水窖1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56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75戶,共鄉村人口1803人,其中男性884人,女性919人。其中農業人口1676人,勞動力108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4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亞房子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亞房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0.5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6人,中學生9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1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9.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0.98萬元,有固定資產75.7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118人,黨員中男黨員82人,女黨員36人。 團員46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集體經濟薄弱,債務過大; 2、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村委會沒有規範的黨員活動室,轄區自然村沒有村民文化活動室,部份自然村還沒實現路面硬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結合本村實際,合理利用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挖掘傳統,改造現狀,在穩煙、穩糧的基礎上,發展以下產業:1、做大做強豆製品加工業及生豬養殖連為一體的雙代產業;2、壯大奶牛產業的發展;3、利用果園優勢,引進特禽養殖技術,在楊梅園、柑桔園發展土雜雞、七彩山雞等特禽養殖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