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灝[江蘇太倉籍畫家]

宋灝[江蘇太倉籍畫家]
宋灝[江蘇太倉籍畫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灝,宋文治 筆名,1919年農曆9月5日(陽曆10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太倉市,養父養母在太倉西郊鎮開小麵店為生,後因經營不善,日益敗落,生活困難。幼時困苦的生活,對其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造就他自強、自立、堅毅、奮發的性格。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宋灝,1931年 初級國小畢業。在學校美術課成績名列第一。經常描摹香菸盒上印的《水滸》等古典人物畫,初步萌發了對美術的興趣。

自太倉毓婁商業中學肄業。曾有作品被選送參加國際兒童畫展,並獲紀念獎。在縣城書店購得《芥子園畫譜》臨摹習畫,開始自學國畫。

經歷

1935年 經上海親戚介紹入上海秀堂廣告社當學徒,前後一年半。學習美術字、裝潢設計等。假日去上海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畫廊參觀畫展。觀摩了張大千、齊白石、任伯年、吳湖帆、張石園及日本竹內棲鳳等畫家的作品,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國畫的興趣。

1936年 離開秀堂廣告社。得蘇州親戚幫助入蘇州明光眼鏡公司任助理會計兼櫥窗設計。

1937年 日軍進犯上海,殃及蘇州。失業回老家,靠借貸勉強度日。

1938年 路遇太倉城中國小美術教師,得其介紹入太倉瀏河國小擔任美術教師。

1941年 得上海親戚資助,考取蘇州美專滬校。時顏文梁為校長,教師有蔣仁、朱士傑、陳舊村等。學習西洋透視學、素描、水彩等技法。半年後,日軍占領租界,學校被迫停學。

1942年 回太倉,任城中國小美術教師,兼任太倉西廂國小美術教師。是年專程赴上海向鄉前輩朱屺瞻先生求教。

1943年 借調到太倉中學(原太倉師範)代教美術課,不久轉為正式教師。開始參加太倉文化人士組織的曲社,研習崑曲、京劇、評彈等藝術,增加了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1944年 和表妹楊冰女士結為伉儷。遷居太倉城廂鎮。

1945年 在太倉中學任教,兼任太倉縣立中學美術教師。

1946年 經太倉縣教育局推薦,任太倉民教館館長,負責美術、體育等活動。

1947年 辭去民教館館長之職。經太倉唐祥伯介紹,赴安亭師範任教。自此在該校任教長達十年之久。同時兼任安亭震川中學美術教師。經朱屺瞻介紹,拜海上名家張石園為師,開始研?quot;四王"山水。

1948年 在震川中學教學之餘,創作花鳥、山水等作品百餘件,在校舉辦畫展。義賣得米一百八十餘擔,全部贈送學校,建"松隱廬"以擴大教師辦公用房。"松隱廬"由國學大師唐文治撰文,吳湖帆手書,立石銘於"松隱廬"牆內,以志紀念。一次偶然機會,獲觀陸儼少先生作品,欽佩之至。前後三次專赴南翔拜訪陸先生,最後一次幸獲得見,從此經常與先生一起看畫談藝,交誼在師友之間。 1949年 全國解放,安亭師範也獲新生。兼任校總務主任。由陸儼少先生介紹拜上海名畫家吳湖帆先生為師。在向張石園、吳湖帆先生請教之外,更多的是得到陸儼少先生的指導。

1949年 陸儼少作《松隱廬》長卷相贈,該卷引首由吳湖帆題,卷末有沈尹墨、陸儼少、鄧散木、白蕉、葉恭綽、徐邦達、啟功、黃怡庵等先生題跋。

1951-1954年 全家自太倉遷居安亭鎮,生活日趨安定。1952年,次女玉英出生。參加安亭師範擴建校舍工作,親自設計草圖並赴各地採購樹木、花草以綠化環境。每逢星期日,去上海向師友求教。暑假到富春江、太湖等地寫生。 1954年,次子玉明出生。

1955年 應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之邀,與陸儼少,孔小瑜,徐子鶴四人赴合肥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兩個多月。期間到梅山水庫、黃山等地寫生。創作《桐江放筏》、《黃山松雲》入選全國國畫展覽。此次在安徽的藝術創作活動,雖只有短短兩個多月,卻給了宋老一次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的鍛鍊和實踐。

1956年 《桐江放筏》、《黃山松雲》先後在《人民日報》發表。《桐江放筏》在《人民畫報》畫刊發表並做重點介紹。作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參加"江蘇省國畫展"獲三等獎。赴南京參加江蘇省國畫家座談會。當選為嘉定縣人民代表。

1957- 1959年 6月,經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推薦,調省國畫院工作。期間,赴省內各處深入生活,創作了《放鴨》、《牛首山》、《邵伯水閘》、《南京長江大橋在建設中》、《錦屏山磷礦》、《中山陵》等作品。其中《劈山引水》(與金志遠合作)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鎮江北固山甘露寺》發表於《中國畫》雜誌。在創作上不斷向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等先生學習、請益,得到很大幫助。

1960年 3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任副畫師兼院長秘書。9月,作為由傅抱石、亞明率領的江蘇國畫家的一員參加在全國六省十幾座城市訪問和寫生活動,擔任後勤總管。行程二萬三千里,畫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全國美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品有《華岳參天》、《山川巨變》(橫幅)、《山城曉色》、《廣州造船廠》等。江蘇油畫展赴京展出,即興創作油畫《洞庭春色》參展。《光明日報》評?quot;該作是油畫民族化的有益嘗試",並有單頁畫出版。

1961年 創作《山川巨變》(二稿)、《韶山》、《紅岩》、《棗園秋色》、《槓甫草堂》等數十幅作品。參加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江蘇省國畫院"山河新貌畫展"。《山川巨變》、《棗園秋色》等在《人民日報》發表。江蘇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山河新貌》畫集、畫輯,有部分作品入選其中。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62年 創作《江南春朝》、《太湖之濱》等作品,開始反映江南水鄉的創作。《太湖春朝》被北京榮寶齋製成水印木刻後,十餘次再版。刻畫和《山川巨變》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與張安治、白雪石、陳大羽四人首次赴井岡山寫生,歸來在北京舉辦了"井岡山寫生畫展"。展品全部被中國對外文委收藏。

1963年 由中國美協主編、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畫中山水》專題片,反映了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吳湖帆、錢松喦等畫家深入生活、創作活動的情況。《山川巨變》也在該影片中被介紹。由中國美協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可染、葉淺予、黃胄、關山月、亞明、石魯、宋文治等十幾位畫家作品的專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由吳湖帆題字,錢松喦作序。是年初登廬山,二上井岡山。創作了《廬山人工湖》、《井岡山硃砂沖哨口》、《瑞金雲石山》、《茨坪》等作品。

1964年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小輯》。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創作《運河兩岸稻花香》巨幅作品。創作《新安江上》。

1965年 借調到江蘇省京劇院擔任京劇《江姐》舞美設計,前後近一年。秋,上海市政府邀請傅抱石、錢松喦、宋文治、張文俊等為上海國際機場創作巨幅山水畫《井岡山》。一行乘飛機赴上海接受創作任務,回寧後因傅抱石突發腦溢血逝世,此畫未能完成。在此期間,前後在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學院、工人文化宮兼課,教授山水畫技法。全家自安亭遷居南京。

1966-1969年 "文化在革命"開始,先後在高資蠶種場、橋頭省五七幹校、金壇等地學習、勞動。

1970-1975年 從五七幹校奉調回南京,參加省美術創作組。1973年起任省美術創作組副組長。期間曾到南京煉油廠、徐州微山湖等地深入生活。創作《太湖新裝》、《太湖清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煉油廠》、《揚子江畔大慶花》、《銀線跨太湖》、《向陽渠畔春意濃》等作品。《向陽渠畔春意濃》被印製成單頁畫發行。

1976年 因心臟病住"八三"醫院治病。1月,驚悉周總理逝世,當夜即寫《梅園長春》一畫以寄託哀思。《梅園長春》入選全國美展並出版。此畫前後共作四稿,兩稿贈梅園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題字、贈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

1977年 江蘇省國畫院恢復成立,任副院長。創作《茨坪長青》、《韶山朝暉》(與金志遠合作)兩張巨幅山水。《茨坪長青》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韶山朝暉》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陳列。開始嘗試彩墨相間的畫法,有《輕舟已過萬重山》、《黃山晴雪》、《巫峽高秋》、《井岡山硃砂沖哨口》等作品問世。隨江蘇省國畫家赴湖南寫生,創作《雷鋒故居》、《韶山灌渠》、《愛晚亭》、《長沙烈士紀念碑》等作品。後因病提前返寧。

1978年 應外交部之邀,赴北京作畫。在北京友誼賓館為文化部創作大幅作品《飛流圖》,作為國家禮品,由國家領導人出國贈外國元首。參加江蘇省政協四界全會,當選為省政協常務委員。

1979年 應廣東省政府的邀請,赴廣州為小島國賓館創作《小鳥天堂》、《黃山》等大幅作品。4月,由北京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主辦在香港舉辦"金陵八家畫展"。與亞明、侯凱、王大山等一行四人赴港出席開幕式。出版《金陵八家》畫集。自香港返寧,創作《香港》。秋,赴京參加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和中國美協第三屆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美協理事。應聘為杭州西泠印社社員。

1980年 春,赴日本出席"江蘇省國畫院書畫展",任代表團團副團長。在日期間 ,參加了東京、大阪、長崎、神戶、北海道等多座城市。有《嵐山--周總理紀念碑》、《阿蘇火山》、《札幌雪景》等作品問世。自日本回國,在無錫休整,為無錫小箕山國賓館作大幅山水《太湖》。江蘇省美代會召開,當選為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

1981年 4月,北京榮寶齋、日本西武在日本東京舉辦宋文治新作展。中國駐日大使符浩和夫人出席了開幕式。出版了展覽畫集。回國,住北京飯店作大幅山水《廬山飛瀑》。應邀在北京畫院講學。

夏,由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宋文治畫展。國家領導人王震、谷牧、彭沖,美術界著名人士華君武、李可染、吳作人、蔡若虹、葉淺予以及日本著名畫家赤松俊子、丸木位里等出席了開幕式,《人民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予以報導。期間,由中國美協葉淺予副主席主持召開了宋文治畫展座談會。

10月,與亞明一起赴新加坡出席亞明、宋文治畫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