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吉林大學高分子物化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高分子教學和研究工作,歷任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研究室和教研室主任、系學術委員;〈化學物理〉、〈複合材料〉、〈科技大學〉和〈化工大學〉等學報編委職務。指導過34名碩士和3名博士研究生,被評為北京市和校級優秀教師及校級模範研究生導師。
在國內外發表過320多篇學術論文,並為國際知名檢索期刊〈SCI、EI和CA等〉收錄和引用;編譯三本專著。在高分子〈固化和交聯〉、〈高彈和粘彈性〉、〈玻璃化轉變〉、〈結晶與熔融化轉變〉、〈應力誘導結晶和微晶自增強〉、〈形變、損傷和失效〉、〈屈服和斷裂強度〉、〈分子流變學和粘彈性標度〉、〈懸浮體的屈服和應力變稀〉、〈熔體可回復性形變和擠出脹大〉、和〈GPC濃度效應和其普適標定〉等方面創建了新理論;在〈孤立鏈結構參數〉、〈粘彈性參數和標度指數〉、〈強度和壽命〉及〈長時標力學行為〉等方面建立了新表征和預測法。榮獲了中科院科技成果獎和化工部科技進步獎,以及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獎,享受國家特殊津貼。被美國紐約和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字典〉收錄;列入了〈中國當代知名學者辭典〉、〈當代科技名人成就大典〉和〈中華成就者〉;並為〈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美國高科學協會〉和〈美國紐約科學院〉等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