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寺[浙江省諸暨市安福寺]

安福寺[浙江省諸暨市安福寺]

安福寺原名沙彌寺,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建寺,位於諸暨城西的陶朱街道豐興村落迦山(六穀山)。’

寺廟簡介

安福寺原名沙彌寺,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建寺,位於諸暨城西的陶朱街道豐興村落迦山(六穀山),左鄰崖嶺水庫,右傍南泉嶺,北靠牛頭崗,距諸暨市區十公里。門前是三環線,向南是320國道。

傳說

據史料記載越國滅掉吳國後,范蠡接回西施準備喜結良緣,後越國勾踐夫人怕西施反來迷惑越王,要將西施沉江,范蠡和西施連夜逃出,因士兵緊追,無奈躲進落迦山(六穀山)‘原一沙彌’修煉坐化的岩石(蓮花寶石)傍的草棚避難,擺脫追兵後翻至後山十二都嶺,途徑蕭山再輾轉到無錫太湖隱居。

歷史

公元1608年,人們為了紀念‘原一沙彌’,在范蠡和西施曾經避難的地方建起了沙彌寺。後有沙彌在此苦修,廣結善緣,給當地老百姓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同時也為了紀念范蠡和西施這對愛國愛民的伉儷。與沙彌和范蠡、西施息息相關的蓮花寶石至今還座落在半山腰。當時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禪房、施藥房等建築,占地約十多畝,然而在屢次的戰亂和歲月的淒風苦雨摧殘下幾經破敗,又幾度修繕。有記載,較大修繕十在民國初年,經十方香客捐助,重修了天王殿、大雄寶殿、土地廟、南北廂房。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年代,作為重點打擊對象,再次遭到破壞,因當時事態的變故,政策的不允許,歷史造就了列為塵封的寺院。

發展

安福寺全貌 安福寺全貌

2004年,陶朱街道三都鎮三宅村章居士為患病父親祈福、盡孝,特到寺院發大願,帶領眾居士辦理審批手續,擴建土地。2008年3月21日,沙彌寺更名為安福寺。現有土地108畝,其中49畝規劃為省宗教用地。寺廟現修繕了原有的天王殿、南北廂房等建築。在此基礎上,未來幾年,安福寺會進行更大規模的建造,將陸續建造大雄寶殿、禪房、梵音院、素齋館外、敬老院、施藥房等。

2008年被紹興市民宗局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

2012年被紹興市民宗局評為和諧宗教活動場所

2016年3月,紹興市民宗局黃文剛局長赴諸暨安福寺調研宗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