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據貴州省金沙縣安洛鄉政府網站資料,鄉域東西長13.36公里,南北寬15.60公里,國土總面積105.80平方公里。有耕地23226畝,其中田2266畝,土20960畝。轄26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109個村民組。總人口172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16600餘人,占總人口的96.60%;非農業人口584人,占總人口的3.40%;少數民族人口7122人,占總人口的41.20%。居住著漢、苗、彝、滿、仡佬、蒙古六個民族,是一人多民族聚居鄉。少數民族中,苗、彝、滿三個民族人口較多,為建鄉民族。歷史沿革
鄉境在元代,先後屬亦溪不薜總管府(水西)、普得長官司轄;明代,屬化各則溪,下設穆濯、裔續等土目分管;
1664年(清康熙三年)改土歸流,撤化各則溪,歸新建大定府轄,為府親轄地;
1914年(民國3年)廢府設縣,鄉境先後為大定縣東二區、東三區、第九區所轄;
1941年(民國30年)金沙立縣,劃入金沙新場鎮,名安仁鄉。
1949年解放,改隸平壩區轄,設安民、大賢、宋坪、木杉等村;
1952年改村為鄉;
1962年鄉為人民公社,屬安洛區;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體制,四鄉仍冠原名,大賢鄉改建為苗族滿族鄉,宋坪改建為苗族滿族鄉,木杉改建為苗族彝族鄉;
1985年安民鄉改為鎮制;
1992年初“建並撤”時,將以上三個點民族鄉與安民鎮合建為安洛苗族彝族滿族鄉,原安洛區建制撤銷。
地形地勢
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岩溶發育,地貌多樣,峰山、谷地、山間壩子相間,由於地表水下泄較多,無農灌之利,旱地多,稻田少。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處安家寨岩頭上,海拔1697.5米;最低處太平村爛壩子,海拔1008米;安洛街高1440米。氣候資源
無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2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自然資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資源
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大豆、高粱;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辣椒、油菜籽,其中烤菸為鄉主要經濟支柱,鄉是縣烤菸生產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質量最好。據貴州省金沙縣安洛鄉政府網站資料,鄉內有宜牧草山草場和林地54274畝,是發展畜牧業、營造用材林和經濟林的資源寶地;森林覆蓋率已39.20%,植被覆蓋率為45%。礦產資源
地下有煤、硫、鐵、鋁土等礦產。據貴州省金沙縣安洛鄉政府網站資料,煤炭資源最為豐富,覆蓋21個村,無煙煤儲量達5.29億噸,發熱量在7500大卡以上。全鄉有年產15萬噸以上的大中型煤礦11間,年產9萬噸水泥廠一家。隨著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和金沙火電廠第二期工程的建設完成,全鄉煤炭資源開發將發展成為新的經濟支柱產業,發揮日益強健的帶動作用。風俗習慣
安洛鄉是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深厚的民族地方。居住在安洛鄉的少數民族同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民情。每逢民族節日,他們都要身著節日盛裝,舉行對歌、跳舞、吹蘆笙等活動,最為隆重的是苗族二月十五、七月十五的“踩花坡(場)”。此外,各民族還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滿族花墳群最為有名,墳墓均為圓形,石雕構築,花紋圖案精緻完美,對研究安洛鄉滿族歷史、文化、藝術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和觀賞價值。旅遊資源
鄉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一溶洞,此洞上接畢節,正點接四川省古藺縣,民國時期已把此洞口封死,無法考證洞內景觀,溶洞長度達500公里以上,有待於進一步勘查開發的旅遊資源。基礎設施
據貴州省金沙縣安洛鄉政府網站資料,交通、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以326國道為主線、宋木(宋坪--木杉)鄉道為支線、礦區通道為輔助的公路網已經形成。總通車裡程80公里,20個村已通公路;鄉已開通程控電話,有11個村具有現代通訊工具;有1個村2000村民吃上了自來水;境內建有2500千瓦的水電站一個,與農網併網投入運行,解決了全鄉和鄉外毗鄰村的照明和動力用電。科教文衛
文教、衛生、廣播電視事業等得到長足發展。據貴州省金沙縣安洛鄉政府網站資料,全鄉共有各類中國小22所,其中:中學2所,公辦國小5所,民校15所,教職工294人,以校學生32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鄉有廣播電視站1個,村有衛星地面接收站(含單收站)182個,70%的村通廣播電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鄉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個體醫療診所等27個。集鎮市場
集鎮和市場建設有了新發展,鄉黨政機關所在地陰河村是原安洛區公所駐地,基礎好,發展快,正街實現了混凝土硬化,背街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正在進行,預計2007年年內可交付使用,集鎮長達2000多米,每月逢二、七趕集,場均人數達6000人以上,交易商品主體為副土特產品、中草藥材、日用小商品、畜禽及農業生產資料等。經濟發展
安洛鄉是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民族鄉,1992年建制後,尤其是“九五”以來,全鄉各族人民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發揚“堅定信念,艱苦創業、光實進取、無私奉獻”的試驗區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為動力,立足鄉情,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膽探索自己發展的路子,促進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業適用技術廣泛推廣,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糧食連年豐收;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步伐加快,尤以烤菸為支柱的種植業和以煤炭開採為龍頭的鄉鎮工業,帶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200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666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3835萬元;糧食總產量9412噸;財政收入640.0萬元,是1992年建鄉的10倍。人均糧食42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90%以上的農民解決了溫飽,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二個大幅增長。未來規劃
金沙縣安洛鄉政府圍繞“三農”的根本利益,按照“十二·五”規劃的奮鬥目標,提出2011年要辦的“十件實事”。一是完成“安、大、新”遠距離管道人畜飲水工程;
二是力爭完成宋坪、木杉片區的煙水配套及人畜飲水工程;
三是完成農網改造工程;
四是力爭修建安洛客車站;
五是爭取立項修建安洛環城路和安洛至重新三級油路改造;
六是完成農村老年公寓、衛生院綜合樓和安民學校綜合樓工程及其配套設施建設;
七是力爭修建鄉計生服務站綜合樓和安洛法庭辦公樓及便民服務中心;
八是完成已上報的“一事一議”項目和888戶黔西北民居改造任務;
九是完成80戶異地扶貧搬遷任務,完成封山育林4200畝,完成核桃種植4900畝;
十是完成大賢村歪嘴岩危岩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