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修建的安寧堡得名。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區境為羌戎所居。
春秋戰國時,為南下匈奴所占,不在秦版圖內。
西漢逐匈奴後始置金城縣,區境屬之。經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縣名數更,區境曾先後屬金城、五泉、蘭縣轄地。
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蘭州陷於吐蕃,區境遂為分散的吐蕃部族所據。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區境直轄蘭州帥府。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始置蘭泉縣,區境屬蘭泉縣轄。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蘭州為蘭縣,今安寧堡以東屬蘭縣,河灣、沙井驛屬莊浪衛(今永登縣)。雍正七年(1729年),將河灣、沙井驛劃歸蘭州府。乾隆三年(1738年),設皋蘭縣,安寧屬皋蘭縣。民國30年(1941年)設蘭州市,十里店、孔家崖屬蘭州第六區,吊場至沙井驛屬皋蘭縣中山鄉。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十里店、孔家崖仍屬蘭州第六區,吊場至沙井驛屬皋蘭縣第一區(安寧區)。1953年3月,成立蘭州石第七區,科級建置。
1955年,改稱蘭州市安寧區,升為縣級區。區人民政府駐安寧東路33號。
1995年年底,區政府遷安寧西路132號。
2004年,安寧區鄉鎮調整:撤銷沙井驛鄉,與沙井驛街道合併,設立沙井驛街道;撤銷十里店鄉,與十里店街道整合,分別設立安寧東路、十里店街道;撤銷孔家崖、劉家堡、吊場鄉,與安寧西路街道整合,分別設立孔家崖、安寧南路、劉家堡、安寧西路街道;撤銷安寧堡鄉,設立安寧堡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
安寧區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為蘭州市西北郊區,地處東經103°34′~103°47′,北緯36°5′~36°10′。東起九洲台白梁子一線與城關區相接,西至虎頭崖與西固區毗鄰,南臨黃河與七里河區、西固區隔河相望,北依群山與皋蘭縣接壤。東西長19.6公里,南北寬2.7至7公里,是絲綢之路必經地之一。
地形
安寧區東西兩側高,中間低緩,呈馬鞍形,形成狹長河谷平原—安寧平原。海拔1517.3米至2067.2米,相對高差550米。
氣候
安寧區屬中溫帶氣候區,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乾燥。年降水量349.9毫米,年蒸發量1664毫米。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年日照2476.4小時,無霜期171天。主要自然災害有霜凍、冰雹和風災。
自然資源
安寧區總面積86.79平方公里,是蘭州市城區內可供連片開發利用土地最多的唯一區域,有可開發利用土地約2.24萬畝。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的各園區都有上千畝的可開發利用土地,其中沙井驛工業園可利用土地面積約400公頃,生態農業園可開發利用土地約320公頃。
行政區劃
安寧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24個社區居委會、32個村委會,323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11年,安寧區戶籍總人口213279人,總戶數60576戶,其中:男性108725人,女性104554人。城鎮人口172500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0.88%,鄉村人口40779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9.12%。人口自然增長率繼續下降。2011年全區出生人口1548人,出生率5.55‰;死亡人口577人,死亡率2.07‰;人口自增率3.48‰。
安寧是漢族聚居區,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藏族、朝鮮族、壯族、錫伯族、東鄉族、土族、維吾爾、苗族、彝族、瑤族、土家族、哈薩克、柯爾克孜、撒拉族、俄羅斯、保全族、裕固、布依、達斡爾、拉西族、侗族、烏克蘭等29個民族。
政治體制
區委書記: 王方
區委副書記: 雒澤民 薛 蕾
區委常委:李俊傑、張吉彬、陳 濤、賈向紅、楊 軍、鞠 康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安寧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8.16億元,同比增長19.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0.26億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2.75億元,同比增長22.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5.15億元,同比增長15.3%。人均GDP達到30900元,比2010年增加8959元,同比增長20%。三次產業比重為0.3:59.8:39.9,呈現“二、三、一”的產業結構體系。
第一產業
安寧區是蔬菜、水果生產基地,耕地面積最多時達35450畝,其中蔬菜地11536畝,園地23916畝。蔬菜總產量9359萬斤,栽培品種達100餘種。其中十里店小韭、燈籠辣椒、安寧刺瓜列入中國優良蔬菜品種名錄。安寧區盛產蜜桃,是全國聞名的四大蜜桃生產基地,素有“十里桃鄉”之美譽。
安寧區努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以花卉、食用菌、食用仙人掌為代表的特種種植業;以反季節、多茬口栽培為代表的市場型農業;以東北梅花鹿、肉鴿、觀賞魚等為代表的特種養殖業;以河灣辣椒、紅藝村桃子種植為代表的產業化農業,有效促進了全區農牧業的生產,蔬菜產量基本穩定在6000萬斤,水果穩定在700萬斤,肉、蛋、奶穩定在120、160、23萬斤的水平,基本做到了產量增加、結構多樣化。
2011年,安寧區共完成農業增加值0.26億元,占全區GDP總量的0.29%,同比增長4.9%。完成不變價產值1518.78萬元,同比上升6.1%。
2011年,安寧區全年蔬菜播種面積4095畝,蔬菜產量9570噸,比上年增加542噸,同比增長6%;果園面積3299.8畝,水果產量4001噸,比上年增加227.5噸,同比增長6%;肉產量完成422.35噸,同比增長30.6%;蛋產量完成220噸,同比增長91.3%;奶產量完成1518.9噸,同比下降1.6%。全年有效灌溉面積180公頃,農村用電量2345.5萬千瓦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85.82噸,塑膠薄膜使用量81.12噸。
第二產業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甘肅省唯一的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甘肅省和蘭州市重 點開發建設的外向型經濟區域,經濟區位於蘭州市安寧區。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機械電子、醫藥、輕紡、建材為主體,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機械裝備工業基地。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長風集團公司、蘭州飛控儀器總廠、萬里機電總廠等國有大中型企業21家,是中國太空飛行器材、電子儀表、信息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北京華聯等全國性連鎖購物廣場和北京實創、蘭州交大科技園和眾邦電纜等一批高科技企業也入駐,已形成以太空飛行器材、電子儀表和信息產品為主,建材、食品、機械和醫藥工業等具有一定規模和相當基礎的工業體系。
2011年,安寧區全區全部工業總產值為137.21億元,同比增長29.7%;實現工業增加值41.32億元,同比增長26.1%。其中: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30.03億元,同比增長29.7%,實現增加值38.9億元,同比增長25.5%;規下企業完成產值7.18億元,實現增加值2.42億元。
2011年,安寧區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73296噸標準煤,同比增長8.85%,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966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5.29%。主要能源消費品種中,原煤消費58269.3噸,同比下降4.4%;天然氣消費1893.9萬立方米,同比增長8.7%;柴油消費1063噸,同比下降6.2%;電力消費16610.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71%。2011年,全區輕工業完成產值33.83億元,同比增長16.6%,重工業完成96.2億元,同比增長35.1%。輕重工業比例為26:74。
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數為109.5%,完成銷售收入97.32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利潤8.29億元,同比增盈4.88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安寧區共納入商貿、餐飲業統計的單位共有4058家,其中:限額以上企業22家,限 額以下企業240家,個體戶3796戶。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81億元,同比增長17.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累計實現銷售額1040.92億元,同比增長23.95%;實現零售額31.44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限額以上零售企業累計實現零售額21.76億元,同比增長38.33%;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5.37億元,同比下降1.1%。
社會事業
交通
安寧區是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幹線交匯之處,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距離市中心僅5公里,距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貨運集散中心—蘭州西貨運站僅6公里,距蘭州中川機場僅48公里。
教育
安寧區是甘肅省高科技經濟文化區,區內有西北師範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蘭州城市學院、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甘肅政法學院等17所大中專院校,有省農科院等2所科研機構,有各類科技人才3萬餘人。截至2011年,轄區有24所國小,16所普通中學,2所職業中學。“兩基”工作於1994年達到國家標準。
衛生
截至2011年,安寧區轄區內有蘭州空軍總醫院安寧分院、安寧區醫院、長風醫院、蘭飛醫院、萬里醫院等9所醫院。有標準化鄉衛生院4個,有院校衛生所12個,各類診所90餘家。
旅遊景點
天斧沙宮
天斧沙宮位於市安寧區桃花園仁壽山東面的龍風峽里,是一處距今約2500萬年的紅色砂岩,經過長期的風化水蝕而形成的一組類丹霞地貌奇觀。
安寧植物園
植物園於1993年在蘭州市施家灣苗圃的基礎上開始籌建,隸屬於蘭州市園林局。植物園地處蘭州市西郊的安寧區,占地530畝。植物園有木本植物40科、74屬、123種、60餘萬株,其中有銀杏、水杉、冷杉、杜仲等較為珍貴的植物品種。
蘭州地震博物館
蘭州地震博物館始建於1989年。它位於甘肅省蘭州市的十里桃鄉,興建在一座長達400米的大型人防山洞裡,內部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整個博物館分為6個分館:有地震知識避畫館、實物史料館、地震泥塑館、地震儀器館、音像館和地震字畫館。
仁壽山公園
仁壽山公園位於甘肅省蘭州安寧區劉家堡北部的桃園之中,距市中心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