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生平事跡
孫銘久,又名孫銘九,1909年生於遼寧新民縣,1927年結交張學良之弟張學銘,後入東北軍,1928年被選派赴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 1936年7月,張學良為建立東北軍內部領導核心,實現其深刻改造東北軍的目的,在軍中成立了一個秘密政治組織“抗日同志會”,張學良親任主席,以孫銘久等人為首的少壯派軍官是其主要成員。這些青年軍官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思想激進,對蔣介石安內攘外政策早就不滿。 西安事變前,孫銘久任張學良衛隊二營營長,乃張精心挑選培養的心腹嫡系之一。張學良秘密會見周恩來,身邊就帶著孫銘九。葉劍英秘密到西安作中共代表,張學良就安排葉住在孫銘九家裡。後來更是委孫以捉蔣大任,不難看出張對孫的信任之深。 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協同行動,扣留了蔣介石和隨蔣同行的諸多國民黨軍政大員,隨即張、楊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在這場事變中,張學良的衛隊營營長孫銘久因率部成功捉蔣而聲名大振,成為婦孺皆知的---捉蔣英雄。 張學良在南京被蔣扣押後,孫銘久等力主武力救張,與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東北軍高級將領于學忠、王以哲、何柱國等人發生激烈衝突,最後竟派人將王以哲槍殺,釀成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事發後,東北軍極為憤怒,要求懲辦兇手。1937年2月4日,周恩來命劉鼎將孫銘久等送入紅軍蘇區,後來孫銘久離開蘇區,到天津、上海租界暫避。 抗戰爆發後,迫於生計的孫銘久走過了一段彎路,據其東北軍同事應德田1956年的交代材料說,孫銘久曾於1943年春在汪偽政府參贊武官公署任參贊武官,年中任豫北撫安特派員和撫安專員,次年又擔任了偽山東省保全副司令。全國解放後,孫銘久受聘擔任了上海市政府參事,據他介紹,他原名本叫“孫明久”,後來去日本改為“銘久”,新中國成立後,柯慶施當上海市市長,聘他為市府參事,聘書上寫成了“孫銘九”,從此也就這樣沿用下來。 晚年後的孫銘九還擔任著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等許多社會職務,2000年4月8日凌晨,92歲高齡的孫銘九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安詳辭世。根據孫他的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動,遺體捐獻給醫學事業。當時國內各大媒體均以“驪山捉蔣立大功英雄孫銘九病逝”為題對此事作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