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孫進,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德國波鴻大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德國教育理論與政策;跨國與跨文化比較的方法與方法論;大學教育的日常文化研究。

基本信息

孫進,男,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德國教育理論與政策;跨國與跨文化比較的方法與方法論;大學教育的日常文化研究。

教育背景

2008年在德國波鴻大學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
2006年在德國波鴻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2001年在德國波鴻大學獲得歐洲文化與經濟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德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和法律學系法學輔修專業畢業證書。

工作經歷

1999-2008年:在德國波鴻大學“教育與教育體制社會史”教席及“職業與經濟教育學”教席擔任學術助理
2008至今: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出訪經歷

2010.06-2010.09:德國柏林洪堡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教育學》,《德國大學的理念、制度和日常文化》,《德國歷史、文化與教育》
研究生課程:《西方大學的理念、制度與文化》,《國際與跨文化教育比較的方法》

科研項目

《研究生培養模式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國際比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基金資助,2009-2012.
《德國六十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的重要啟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金資助,2009-2012.
l《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模式與發展規律研究》,北京師範大學自主科研基金,2010-。
l《博洛尼亞進程與德國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11-.

參與項目

l德國波鴻大學對採用學士/碩士國際學制的教學評估課題(2000);
德國黑森州政府文教部資助的研究課題“對第二教育渠道的教育調控”(2004-2006);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之《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子課題(2008):
教育部直屬高校司委託課題《行業特色大學發展戰略研究——國際比較與啟示》(2010)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課題《普通高中教育國際比較》(2010)
組織部委託課題《世界一流大學崛起特徵和校長管理機制的國際比較研究》(2010-2011)

學術成果

學術專著

Sun,Jin(2010).DieUniversitaetalsRaumkulturellerDifferenzerfahrung(譯名:作為文化差異體驗空間的大學).FrankfurtamMain:PeterLang.(2010年於德國出版)

學術譯著

伍威·弗里克(UweFlick)著.《質性研究導引》.孫進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期刊論文

孫進:德國大學改革問題的組織理論解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第2期,第79-83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
孫進:德國大學教授職業行為邏輯的社會學透視與分析.《北大德國研究》,2005年第1卷,第192-204頁.
孫進:作為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相結合的“三角測量法”–國際研究回顧與綜述.《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0期,第122-128頁.
孫進:德國大學教師偏愛科研的職業行為傾向-一種資本理論的分析視角.《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第56-62頁.
孫進:布迪厄的習性理論與德國的高校社會化研究.《北大德國研究》,2007年第2卷,第157-171頁.
孫進:新青年,新教育,新文化:讀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論歷史對生活之利弊》.《北大德國研究》,2007年第2卷,第210-214頁.
孫進:布迪厄習性理論的五個核心性結構特徵:德國的分析視角.《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第26-29頁.
孫進:德國的學科文化研究:概念分析與現象學描述.《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第8-12頁.
孫進:德國教育投入的規模、結構及特點.《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第25-29頁.
孫進:德國大學教育的日常文化與創造力培養-一項在德國波鴻大學的案例研究.《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第60-64頁.
孫進:文化適應問題研究:西方的理論與模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第45-52頁.
孫進:變革中的教育體制:新世紀德國普通中等教育改革.《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第36-40頁.
孫進:德國的博洛尼亞改革與高等教育學制與學位結構變遷.《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第5期,第68-73頁.
孫進、皮國萃:新世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基於英、德、加三國國家資格框架的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第36-40頁。
鍾秉林、王曉輝、孫進、周海濤:行業特色大學發展的國際比較及啟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4-9頁。
孫進:德國套用科學大學專業設定的特點與啟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98-103頁。
孫進:“哲學之士”與“麵包學者”——德國大學的古典理念與當代現實.《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第6期,第5-11頁。
孫進:德國套用科學大學的辦學特色——類型特色和院校特色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第66-70頁。
孫進:德國套用科學大學校企合作的形式、特點與發展趨向.《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第41-45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孫進:德國教師教育標準:背景·內容·特徵。《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第30-36頁.
孫進: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結果困境”——德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啟示.《復旦教育論壇》,2012第5期,第81-86頁。
孫進:《高等教育協定2020》評述——德國面向21世紀的高等教育擴張政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第10期,第47-51頁。
孫進:德國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分析.《教育發展研究》,2012第7期,第68-73頁。
孫進: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德國套用科學大學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世界教育信息》,2012第12期,第23-26頁.
孫進: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分類與辦學定位.《中國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第61-67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孫進、劉美玲.德國校車與學生運輸制度探析.《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第62-68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小學校管理》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孫進.選拔以學術為業的精英人才——德國大學教授資格考試制度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3年第2期,第47-58頁。
孫進.由均質轉向分化?——德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向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第1-8頁。
孫進.德國博士後科研後備人才資助:機構、形式與特點.《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第10期,第30-36頁。

其他文章

Sun,Jin(2009).Deutsch-als-Fremdsprache-UnterrichtalsinterkulturelleLehr-Lernsituation(譯名:德語課作為跨文化教學情境).In:BrunonaBartza(Hrsg.):Wizjaświatowegospołeczeństwaafenomenymigracjiiwielokulturowości.NOVUM,Płock(2009年發表于波蘭).
孫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汪霞主編.國際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比較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45-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