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16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文科,鏇遵父命改讀礦冶科。“五四”運動爆發後,以北洋大學學生會會長的身份,積極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與直隸省省長曹銳當面交鋒,被學校開除學籍。經蔡元培幫助進入北京大學採礦冶金系學習。1921年畢業,1924年初到吉林省創辦北滿最大的穆稜煤礦,任礦務工程師6年,掌握了從勘探、建井到產煤的全部生產和管理過程。1929年秋赴美國留學,先後入史丹福大學採礦系、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學習,並廣泛考察美、英、法、德4國的採礦業。1922年回國後,應翁文灝之邀,先後任國民政府南京國防設計委員會專員兼礦室主任、陝西油礦勘探處處長。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開採石油的中國人。1924年,去河南焦作擔任瀕臨絕境的中福煤礦公司總工程師、總經理,建立起一系列規章制度,使企業迅速扭虧為盈。抗日戰爭爆發後,動員中福職工,經過幾千里行程,把中福公司的全部設備運到重慶,成立由天府、嘉陽、威遠、石燕煤礦組成的四礦聯合總公司,由孫任總經理,供應四川省一半以上的用煤。
1931年,兼任甘肅玉門油礦局總經理。油礦總局設於重慶,礦場距重慶2500公里,孫越崎每年夏秋期間在礦場督促油礦生產建設,其產量幾乎占後方石油生產的全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孫被譽為“煤油大王”,是我國現代能源工業的創辦人和奠基人之一。
抗戰勝利後,被經濟部任命為特派員,接收東北重工業和敵偽資產。民國35年後,歷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經濟部長兼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938年10月,以資源委員會委員長身份,召集所屬各重要廠礦企業負責人秘密開會,動員部屬堅守崗位,保護好財產檔案,棄暗投明,迎接解放。與會者除一人去台灣外,所轄121個總公司,近千個大中型企業,32000餘名科技、管理人員,六七十萬工人和全部財產,均完整地移交給人民政權,為解放後的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1949年5月辭職去香港。同年11月14日,策動資源委員會駐港國外貿易事務所起義,受到毛澤東主席復電嘉勉。
人物簡介
孫越崎(1893~1995),原名毓麟,紹興縣平水鎮同康村人。4歲喪母,倚祖母長大。在私塾讀完四書五經。16歲考入紹興簡易師範學校,因勤奮攻讀,成績後來居上,畢業後曾在國小義務任教一年。1913年入上海復旦公學中學部學習,為邵力子學生。1915年5月,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舉國憂憤,毓麟痛感國運衰微,立志要使苦難深重的國家越過漫長而崎嶇的道路,遂改名“越崎”。
生平經歷
求學
17歲時,孫越崎考入紹興簡易師範學校,1911年底畢業,到一所國小義務任教一年,在此期間與葛采湘結婚。1913年,孫越崎進入上海復旦公學中學部學習,結識了教師邵力子、同學羅家倫、俞大維等人。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孫毓麒因而改名越崎。1916年,孫越崎從復旦公學中學部畢業後,進入天津北洋大學文科預備科學習,,後再父親的勸說下考進礦冶科學習。1919年,在五四運動中,他和馬駿、諶志篤、沙主培作為天津學生代表與直隸省長曹銳交涉。由於參與五四活動,並拒絕寫悔過書,被開除學籍。之後,孫越崎在蔡元培的幫助下轉入北京大學學習,1921年畢業,取得工科學士的學位。畢業後後,孫越崎回紹興休養兩年,期間妻子葛采湘病故。
穆稜煤礦
1923年秋,孫越崎在東北參觀了撫順和本溪的煤礦、昭和鋼鐵廠等。1924年初,中俄官商合辦的穆稜煤礦(現雞西礦務局),在督辦尹蔡運的邀請下,孫越崎參加了的穆稜煤礦的創建工作,被任命為中方礦務股長兼機械、工程股長。五年半後煤礦建成投產。
在此期間,孫越崎與王儀孟結婚。在穆稜煤礦,孫越崎結識了前來調查的北京地質調查所所長翁文灝,並在翁文灝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礦冶工程學會。孫越崎編寫了《吉林穆稜煤礦紀實》一書,1930年由中國礦冶工程學會出版,翁文灝作序。
留洋
1929年秋,孫越崎赴美留學,在史丹福大學採礦系學習,考察了舊金山的金礦和洛杉磯、休士頓的油礦。為了考察美國東部的煤礦,1931年9月,孫越崎轉學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學習,考察了美國著名的煤礦。回國途中,他又繞道歐洲,花了40多天考察了英、法、德等國的採礦業。1932年7月,經莫斯科和西伯利亞返回哈爾濱家中。孫越崎不願定居在日本統治下的東北,在家呆了不到20天就南下來到北平。
陝北油礦
1932年11月孫越崎應翁文灝之邀,到南京在國防設計委員會(資源委員會的前身)任專員兼礦室主任。1933年3月,孫越崎在津浦路沿線調查煤礦資源,寫成《津浦鐵路沿線煤礦調查報告》,9月,孫越崎和嚴爽被派往陝西考察石油。1934年春,得知陝北有油後,國防設計委員會下成立陝北油礦勘探處,並命孫越崎為處長。在陝北延長縣,孫越崎購置鑽機,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油礦鑽井隊,並打出了油井,煉出了汽油。
1935年4月,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占領了延長縣,接管了延長油礦,延長油礦成了陝甘寧邊區的重要工業資源。
中福煤礦及南遷
1934年秋,河南焦作中福煤礦瀕臨破產,中福煤礦由中方中原公司和英方福公司聯合組成,翁文灝被任命為整理專員,孫越崎被翁文灝邀請前去擔任總工程師。翁文灝和孫越崎一起提出了10條《河南中福煤礦整理辦法》,如“整理專員受蔣介石委員長節制”;“原董事部完全解散。經理、協理、董監各員概行停止職權”;“在礦區內派得力軍隊或保全隊負保護之責”;“焦作工學院和中國小沒有移交省縣接管,教育經費仍有中福煤礦支付。”孫越崎著手整理,很快扭虧為盈,1935年,中福煤礦年產無煙煤達100多萬噸,同年10月,孫越崎接任整理專員。1936年,孫越崎被中福公司新董事會聘為總經理。
七·七事變發生後,孫越崎決定把煤礦設備拆遷到四川,他說服了中原公司董事和英方代表南遷。將大部分中福煤礦的設備拆下並搶運到漢口,並藉助四川民生輪船公司運送到四川。孫越崎以這批南遷的設備與民生公司、資源委員會、鹽務總局和四川銀行界等合作先後創辦了天府、嘉陽、威遠、石燕等4個煤礦公司,並擔任總經理。
玉門油礦
1941年3月,孫越崎被任命新成立的甘肅油礦局總經理,受命創建玉門油礦,開始採購鑽井,開採和煉油的設備進行建設。1942年11月,玉門油礦已經完成該年生產汽油180萬加侖的目標,為抗戰提供了巨大的物質力量。孫越崎被譽為“煤油大王”。1942年8月,蔣介石在胡宗南的陪同下,來到玉門油礦視察,聽取了孫越崎的介紹。1942年夏,因經營玉門油礦卓有成績,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孫越崎金質工程獎章。
孫越崎於1938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45年5月,在國民黨六大上,孫越崎當選中國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接收大員
抗戰勝利後,1946年春,孫越崎辭去四川4個煤礦和甘肅油礦局總經理職務,作為國民政府行政院經濟部東北區特派員前往東北接收東北地區的重工業,接收了東北電力總局,鞍山鋼鐵公司,撫順礦務局,本溪煤鐵公司,小豐滿水力發電站,阜新煤礦、北票煤礦及瀋陽機械廠等數十個企業。同時,孫越崎還兼任行政院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局長。
資源委員會
1947年1月,孫越崎辭去了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局長及經濟部東北區特派員的職務,擔任資源委員會副委員長。1948年5月,孫科內閣內,孫越崎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資源委員會委員長。1949年3月,何應欽內閣內,孫越崎任經濟部長兼資委會主任委員。
留在大陸
1948年底、1949年初,孫越崎沒有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將工廠拆遷到台灣,而是帶領資源委員會留了下來。1949年5月底,孫越崎辭去經濟部長和資源委員會主任的職務離開廣州,前往香港。1949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被中華民國政府以叛國叛黨罪通緝。
1949年11月4日,孫越崎攜家眷經天津回北京。1950年3月,他由邵力子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民革中央委員。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仍為該黨派重要成員之一,並曾當選常委、副主席、監委會主席、名譽主席等職。
1988年9月被選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1995年12月9日孫越崎病逝於北京,終年103歲。
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孫越崎從香港回到北京,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計畫局副局長、開灤煤礦總管理處副主任、國務院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煤炭部顧問、民革河北省主委、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監察委員會主席、民革中央名譽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等職,為第二至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至八屆全國政協常委。1983年後化數年時間考察長江三峽工程,寫出長達5萬字的《關於長江流域綜合治理和三峽工程問題》的文章,在全國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作書面發言。在此期間,還兩赴香港,為和平統一祖國作宣傳與聯絡工作。1995年12月9日病逝北京,終年10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