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八路軍工作團來到水嶺上村開展抗日工作,建立交通聯絡站。其父兄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保護抗日同志,交通站就設在她家。父兄的影響和縣區幹部的教育,使年僅13歲的她,逐步懂得了革命道理,成了工作人員的好幫手。1941年以後,日本侵略軍在王村、興道等地設立據點,經常出動“掃蕩”,形勢日漸惡化,通訊聯絡困難。她不畏艱難,常以探親為名轉送緊急情報。有一次,途中遇敵,她急中生智,把寫有情報的紙條吞進肚裡。敵人走後,迅速趕到目的地,口傳內容,出色地完成了聯絡任務。她家被稱為“紅色交通站”,她是“紅色交通員”。1942年夏,縣、區武裝工作隊配合十九團,攻打興道千佛山據點日軍,她積極要求參戰,被批准搞後勤。戰鬥中不畏艱險,把兩位傷員背出險境,叫來民兵護送回村。她灌水餵飯,調藥敷傷,經過一段精心護理,兩名傷員康復歸隊。1943年8月20日拂曉,日軍包圍了水嶺上村。這天,村上住著三位區幹部。她置生死於不顧,一面指揮民眾向村外轉移,一面掩護區村幹部出村。把來不及出村的秦區長拉到一家院內,鑽進菜窯,蓋上枯草。為了引開敵人視線,她衝上街頭向村邊跑去,日軍開槍射擊,中彈犧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