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歷
孫德信之父孫步堂、母親倪慧英(孫挺聰),都是早年參加革命的共產黨人。孫步堂於1939年12月10日,壯烈犧牲在掖縣河南村的抗日戰場上。孫德信出生後,被黨組織安排到山東解放區保育院,跟隨部隊轉戰南北,並隨華東野戰軍九縱經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到達南京、上海。之後,進入南京軍區幹部子弟國小學習。1958年7月,被保送進入北京工業學院無線電系學習。他所在的技術革新小組由於刻苦學習,成績突出,被學院共青團、學生會命名為“孫德信先進小組”,孫德信並在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3年8月,孫德信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炮兵武威炮校訓練部四室任教員。武威炮校是解放軍第一所擔負戰略飛彈教學、訓練任務的學校。由於政治表現和工作成績優良,孫德信1966年7月被組織首批挑選進入七機部十院(地點在青海海晏)學習核子彈的安裝、儲存和使用。1969年10月,解放軍正式成立第二炮兵,孫德信被編入第二炮兵56基地109團任作戰參謀。在此期間,參與了3次飛彈發射任務和對東風三號飛彈的高原試驗,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上賦予的本職工作。
1972年5月,孫德信調到蘭州軍區後勤部軍械部任助理員。1978年重新組建後勤學院,孫德信於1978年10月調入該院軍械教研室任飛彈教員。1983年6月,孫德信被破格升任為軍械教研室主任。遵照鄧小平“三個面向”的改革方針,他與全室同志一起努力開拓教學內容,將技術型教學轉變為勤務管理型教學。
1988年11月,孫德信被任命為總後勤部後勤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這是一個新組建的單位,孫德信與所領導班子一起,積極依靠全所科研人員,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湧現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總後勤部領導和機關的好評。
1989年11月,孫德信被任命為後勤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副軍職)。未及到任,又於1990年3月被任命為總後勤部軍械部副部長。在此職位上,孫德信能很快展開工作,積極組織人員深入部隊調查研究,制定出了符合軍委戰略方針的快速反應部隊軍械保障建設指導思想和政策。更為可貴的是,孫德信與淪為台灣特務的前總後勤部軍械部部長劉連昆進行了不懈的鬥爭,沒有與其同流合污,盡其所能抵制了劉連昆在機關遺留下的腐敗作風和影響。
1992年9月,軍委組建總參謀部兵種部,孫德信被任命為該部副部長,他為部隊兵種建設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993年7月,孫德信晉升為少將軍銜,1998年8月退休。
成就榮譽
主持編寫了《軍械管理學》和《戰時軍械勤務學》,獲得全院教材評比二等獎和三等獎。同時,他大力開展了計算機的學習與開發,並廣泛套用於教學和部隊自動化管理。1986年,由軍械教研室研製的《全軍車輛器材計算機管理系統》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使軍械教學工作更好地適應了部隊新時期發展的要求。1986年12月,孫德信由於在計算機套用上的開拓精神和優異成績,被任命為計算機套用研究室主任,為部隊後勤領域培養計算機人才和套用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