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古語]

子欲養而親不待[古語]
子欲養而親不待[古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句古語,意思是“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 出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基本信息

名句原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名句出處1

選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附 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家裡並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呢?”

皋魚回答說:“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週遊諸侯國,沒有把照顧親人放在首位,這是過失之一:我的志向高遠,卻因利益去輔佐奢華的君王,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小事和他絕交,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止不動,風卻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贍養親人,親人卻已不在!逝去就永遠追不回來的是時光;過世後就再也見不到面的是雙親。請讓我從此告別人世吧。”於是站立不動,枯槁而死。

孔子說:“同學們應引以為戒,經歷過這件事,足以讓人知道該怎么做了。”於是,孔子的學生有十三人辭別回家贍養雙親。

名句出處2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原話當是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歷來被當做孔子之語。此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為孔子。其實這句話出自《孟子》,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名句譯文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子女想要贍養父母,但父母卻已等不到這一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