媧遺石

媧遺石

照海亭的東邊,有一塊大石,高5米多,寬7米多,中開一縫,縫下有塊1米多長的橢圓石塊,懸空夾在其間,像似從大石里迸出來的一樣。傳說這就是女媧娘娘鍊石補天剩下的那一塊,她隨手一扔,落在了這裡。

基本信息

概述

照海亭的東邊,有一塊大石,高5米多,寬7米多,中開一縫,縫下有塊1米多長的橢圓石塊,懸空夾在其間,像似從大石里迸出來的一樣。傳說這就是女媧娘娘鍊石補天剩下的那一塊,她隨手一扔,落在了這裡。

相關著作

媧遺石媧遺石

西遊記》里寫道:“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兩丈四尺圍圓。……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胎,一日迸裂,產一石卵……”媧遺石頂上的那塊大石,連尺寸都和書中描寫的相差無幾,而媧遺石又正像是那塊大石從底下生出的一個橢圓形石卵。再下來,那就是吳承恩套用他那充分的想像加以神話描寫:說是這個石蛋蛋生出來以後,由於日月的照射,風雨的養育,忽一日炸裂,炸出了一個石猴。這石猴有鼻有眼睛、有腿有胳膊,他闖了一趟水簾洞,贏得了滿山猴子的信任,當上了花果山的猴王;出去求仙學道,師父給他取名孫悟空;鬧了一趟天宮,混了個弼馬溫的官銜,又自稱“齊天大聖”……

就在媧遺石的左上方,有一塊半圓形的奇石,表面很光滑,邊緣破碎不堪,恰如一個破碎了的蛋殼,莫非這就是石卵炸開時剩下來的另一半的蛋殼。

特徵

在這裡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猴頭的原型,也許就是這些猴頭給了吳承恩很多的啟發。例如媧遺石的尖頂上,像一個小猴頭,仰面朝天躺在那裡,它突出的額頭,尖嘴瘦腮,惟妙惟肖;在小猴的上方那一塊大石,又好像一個老猴的面孔,噘著嘴巴,似乎在親吻著面前熟睡的小猴;在半邊“蛋殼”的邊緣處,也有一個猴頭側面像,栩栩如生。您若再仔細尋找,“阿耨達池”四個字的旁邊,孫悟空還留下了他的自畫像供後人瞻仰呢!難怪1982年前來參加全國首屆《西遊記》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大都感嘆道:“這裡才是吳承恩筆下正宗的花果山!”

“阿耨達池”指的是媧遺石右下方的小水池,可不要小看它,那在佛經中卻是個了不起的池子,是萬水之源,天底下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是由阿耨達池流出去的。當年孫悟空出世後,就是在這個池子裡洗的第一把澡。

實際上,這裡的媧遺石早已為人們注意,《東海志》收錄有汪枚的《雲台山賦》,賦中寫道:“唯女媧之鍊石,化五雲而補天,遺瑤台之一片,忽吹墮於海邊”。傳說在遠古時候,天塌地裂,大火延燒,洪水泛濫,飛禽作孽,走獸橫行。在百姓哀號、冤魂遍野之際,女媧用石頭補天,並“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這是何等豪邁的治水壯舉啊!多少年來,女媧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主宰天晴的偉大的女神。她用來補天治水所煉造的“五色石”,成為救治人類的、為人們所崇拜的神石,即便是沒有被女媧派上用場的遺下的石頭“媧遺石”也蒙上了一層聖力無邊的神奇光華。不僅吳承恩在書中利用了它,後來的曹雪芹也在《紅樓夢》中極大地加以發揮。吳承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造?這還和他頻遭水患的經歷有關。明代中葉,淮水連年暴發,溺死民眾無數。吳承恩的心目中,多么渴盼有一位能駕馭洪水的神靈鎮住黃淮,使它平安地流入大海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