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發音 yáo huáng wèi zǐ
釋義 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於姚氏民家;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於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後泛指名貴的花卉。
成語典故
出處 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
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示例:~已稱妍,高格還應上降仙。 ★清·趙翼《檀橋席上賦紅牡丹》
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
詞語辨析
用法:作主語、賓語;泛指名貴的花卉。
人名: 姚黃魏紫
傳說一
牡丹極品:姚黃和魏紫的故事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說法。這話的確不假,然而,在洛陽牡丹中,姚黃和魏紫卻是最好最奇的兩種名花。說起來,關於這兩種名貴牡丹的來歷,在洛陽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美妙動人的傳奇故事哩。
據說,在宋朝的時候,邙山腳下有個名叫黃喜的窮孩子,他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兩人相依為命。黃喜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於家裡窮,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賣過日子。每天才拂曉,黃喜便拿起母親為他張羅好的乾糧袋往扁擔上一掛,然後手提柴刀告別母親上山砍柴去了。
在上山必經的山坡路上有個石人。這石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當地人沒有一個說得清楚。自從黃喜第一次上山看見它後,便每次上山都要與它打照面。離石人不遠,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清洌甘醇,黃喜上下山時,經常在這裡解渴、洗滌。山泉旁邊長著一棵綻放紫花的牡丹。這株牡丹長在這裡究竟有多少年了,當地人也沒有一個講得明白。反正黃喜第一次上山時,它就長在那裡了。與每天一樣,黃喜總是早晨第一個來到這裡,然後他不失童趣地從扁擔上取下乾糧袋,往石人頸脖上一掛,說:“石人哥,吃饃吧!”接著,他又走到山泉旁邊,捧起幾捧泉水澆在紫牡丹根部,說:“牡丹姐,喝水吧!”之後,黃喜才上山去砍柴。
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黃喜已長成了一個健壯、英俊的大小伙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賣柴,勤勞樸實,心地善良。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樣,砍完柴後,來到石人面前,取下掛在石人脖子上的乾糧袋,笑嘻嘻地說:“石人哥,你不吃饃,那我可吃啦!”吃過後,他又走到山泉邊喝了幾口泉水,接著又給紫牡丹澆了幾捧泉水,然後再挑起柴擔下山去。
這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遠看就像挑了兩座小山,連扁擔都壓彎了。走了沒多久,他感到有點累,便傍著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擔歇息一會。就在這時,一名姑娘從山上走下來,當走到黃喜跟前時,竟主動地提出要幫他挑柴。這下搞得黃喜很不好意思,一個大男子怎好讓一個年輕嬌美的姑娘家挑重擔呢?便連連擺手不同意,急得連話也說不出來。姑娘見他窘成這樣。不禁笑了起來,接著不由分說,便上前把柴擔搶了過來,挑起來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么的,黃喜在後面徒步追也追不上。
就這樣,姑娘一口氣將柴挑到了黃喜家。這時,黃喜母親正在灶前做飯,見到兒子領回一個美貌的姑娘,心裡高興得不得了,她連忙把姑娘讓進屋裡,又是讓座,又是倒茶。但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來到自己家一樣,袖子一卷,就下廚房,相幫老人一道生火、擀麵,什麼活都乾,一刻也不閒,把黃喜娘弄得歡喜極了。
飯後,黃喜去集市賣柴。黃喜母親就拉著姑娘的手說起家常來。姑娘說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聽了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婦了。她將這心愿對姑娘一說,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從此,紫姑就在黃喜家住了下來。紫姑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針線,她繡的牡丹活靈活現,就像真的一樣。黃喜上街賣柴也順便帶點牡丹花刺繡去賣,總是一下子就被人買去。這樣過了一陣子,家境就逐漸好了起來。於是,黃喜母親就催他倆早日把婚事辦掉。但紫姑卻勸她不要著急,說再等一會,等到自己到黃喜家滿了一百天,就正式結婚。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紫姑有一顆寶珠,整天都含在嘴裡,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為凡人,她的原身即是山泉邊那株紫牡丹。自從她踏進黃喜家願作他家媳婦後,她就不僅自己含,還叫黃喜與她輪流含。她還一再叮囑黃喜只可含著,不能咽下,否則,兩人就不能結為夫婦。黃喜便問紫姑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說它能提神強身,砍柴、挑擔就會不感到飢餓和勞累。為了試驗一下這顆寶珠的妙用,有一天黃喜砍的柴特別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覺得重,很輕鬆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認定這果然是顆寶珠,每天都記得要含一含,而且,他還在心裡默記著天數,一待含夠一百天,便好與紫姑成親了。
時間日復一日過去了,黃喜含珠已含了99天,再過一天就將期滿了。這使他興奮不已,滿懷喜悅地期待著明天的到來。
第二天,黃喜仍與往常一樣上山砍柴。當他走到石人面前時,竟喜不自禁地對石人說:“石人哥,我明天就要與紫姑成親了,你為我高興嗎?”說完,他對石人笑了笑,又來到泉水邊,想把這喜訊也告訴那株紫牡丹聽。但他一想又不對了,自從與紫姑相識後,他就沒再在這山泉邊見到那株紫牡丹。當時他還以為是誰把它挖走了,心裡好幾天都不高興。幾天后他又想起了這事,不禁脫口問石人知道不知道他那牡丹姐姐究竟給誰挖走了?現在何處?沒想到他這一問後,石人居然說起話來,說:“就在你家裡!”
黃喜大吃一驚,一邊後退,一邊驚問石人怎么會說話。這時,石人就對他說,那個紫姑就是紫牡丹變的,她是個花妖精,要你含珠子是要吸乾你身上的精血、元氣,今天是最後一天,明天你就將沒命了。
對石人這番話,黃喜不大相信,他覺得紫姑不會害他,但他又想到那株突然失蹤的紫牡丹,心中也不由有些害怕了。黃喜便再三追問石人說的話是不是事實,石人仍一口咬定是事實,並對黃喜說:“你要活命還來得及,那就是回家後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黃喜是個忠厚老實之人,他將石人的話信以為真,一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見,臉色立刻就變了,人也差一點暈倒。黃喜娘連忙攙扶住她,並連聲追問兒子這是怎么回事?黃喜是個孝子,也從來不知道說謊話,他便將石人不久前講的話一五一十地全說了出來。
聽了這么一說,紫姑什麼都明白了,原來黃喜上了石人的當。接著,紫姑一邊哭,一邊講真情。原來,那石人是個石頭精,它見紫姑貌美,便起意霸占她為妻。紫姑不從,石人仍死死糾纏她,但因紫姑有那棵寶珠增加法力護身,故石人只得無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黃喜含這顆寶珠滿了百天,結為夫婦,那石人就更無計可施了。但黃喜已將寶珠咽下了肚,不僅紫姑失去了護身之寶,而且黃喜也將死去,這樣,石人就可施妖法脅迫紫姑從他了。
一聽此話,黃喜大夢初醒,後悔不已,滿腔的悲憤更促使他要找石人去拚命。這時,紫姑便指點他帶上利斧去,要一下將石人頭劈開,再將頭中一部無字天書取出拋向空中用,那么,天神就會懲罰石人。
於是,黃喜馬上提起斧頭就上山。到了石人那兒,他用盡全身力氣朝石人頭上劈去。劈開後的頭中果然有本無字天書,黃喜取出書就用力朝天上拋去,頃刻間,頭頂就出現一道閃光,接著一聲霹靂,將石人擊得粉身碎骨,七零八落。
這時,黃喜肚中的那顆珠子開始作怪了,燒得他心裡十分難受,就像一團火焰要從他咽喉中冒出來。他趕忙喝了幾大捧山泉,但仍燒得難受,無奈,他只得縱身跳入泉水中。沒想到他只在水面上打了個鏇,便立刻被水吞沒了。
不一會,紫姑也從山下跌跌撞撞地趕來了。她一見黃喜已投身山泉,便也跟著跳了進去。
一段日子之後,這山泉旁邊突然長出了兩株奇異的牡丹,一株開黃花,一株開紫花,爭奇鬥豔,相互輝映,人們聞知後,都紛紛上山來觀看、欣賞,都說這是黃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過了多久,這山泉邊的兩株牡丹分別移植到了洛陽城裡姚家和魏家的花園裡,從那以後,人們便管姚家的黃牡丹叫“姚黃”,而將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一直到現代,這兩種牡丹還是洛陽牡丹中的極品哩!
傳說二
古人把牡丹稱為花中之王,又把“姚黃”稱為牡丹之王,把“魏紫”稱為牡丹王后。“姚黃魏紫”幾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詞。關於花王和王后,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故事:
相傳,唐朝時候,牡丹山裡有一個小樵童,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一個靠打柴為生,小樵童酷愛牡丹,砍柴時遇到牡丹,總是要為它理理枝,澆澆水等,從沒有毀壞過一株牡丹。
樵童每天上山砍柴,總要經過山坡上一個石人身邊。石人不知是從什麼時候就立在這裡了,有模有樣的,十分可愛。上山時,樵童把乾糧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掛,說:“石人哥,你吃吧!”下山時,又取下來,笑笑說:“石人哥,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在山中打柴,難得遇見生人,樵童對石人也感到很親熱,有時還對著它自言自語,訴說自己的心事,他感到,石人哥能聽得懂。
轉眼間,小樵童長成了十七八歲的年輕後生。一天,他照例打完一擔柴,下山時,到石人前,準備休息一會。忽見一年輕女子從石人背後閃現出來,樵童感到異常驚訝。樵童轉身要走,那姑娘卻攔住了他,告訴他她叫花女,孤身一人,願與他結為百年之好。樵童聽後連連搖頭,說道:“花女大姐,咱們倆素昧平生,一無媒,二無證,此事不妥。再說,我很貧窮,跟了我,你會受苦的。”花女說:“石人為媒,牡丹山作證,不行嗎?若我們結為夫妻,憑我們的辛勞,我們會好起來的。”樵童仍然不肯:“石人和牡丹山能作媒證嗎?”話音未落,沒想到石人竟開口說話了:“老弟,我就當媒人,你就答應吧!”說罷,石人手上現出一顆明晃晃的珠子:“拿去吧,這叫二花長生珠,可作為你們的媒證。”樵童又驚又喜,從石人手中接過寶珠,對石人拜了又拜:“石人哥既肯作媒,這是上天有意,我答應了。”花女高興地笑了。樵童和花女挽手正在離開,石人又告訴他們:“這顆寶珠,你們夫妻二人轉換著,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個時辰。否則,你們夫妻就會拆散。”樵童忙問:“為什麼呢?”石人說:“一百年後再問我吧。”說罷,便不再開口。
春去冬來,一百年過去了。樵童和花女都已白髮蒼蒼,可奇怪的是,他們雖然都已年過百歲,仍然身強體壯。樵童每天上山砍柴,花女在家操持家務,二人生活得和睦幸福。這一天,樵童再次來到石人身邊,說道:“石人哥,一百年已經過去,你能不能再開金口,告訴我為什麼我們要每天噙那寶珠呢?”石人真地開了口:“老弟,那顆寶珠本是一丸仙丹,噙到口中百年以上,你就可以長久地活在這牡丹山里。”樵童說:“說真的,我真不想離開這牡丹山,可現頭髮都白了,還能活多久呢?”石人告訴他:“回去後,你把那顆寶珠等他兩半,你和花女各吃一半,你就全明白了。”
樵童回到家,依言把那丸仙丹一分為二,他和花女各吃了一半。霎時,樵童變成了仙童,花女復原為仙女。清風吹來,他們飄飄悠悠地飛上了雲天,整個牡丹山盡收眼底。
原來,花女是牡丹山上的紫花仙子。她愛上勤勞誠實又酷愛牡丹的樵童,帶仙丹一顆,讓護花仙翁做媒,與樵童結為夫妻,寧願在人間受苦百年,決心超度樵童成仙。
樵童與花女升上雲天,從空中飄下一黃一紫兩條手帕,落在地上,立即化作兩棵牡丹。一株開黃花,一棵開紫花,花朵奇美。都說它們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黃花最美,人稱花王;紫花稍次,人稱花後。即後人所說的姚黃和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