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博士,高級工程師專業: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研究方向:區域構造與成礦
、學歷
姚敬金,男,1963年9月出生。
1981年南京地校物探專業畢業,分配到安徽物探大隊工作;
1987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0年獲碩士學位,分配到物化探所工作;
1999年9月~2003年6月年在中國地質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區域構造與成礦。博士論文題目“東天山區域構造格架、成礦條件與大型礦床預測”。
工作履歷
1996年被評聘為高級工程師;
2001年5月經遴選首批進入地科院創新基地,被聘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1年10月被國土資源部破格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00年至今任物探所工程二部(重磁與綜合研究室)主任
其他履歷
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美國SEG(勘查地球物理協會)會員,廊坊市科技顧問。 2003年榮獲第二批國土資源部“創新人才工程”百人計畫資助。
學術成就
方法技術研究
研究重力三角形剖分進行高精度重力地形改正的方法技術,研究並開發了自適應濾波方法,場的分離方法,弱信息的增強和提取方法等,較系統開發了重磁數據處理軟體,使得重磁勘查方法更好地解決複雜的地質科學問題。
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
研究礦床的各種控礦因素,制定了建立綜合模型的標準,新建了30個大型有色金屬、貴金屬礦床(田)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找礦模型,逐個總結了從區域-礦帶-礦田(床)-礦體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以及找礦標誌,找礦的方法技術組合和勘查流程,綜合研究提出了各種類型礦床的地物化概念模型。基於Lotus Notes平台,建立相應的模型庫,可以方便讀者查詢、對比、參考,模型庫實際上是人們研究礦床,進行礦產資源預測的知識庫。
利用重磁資料結合深地震測深資料,研究了西天山地區的地殼結構,反演了莫霍面的埋深與起伏,推斷了西天山大地構造格架與演化,以及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利用重磁資料結合天然地震資料、地熱資料,研究東北南部地殼結構,隱伏構造,郯廬斷裂北段的空間展布特徵,以及對地殼穩定性的影響,對地熱資源和礦產資源進行了預測。
套用研究
採用高精度的測量方法和新的高精度的數據處理、及互約束反演方法,為找礦發現了一個很好的重力和電法複合異常。於是在小鐵山XII線布置了驗證鑽孔,並於當年驗證見到了薄層特富礦和幾百米厚的礦化蝕變,而傳統的地學觀點認為我們的打鑽位置是不可能有礦化的,從而使白銀廠礦區找礦及找礦理論都得到突破;近年加拿大明可公司根據我們的資料,在小鐵山礦床深部,找到一個特富中型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