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圓柱

女神圓柱

女神圓柱是法國里爾市民對1792年圍城紀念柱的俗稱。該紀念柱位於里爾大廣場中心,自1990年周圍環繞噴泉。

歷史背景

女神圓柱是法國里爾市民對 1792年圍城紀念柱的俗稱。該紀念柱位於里爾大廣場中心,自1990年周圍環繞噴泉。雖然1792年9月圍城只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眾多戰役之一,但卻是里爾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當時,一支2萬人的奧地利軍隊圍攻里爾城九個日夜,但是市長François André率領城市進行抵抗。奧地利人摧毀了該市的許多房屋,以及位於大廣場(今天的戴高樂將軍廣場)上的主要教堂聖斯德望堂(Saint-Etienne)。

里爾大廣場的主教堂沒有重建,成為少數既沒有教堂又沒有鐘樓的中心廣場之一。50年後,1842年9月,開始修建紀念圍城的紀念柱,1845年建成。建築師Charles Benvignat,柱頂雕塑則出自Théophile Bra之手。

戰役

法國里爾圍城戰役

初期打了很多漂亮仗,比如說5月12-14日的阿呂(Hannut)裝甲大戰、14-15日的讓布盧(Gembloux)裝甲戰、15-25日的斯通尼(Stonne)激戰,5月28-31日的里爾圍城戰中還抓了德253步兵師師長弗里茨·屈勒(Fritz Kühne)。斯通尼之戰甚至被稱為“1940年的凡爾登”。不少軍史學者認為斯通尼之戰德軍的傷亡是法軍的3倍~~但由於聯軍戰略上的錯誤,失敗的局勢無法避免。 從此圖可以看出,戰前“世界第一陸軍”真不是號稱~~~ 1942年11月軸心國違反停戰協定占領整個法國本土後,法屬北非、西非和法屬索馬里原來持中立態度的法軍相繼加入了盟軍,其中法屬北非約18萬軍隊,法屬索馬里8000多人,法屬西非目前我還不太清楚;戴高樂麾下自1940年7月繼續戰鬥的海陸空軍截至1942年11月有7萬多人。 除了在印支的部隊,幾乎所有法軍在諾曼第登入前都被整編到戴高樂麾下,1944年6月時陸海空三軍超過50萬人,1945年5月時戴高樂麾下的正規軍近130萬人,有7個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約30萬人在德國、奧地利境內作戰。 法國內地軍在諾曼第登入開始後大大增加了破襲活動數量,阻擾納粹戰爭機器對盟軍的反制;其中成效尤為顯著的是與英國特種行動處(SOE)協力對武裝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主力的阻滯行動:法佬聲稱‘帝國’裝甲師從佩里高到諾曼第戰區過程中“共死傷4000多人”,德方則稱“有100多名官兵在跟游擊隊的衝突中死亡或失蹤”;無論如何,“帝國”裝甲師花了15天時間才從始發地趕到戰區,甚至有論者認為這是諾曼第戰役勝利的關鍵。 艾森豪評價內地軍在諾曼第戰役中所起作用相當於“15個師”。 總的來說,法軍並不是宣傳上的那么無能,反而異常的英勇。而宣傳法軍無能的,大多 是地攤文學、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來,法國因其陸軍二戰初期的潰敗而向軸心國投降,但在1940年6月22日的貢比涅停戰協定中,卻沒有出現“投降”一詞。要弄清楚這一歷史事實,先應該明確“投降”和“停戰”的概念。 國際法上,“停戰”跟“無條件投降”正好相對(in contrast to),在衝突停止時沒有實際投降的一方,當然也有勝敗者(停戰時占據優勢與處於劣勢兩方或多方)之分。它實質上屬於一種政治性的決議,儘管所涉及的區域部分或全部地可能被敵方軍事占領,失敗方理論上可以在占領軍某種程度的監督下保留管理機構,也不必像“投降”那樣執行“權力移交”。 所以貢比涅停戰不是投降。法國當局沒有向德國移交軍政權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