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年代】初唐
【作者】李嶠
【體裁】五言排律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①玉塞征驕子②,金符命老臣。
三軍張武旆③,萬乘餞行輪④。
猛氣凌玄朔⑤,崇恩降紫宸⑥。
投醪還結士⑦,辭第本忘身。
露下鷹初擊,風高雁欲賓。
方銷塞北祲⑧,還靖漠南塵⑨。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乾隆寧夏府志》(《朔方道志》亦收錄此詩)。奉和,謂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這是李嶠在張仁亶赴朔方任朔方軍總管時寫的一首送別詩。望春宮,唐宮名。朔方軍,唐方鎮名,又稱靈鹽、靈武、靈州。唐開元元年(713年),為防禦突厥改朔方行軍大總管置,為玄宗時邊防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西南)。轄境約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直轄各縣市(鹽池縣除外)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地。張仁亶,唐華州下邽(在今陝西渭南縣境)人,避睿宗(李亶)諱改仁願。神龍中為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任朔方軍總管時,曾於黃河北築三受降城,置烽堠一千三百所。景龍二年(708年)拜右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②玉塞:指玉門關。此泛指西北關隘。征:《乾隆寧夏府志》作“懲”,此據其他版本改。驕子: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意謂為天所嬌寵,故極強盛。《漢書·匈奴傳》曰:“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後用“天驕”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③三軍:軍隊的統稱。旆:古時末端形狀象燕尾的旗。武旆,軍旗。
④萬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以萬乘稱天子。此借指唐皇帝。餞:餞行,即用酒食宴別。行輪:出征時所乘之車。
⑤猛氣:凜冽的寒氣。凌:《乾隆寧夏府志》作“臨”,此據其他版本改。玄朔:即元朔,元旦,陰曆正月初一。
⑥紫宸:殿名。唐時為皇帝接見群臣、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
⑦投醪還結士:投醪,用典。《文選·張協〈七命〉》:“單(簞)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李周翰註:“楚與晉戰,或人進王一簞酒,王欲與軍士共之,則少而不遍,乃傾酒於水上源,令眾匕飲之,士卒皆醉,乃感惠盡力戰晉師,大敗之。醪,酒也;簞,謂一樽也。”後以“投醪”比喻與士卒同甘苦。還結士,《乾隆寧夏府志》作“還饗士”,此據其他版本改。
⑧祲:舊謂陰陽相侵的災禍之氣。此指突厥的侵掠。
⑨漠南:古代泛稱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