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的背後
六百年前的預言
60億3年打造"水上桂林"
總投資60億元的武當山太極湖新區建設項目,在武當山特區石家莊村已正式啟動。 預計3年後,一幅美輪美奐的“水上桂林”畫卷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太極湖位於武當山城區西北部,占地總面積58.7平方公里,整個新區沿湖而建,依山傍水,彰顯休閒、養生、環保、傳承武當文化的建設理念。建設項目主要包括:超五星大酒店、武當水上人家、武當藝術館、旅遊發展中心、武當太極大劇院、太極天堂及與之配套的市政設施和大型景觀項目等。
目前,總投資2.8億元的路、橋、壩及沿湖景觀項目已開工建設,武當山體育中心主體工程也即將完工。
太極湖新區3年全部建成後,城區功能將得到合理調整,老城區擁擠的現狀將得到徹底改善,旅遊接待能力比現在提高2至3倍。屆時,太極湖新區將成為集接待服務、武術交流、民俗文化、旅遊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高品質旅遊集散地。
太極湖新區其實是武當山現有行政小鎮旁邊的荒山和兩岸荒山對夾之中的一個山谷。 武當山地方規劃在其中靠近丹江口水庫的一頭,建設水閘引入丹江口水庫的水,形成一個人工湖,然後沿湖開發新的城區成為太極湖新區。
對項目的考察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 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這是一座神奇的大山。“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八百里靈山秀水,自然景觀為地球上所罕見。這是一座文化的大山。它擁有“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供奉著真武神。道教、武術、音樂、養生、道醫、道藥、道茶,千百年的文化積澱,影響震古爍今。
它曾經的輝煌可謂登峰造極。明代的大規模修建,免南方5省9年稅賦,動用30萬工匠,歷時13年,建成33處、160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它傳承文明,寄託信仰。它已被道化成仙境,不僅為歷朝皇帝所推崇,也為民生所尊仰。如今,來這裡的人們,依然可以在雕樑畫棟、飛檐翹角和栩栩如生的神獸雕飾里,感受到華夏文明的深遠和道教文化的精妙。 華中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張良皋先生在《中國建築巨觀設計的頂峰--武當山道教建築群》一文中說:"明朝稱武當為'太岳',名位在五嶽之上……我們若試將武當山的建築與五嶽之首的泰山相比,泰山儘管歷史悠久,建築卻非一氣呵成,在總體上就先遜一籌。泰山的岱宗坊比之武當山玄岳門,東嶽廟比之玉虛宮,碧霞元君祠比之紫霄宮,南天門比之太和宮,玉皇頂比之金頂,亦都要輸分。其餘四岳,遠讓泰山,更難與武當頡頏。"
武當山地處鄂西北,是湖北“兩山一江”西部生態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由於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啟動,武當山腳下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大面積的蓄水抬高水庫水位將淹沒武當楊家畈村,石家莊村地區,形成相當大面積的湖泊,成為所謂太極湖新區。沿湖兩岸丘陵地區開發太極湖新區,成型武當山一山一水的自然景觀格局,從某種程度勢必整體提升武當山的旅遊形象,迅速提高武當山地區的旅遊接待能力,改變原武當山腳下三萬人左右行政小鎮接待能力差,留不住遊客,留住了遊客卻無處消費的原生態經濟模式。
武當山的未來
武當山項目前景光明的一面現在已經顯現出來,太極湖項目由於目前太極湖集團強力的資金介入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善了武當山地區的基本環境,從整體上提供資金進行了完整的科學的旅遊規劃和設計,為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藍圖,大量創造了就業機會,為地方財政增收拓展了新的渠道,已經為武當山的老百姓帶來了一個可以憧憬的未來。
——2003年,武當山共接待旅遊人數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00萬元,其中門票收入693萬元。
——2004年接待旅遊人數66.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一倍,旅遊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5億元。其中門票收入2680萬元,是上年的近3倍。
——2005年旅遊人數再創新高,全年接待旅遊人數7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7億元。門票收入達3633.4萬元。
——2006年接待旅遊人數84.3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7億元。其中門票收入5438萬元。
——2007年接待旅遊人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0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98億元,門票收入達到6528萬元。
——2008年接待旅遊人數12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5.6億元,綜合財政收入1.51億元。
——今年1至7月,特區接待旅遊人數9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71%。
張三豐的預言帶有很多神秘的玄想的色彩,而擺在武當山人們腳下的道路卻必須是一步一個腳印,紮實而厚重。武當人喊出了他們的口號——大山,大水,大人文!或者這個定位真能完美實現的日子就是張三豐的預言夢想成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