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史慈墓位於江蘇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徑約3米,建於長6.7米、寬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擋土牆長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寬約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著7個大字“東來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見,1872年修築城牆時發現,後屢次修治。抗戰前,曾修葺一新,建國初,因塌山被埋沒。現墓於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塊碑簡要記述了他的生平事跡,已無存。人物簡介
太史慈(165——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人。青年時,曾因向劉備請兵退黃巾軍以解孔融之圍,被孔融成為“年輕時的好朋友”。後到曲阿(今江蘇丹陽)追隨孫策,輔佐孫權屢建戰功,先後任折衝中郎將,建昌都尉。建安十一年(206)與曹操部將張遼交戰,中箭受傷,回京口(今鎮江)而死,臨死前大呼“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死乎!”終年41歲,孫權將其厚葬於北固山上。《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戰。《三國志》中“太史慈傳”對他作了詳盡的記述。清光緒《烏程縣志》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如卷四:“太史灣在弁山東,或雲以吳太子和葬此得名,或雲以吳太史慈葬此得名”
太史慈之子太史享曾任吳郡太守,而當時的烏程縣(即今浙江湖州)仍屬吳郡管轄(至公元266年,才以烏程縣為郡治分置吳興郡),所以太史享將父親安葬於其管轄區域內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此外,太史慈還有後代定居在湖州,如南朝梁時的著名學者、吳興烏程人太史叔明(唐姚思廉《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儒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