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寺山”與“阪泉山”
![遙望聖母堂](/img/c/118/nBnauM3XyYDMwgjN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遠遠望去,聖母堂靜藹地鑲嵌於滿山翠綠中,周遭環繞蒼松翠柏。每逢五月,更是山花遍地,金黃色的山桃花遍地開放,鬱鬱蔥蔥,空氣芳香鮮潔。置身其間,心曠神怡,仿佛人間天堂。清晨,薄霧飄渺,如紗似嵐,在聖母堂的周圍繚繞飄拂,與日間景象異曲同工。傍晚,霞光燦爛,聖母堂頂餘輝閃耀,就象母親敞開衣襟,在把兒女召叫。
最初的聖母山洞
據山腳下紅溝村的教友們講,早年有一熱心的牧羊人,一邊放羊一邊頌念玫瑰經,遇有天旱更是熱心祈求聖母,後來曾多次看見聖母穿著潔白的衣服顯現於山頭。若干年過去,經教會神長決定於山上建築聖母堂以示紀念,聰明的教友們用羊群運送磚瓦,就地伐木備料。許是人們粗心記錯了地方,開工前,聖母再顯奇蹟,一夜之間,所備磚瓦木料全部自動移往100米之外的高地。
![聖母堂主體建築外觀](/img/a/9aa/nBnauM3X0IDMzIzN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建築年代與建築風格
聖母堂的建造年代,從前的文字記載已在多年的社會動盪中佚失迨淨,人們眾說紛紜。有人主張建於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堂的說法,但這似乎不大可能,因為1877年光緒三年開始,華北大旱三年,山西死人200萬,太原教友死於飢餓的也有4千餘人。有一記載頗值得參考,據《三晉名勝》載:
![教堂主體建築外觀](/img/2/718/nBnauM3X4IzN2EDO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聖母堂的名稱和品位
聖母堂的名稱,來自在此傳教的方濟各會母會所在地義大利佩魯賈省阿西西市附近的一座小堂,名天神之后大殿博俊古辣堂。叫這名稱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博俊古辣聖母大殿](/img/5/74c/nBnauM3XzUjNzUDO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為什麼在山西建堂還要起這樣的名稱呢?原來義大利的這座小堂,是方濟各會會祖聖五傷方濟各經常祈禱默想的地方。聖母在此給方濟各顯過奇蹟,方濟各求聖母轉求聖子賜給來此堂祈禱朝聖的人全大赦。1216年教宗何奧略三世(Honorius Ⅲ)頒賜了這一大赦。後來這一特赦擴大到方濟各會傳教區聖堂。我們的聖母堂就獲得了如此高級的品位。不過現在已擴大到一切堂區聖堂。得全赦的時間是從8月1日中午12時至2日夜0點,念天主經,信經各一遍。本堂主保瞻禮亦然。
“文革”期間的破壞
文革期的破壞莊嚴肅穆的聖殿,文革中一變而為頹垣斷壁,堂頂十字架被扳掉,堂頂的木料被拆走,凡是能移動的器物一掃而光。那些年裡,聖母堂雖然破壞到如此摻狀,但教友們依侍聖母的熱心,絲毫未減,他們秘密爬上山來,敬拜聖母,哭訴他們的苦難,從未間斷。整個動亂年代都禁止教友們上山朝聖,但卻屢禁不止,甚至愈來愈多。白天被阻,教友們就夜間上山。聖母堂地處偏遠,多年來又有政府禁令,但遠道而來的朝聖者從來就不曾間斷過。越是困難時期,教友們反倒越熱心,也讓我們覺察出天主不但沒有離棄我們,反倒更接近我們,也許這就是每次教難之後我們應該得到的啟迪。
開放後的修復
1980年後,教區廣大神長教友萬眾一心,一再上書政府,要求開放並修復這一傳統的朝聖地。政府後來終於體察民情,允許修復,還贊助了兩萬元修復費用。1986年教區指派李建唐,李毓文和郭繼汾三位神父負責修復工程,但主要由當時尚未升任主教的李建唐神父駐山監理。修復工程困難非凡,6里多的山路,崎嶇狹窄,車不能行。工程用水及一切材料均需從6里外的山底運上山來,談何容易。教友時刻注視著修復工程,困難的情況,他們已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一呼百應,義務勞動,修路運料。各村教友義務參戰。上至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下至四五歲的小孩子,背、挑、擔、抱,一起上陣。有個4歲的小孩子用書包背沙子,壓斷了書包帶子,就用一雙小手硬抱上山來,表示她對聖母娘的愛戴和孝心,情景十分感人。
![懸居半山的聖母亭](/img/7/253/nBnauM3XwYjN5QTO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不能前往法蒂瑪,
每月十三把山爬,
遠朝露德不容易,
近拜聖母此亦佳。
1987年8月修復工程全部完工,迎接了8月2日傳統的博俊古辣瞻禮。9月12日,太原教區張信主教和負責修復工程的李建唐等神父舉行了隆重的奉獻禮,參禮的教友達3萬餘人。他們懷著壓抑了20多年的激情,向聖母一吐為快;也懷著興奮和喜悅,對聖母放聲高唱:《聖母德敘禱文》,歌頌聖母那50多項尊稱和美名;幾萬顆心靈飽含熱情地向聖母獻上了歌頌和祈禱!可想而知這是多么令人激動的情景!2006年聖母堂後小山顛又豎起了一尊18米高的耶穌聖心銅像。2007年,聖母山上又新修了十四處苦路像,寬闊乾淨的公路也修至聖母堂腳下,給今後的朝聖者帶來了方便。朝聖者日益增多,如果從山洞敬禮聖母算起,到現在已有216年的歷史了。不僅太原的教友,外教區、外省市甚至海外的教友,也到此求恩、謝恩和奉獻。朝聖者終年不絕,尤其聖母的幾大節日,博俊古辣瞻禮(8月2日),聖母升天(8月15日),聖母誕辰(9月8日),以及聖母月(五月)朝聖的教友更加絡繹火爆。人數達兩三萬人,五彩繽紛的人流,形成彩色的巨龍,蜿蜒蠕動在6里長的綠色山腰裡,一陣陣14處苦路站上的歌聲、樂聲、經聲,震撼著阪泉山的整個山林。禮儀開始時,炮鼓齊發,管號同鳴,各堂區的管弦樂隊,堂皇的聖母轎輿,緊相簇擁,雖萬分熱烈,但雍雍而雅,井然有序。
結束語
![聖母大殿內景](/img/4/e47/nBnauM3XxAjM1kTO5MDO2kzM0MTMwgjMxMDMwADMwAjMxAzLz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許多兄弟姐妹情不自禁出聲苦訴:媽媽,天上的媽媽,看你不孝的子女,又來了,投奔你仁愛的懷抱,我們的酸甜苦辣,你全知道,不用我們嘮叨!我們有悔罪的真誠,也有改過的決心;我們有依託的信賴,也有謝恩的感激……。媽媽,我們把我們自己、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堂區、我們的國家,借您的聖手,奉獻給您的聖子耶穌,我們的主基督!讓我們人人成聖,家家和睦,人民歸化,國家文明,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