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粳型雜交水稻品種。東北、西北中晚熟稻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3天,比對照秋光晚熟3.1天。株高109.5厘米,穗長17.6厘米,每穗總粒數111.2粒,結實率87.3%,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分別為1.5和1.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米質:整精米率66.9%,堊白粒率6.3%,堊白度0.8%,直鏈澱粉含量17.6%,膠稠度72.7毫米,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1級。
產量表現
2013年參加中早粳中熟稻組區試,平均畝產719.14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5.46%,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87.5%。2014年續試平均畝產745.35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10.97%,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88.9%。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33.02千克,比對照秋光增產8.36%,增產點比例88.2%。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2.8千克,較對照秋光增產6.62%,增產點比例100%。
栽培技術
要點:1.一般4月中下旬播種,用種量2-3千克/畝。2.秧齡35天左右,插秧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4-5苗。3.施肥依據前重、中適、後輕原則,一般畝施純氮16-20千克,最好適量施用矽、鉀肥,以增強抗倒和抗病蟲害能力。4.必須注意保持灌漿期水分供應,同時在中前期注意曬田,以控制無效櫱、增加根系活力和控制基部莖稈長度、防止倒伏。5.播前嚴格藥劑浸種,防治乾尖線蟲病和惡苗病;大田注意稻飛虱的防治;建議在始穗和齊穗期各防治一次稻瘟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區、遼寧北部、寧夏引黃灌區、內蒙古赤峰地區、北疆沿天山稻區和南疆稻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