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區[天津市河西區]

天津河西區[天津市河西區]

河西區位於天津市中心東南部,海河西岸,全區轄13個街道。區南部是著名的陳塘莊和土城兩大工業區。特產有十八街麻花和玉川居鹹菜。境內有天津電視塔、天津賓館、喜來登大酒店、天津大禮堂、天津工業展覽館、國際科技諮詢大廈、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人民公園、河西清真寺、掛甲寺等。 河西區是中外賓客了解天津的視窗。以友誼路為軸線,四周分布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首腦來津下榻的迎賓館、天津賓館、喜來登大酒店、水晶宮飯店,以及國內外賓朋雲集的天津大禮堂、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商業銀行、北方金融中心、友誼商場等一批商貿、金融設施。 河西區是天津市重要的政治活動、國際交往、經貿科技文化交流多在這裡舉行,既是天津市重要的政治活動中心,也是溝通世界、聯繫各地的涉外視窗。 2017年,河西區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天津廣播電視塔 天津廣播電視塔

河西區傳說殷周時,總兵官李靖駐守陳塘關,哪吒在九灣河鬧海的故事就發生在境內陳塘莊一帶。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列強勢力侵入,1895年境內東北部部份地區被闢為德國租界。

1902年7月(清光緒二十八年六月),第一次海河裁灣工程竣工,原在河東的掛甲寺村和楊莊子落入河西。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

日本侵略中國時期,1938年(民國27年)5月,日偽市政當局調整區劃。將特一區以外,原鄉區二所,鄉區五所各一部,東至海河、南至津浦鐵路支線、西至大圍堤、北至六里台,定為第六區。

1943年(民國32年)3月,日偽市政當局將特一區改為第十區。

1944年(民國33年)4月,日偽市政當局將六區、十區合併,仍稱第六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市政當局雖調整全市區劃,但六區基本未動,區名亦未改。時轄區面積22.392平方公里。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

1952年10月區劃調整。六區原轄何興村移交五區;七區八里台一部及天津縣灰堆村、下河圈村劃歸六區;同時將黑牛城村、紀莊子村移交天津縣。另外,轄區北界略作調整,由開封道至馬場道改為徐州道至馬場道。調整後的區界,東至海河,南至跑馬場、尖山、灰堆,西至衛津河、赤龍河,北至吳家窯、馬場道、徐州道。轄區面積21.6平方公里。

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

1958年10月1日,天津市實行新區劃,將市內8個區和4個郊區裁併為6個行政區。南郊區2個鎮10個鄉、西郊區東部3個鄉、東郊區海河西岸4個鄉劃入河西區。1959年10月,黃驊縣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進、勝利、工農、建國等農業社,劃歸河西區。1962年2月,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區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劃出。

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天津河西區[天津市河西區] 天津河西區[天津市河西區]

1981年2月,市政府決定將原屬於南開區、西郊區的體育學院北新辟居民區劃歸河西區管轄。1984年11月,區界調整。西郊區津鹽公路(今衛津南路)以東區域劃入河西區,紀莊子北新居民區、李七莊鄉6個居委會和紀莊子村。同時,坐落於南郊區界內新建成的小海地、珠江道居民區也劃入區境,該段區界南移至三水道及擬建的潭江道一線。調整後轄區面積增至39.831平方公里。

1991年10月28日,南段區界再次調整,將微山路至洞庭路一段由三水道向南擴至浯水道。轄區面積隨之略增,達41.023平方公里。

1995年底,區界東至海河,南至雙林農場引水河、浯水道一線,西至衛津河、衛津南路,北至廢牆子河、馬場道、徐州道,轄區面積41.023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7年全區設立12個街道,1962年全區調整為14個街道,1958年全區調整為9個街道和3個公社。1982年至1989年先後增設了小海地、珠江道、友誼路、體院北、黑牛城、紀莊子、三水道街道。

1986年,河西區面積31平方千米,人口59.93萬人。區政府駐紹興道。轄灰堆、劉莊、大營門、謙德莊、東樓、下瓦房、桃園村、馬場、陳塘莊、尖山、掛甲寺、三義莊、西南樓、越秀路、珠江道、小海地、體院北、友誼路、紀莊子、黑牛城20個街道,下設374個居委會。

1996年,河西區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約6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萬人。轄18個街道:東樓街道、越秀路街道、東海街道、友誼路街道、下瓦房街道、柳林街道、桃園街道、劉莊街道、天塔街道、西南樓街道、紀莊子街道、尖山街道、小海地街道、陳塘莊街道、黑牛城街道、馬場街道、掛甲寺街道、大營門街道。區政府駐紹興道4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河西區總人口779131人,其中:大營門街道45022人、下瓦房街道47326人、桃園街道43231人、掛甲寺街道77018人、馬場街道54802人、越秀路街道70020人、友誼路街道73141人、天塔街道83169人、尖山街道65160人、陳塘莊街道58611人、柳林街道82006人、東海街道79625人。

2004年初,河西區轄12個街道:大營門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園街道、掛甲寺街道、馬場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誼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陳塘莊街道、柳林街道、東海街道。

2006年4月,經天津市政府批准,設立河西區梅江街道辦事處。梅江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占地面積為1.91平方千米,辦事處辦公地點設在珠江道與九華山路交口西側、珠江道99號天津市安居工程辦公室梅江籌備處旁。

區劃詳情

河西區行政區劃圖 河西區行政區劃圖

截至2013年,河西區轄13個街道辦事處:大營門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園街道、掛甲寺街道、馬場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誼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陳塘莊街道、柳林街道、東海街道、梅江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津廣播電視塔 天津廣播電視塔

河西區是天津市的中心區之一,位於市區東南部,因地處海河西岸而得名。河西區境東臨海河與河東區相望,西起衛津南路、衛津河與南開區、西青區交界,南沿雙林農場引水河與津南區毗鄰,北抵徐州道、馬場道、津河與和平區接壤。

地質

天津 天津

河西區境平原地貌下面埋藏有數層河湖相粉砂、粘土與海相淤泥互動沉積層,低平原地貌是距今4000年以來,由黃河、海河等大河搬運堆積與人為塑造的結果。

河西區境為古代濱海地區,地勢低,大部分地區海拔4米左右,低洼地區只有3米左右;地面坡度極平緩,坡降l/10000左右。主要由低平地、窪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類型所構成。

地面組成物質以砂質粘土和粘土為主。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下水位較高,淺層地下水為鹹水,土壤含鹽量較高。

地貌

河西區地貌在天津市地貌分區中,屬於天津東南部海積沖積平原區。河西區地貌是在古潛山基礎上,由於新生代地質構造強烈下沉作用,海洋、河流、湖泊搬運堆積作用,人為改造作用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

氣候

河西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主要特徵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河西區地處北半球小緯度,受地理緯度和季風的影響,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雨水稀少;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人口

天津文化中心 天津文化中心

19世紀末,隨著早期工商業的發展,河西區境內開始城市化進程,外地人口不斷遷入。20世紀80年代,由於新辟居民區相繼落成,舊區改造工程持續開展,以及商品房的開發,吸引了大批外區居民移入定居。

到2002年底,河西區有居民249595戶,總人口712655人,其中男354214人、女358441人,自增率為-1.39%,連續10年實現人口負增長。2008年常住人口81萬。

2011年末河西區戶籍人口80.3萬人,比2010年增長1.58%,其中非農業戶口80.03萬人,占99.66%。2011年末河西區常住人口達90.1萬人,比2010增長3.44%。人口發展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區人口出生率為5.83‰,人口死亡率為3.7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4‰。

政治

區委書記:李學義

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姜德志

經濟

概況

河西區 河西區

2009年,河西區生產總值區屬口徑133.47億元(不含金融業),同比增長17.5%,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5%,四個季度的可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4.8%、15.1%、16.5%和19.5%。

2011年,河西區實現區域生產總值589.47億元,同比增長14.45%,剔除價格增長因素,可比增長9.1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4.36億元,可比增長6.45%;實現區屬生產總值291.89億元,同比增長16.2%,剔除價格增長因素,可比增長10.21%,經濟總量在市內六區持續領先。其中,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76.94億元,可比增長11.23%,占河西區比重高達95.3%,對河西區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加大。

第一產業

河西區屬於城市中心區域,已全部城市化,無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2011年,工業完成增加值14.94億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7.66億元,工業增加值可比下降5.34%;建築業受建築安裝投資下滑的影響,建築業增加值可比下降6.45%,從而使河西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出現回落,可比下降5.9%。

第三產業

2011年,金融業完成增加值151.13億元,增長23.85%,占河西區經濟總量的51.8%,對河西區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高達86.6%。留區稅收16.83億元,占河西區稅收的49.1%,樓宇綜合出租、出售率達90%以上,年納稅超億元樓宇達18座,超千萬樓宇達42座。河西區實現社會商品零售額217.46億元,同比增長3.64%。

2011年,河西區銷售總額1085.36億元,增長7.15%,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807.42億元,增長6.71%;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22.65億元,增長6.9%;住宿業實現銷售額6.74億元,增長14.08%;餐飲業實現銷售額48.56億元,增長15.13%。由於受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銷售面積增幅下降,造成房地產業增加值可比下降11.11%。72家總部型及地區總部型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紛紛落戶,占全市36.9%。其中內資銀行26家,占全市的78.8%。

社會

教育

河西區內現代教育事業發軔較早,1895年清政府在區內開辦北洋中西學堂,後稱天津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一所以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為主的大學。到2002年底,河西區有國辦中學、職專26所,國小44所,幼稚園24所,45所中國小被命名為市級義務教育示範校,中考合格率、優秀率、高中會考綜合評估始終居全市前列,聯考一次上線人數保持全市領先位次。河西區先後被評為全國兒童少年工作先進區、全國幼教先進區、全國特教先進區。

河西區普教事業曾連續多年獲得市級或全國先進稱號的殊榮,首創的社區文化成為全國推廣的典範,加之市屬,大專院校、文藝團體。科研單位及其名人專家雲集境內,構成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區。

截至2011年年末,在校高中生12706人,職業高中生4229人,國中生13856人,國小生30003人,幼稚園在園人數12816人。河西區被評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類別學校列表
高等院校天津醫科大學(廣東路校區)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體育學院
中學天津市新華中學天津市實驗中學天津市第四中學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學天津市海河中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天津市微山路中學天津市梅江中學

科技

截至2011年底,河西區擁有商務服務業企業246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70家,科技小巨人17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科技孵化器5家。

衛生

2011年,新建、改擴建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並與市三甲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社區衛生服務質量顯著提升,總體好評率達97.5%。全年衛生系統診療達276萬人次,體檢31萬人次,河西區被評為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區。

文化

河西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全國首批文化工作先進區。早在明末清初,曾有“皇會”之稱的民間花會,包括法鼓、高蹺、獅子舞等已聞名於世。中國著名畫家劉奎齡(1885—1967)是界內“土城劉”後人,少年時就讀於南開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畫法。畢業後,對五代宋元以來的畫院及官私諸家潛心鑽研,特別對明代呂紀、清代沈銓、郎世寧的畫法研究獨精,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其所繪翎毛畫以孔雀最為突出,曾受著名畫家徐悲鴻的高度讚賞。其子劉繼卣,繼承發展了其父劉奎齡的繪畫技法,創作的“武松打虎”、連環畫“雞毛信”聞名於世,一些作品還被人民大會堂、博物館收藏。

楊柳青年畫是中國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之一,有著300餘年的歷史。傳統的木版年畫有娃娃畫、仕女畫、風俗畫、戲曲畫,“連年有餘”、“紅樓夢”、“白蛇傳”等遠銷國內外。天津楊柳青年畫社坐落在區界內。周恩來總理曾於1960年春節蒞臨視察,郭沫若題寫“天津楊柳青年畫社”匾額。

天津“泥人張”雕塑民間藝術,已有140多年歷史。20世紀初,張明山與其子張玉亭創作的《編織女工》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1959年成立的“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在河西界內。泥人張後人在此創作的許多作品先後在日本、印度、法國等國際展覽會上展出,每年有不少中外人士來該室參觀。

所獲榮譽

2002年,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連續10年被市政府命名為計畫生育優秀單位。

2002年,河西區作為天津市唯一區被國家計生委確定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項目示範區。

2007年,河西區被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單位和組織評選為“跨國公司最佳投資城區”。

2008年,河西區榮獲“國家衛生區”、“幸福城市政府貢獻獎”稱號,同時當選“天津最具幸福感城區”。

2016年,河西區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7年12月31日,河西區當選“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