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總工會 於1979年在天津市河東區津塘公路工人俱樂部院內註冊成立,原名為天津市總工會河東區辦事處,到1989年3月,天津市總工會河東區辦事處改稱天津市河東區工會。主要制定工會規劃和任務,指導全區工會工作,開展工作理論政策的研究。
境內的基層工會和會員人數持續增長,截止1995年,有基層工會457個,會員35811人。
1979年-1995年
第一節 組織沿革
一、區級組織
1979年河東區總工會原名為天津市總工會河東區辦事處,到1989年3月,天津市總工會河東區辦事處改稱天津市河東區工會。
從1979年到1995年的歷任主任(主席)為李崇德(主任)、丁守言(主任)、王宗岩(副主任)、李殿明(主任)、臧自為(主席)。
二、歷屆工會代表大會
1979年到1995年,河東區工會共召開了2次代表大會。召開的年月為:1988.12和1994.10;內容分別為發展全區工會工作,履行工會四項職能,搞好自身建設,推進工會工作改革和工會要團結帶領全區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為繁榮河東區經濟建功立業。
三、基層組織
1979年到1995年,境內的基層工會和會員人數持續增長,截止1995年,有基層工會457個,會員35811人。
第二節 主要活動
一、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自1979年以來,區工會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作提到新高度,1988年建立河東區工會法律顧問處;局、街、公司一級的調解委員會也相繼建立,全區擁有一支500餘人組成的調解員隊伍;基層(車間、站、隊、所)調解委員會達403個。1994年9月,工會法律顧問處為河東區商業系統9個公司的7000餘名退休職工連續4個月未領導退休金一案,向市、區有關部門反映,在總工會法律顧問處的支持下,使這一重大侵權行為得以解決。1995年以貫徹實施《勞動法》為契機,在3家不同經濟性質的企業(國有東海商廈集團有限公司、私營正士包裝機械實業有限公司、外資林迪克製衣有限公司)進行平等協商簽定集體契約試點工作。是年,河東區80%職工簽定《勞動契約》。同年,區內1家外貿公司發生勞資糾紛案,中方82名職工集體罷工。區工會法律顧問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做勞資雙方工作,資方接受了勞方復工的10項要求,使勞資糾紛得以解決。至1995年,區工會法律顧問處共受理各類侵犯職工權益案200餘件,為職工免費諮詢3000餘人(次),被評為1995年度全國工會法律工作先進集體。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區工會加快了新經濟領域中的工會組建步伐。截至1995年,在河東區19個街道建立了街一級的地域性工會組織,結束了河東區沒有街一級工會組織的歷史,並在16家私營企業、21家“三資”企業組建了基層工會。
二、關心職工生活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各級工會協助行政建立職工食堂212個,託兒所102個,浴室135個,理髮室87個,代購組120個,家庭維修組21個,裁剪縫紉組59個。1991年,區工會撥款6000元,幫助商業系統新建18處四季使用的小淋浴室;對商業職工進行了暑期慰問;幫助7名退休的勞動模範落實了勞模待遇政策,使兩名勞動模範晉升了工資,為115名勞動模範辦理人身保險和優先就醫證,幫助5位勞動模範解決了住房困難;聯合14個區屬局,舉辦大型月圓鵲橋會,為112對大齡未婚青年牽線搭橋;完善河東區工人俱樂部地下設施,促成七彩虹樂園開業;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5172件,收益職工近兩萬人(次)。1994年,區工會把7.3萬元和一批常用藥品發放到1262戶困難職工手中。同年春節,區工會籌集30萬元,組成300支小分隊對4500戶孤、老、病、殘職工給予補助、慰問。市總工會調撥1000公斤麵粉,區工會撥1萬元專款對45戶特困職工戶給予補助。1995年,區工會集資46.9萬元對4226戶困難職工給予補助,為31名遇到突發性困難職工組織募捐集資獻愛心活動。同年,區工會為安置下崗職工,在所辦服務性場所安置100人,同時協助有關部門促成404名下崗職工重新上崗。市總工會在河東區召開現場會,推廣了區工會安置下崗職工的經驗。
三、組織勞動競賽
1979年起每兩年評選1次勞動模範,並開展以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至1980年,評選出區級先進生產(工作)者247人,先進集體105個,局、公司、總店先進個人3233人,先進集體509個。1985年10月至1986年2月,開展了工會財務工作百分賽,在174個基層單位中,獲一等獎的21個,獲二等獎的56個,獲三等獎的71個。1986年2月至1987年4月的“五一”、“國慶”期間,開展了以早點、夏令商品供應和送冬煤為內容的為民服務短途競賽;建築施工單位開展了管理水平上等級、施工創優質的雙文明競賽;教育系統開展了提高教學質量、寫好每份教案、講好優質課比賽;城建系統消除衛生死角28處、垃圾廢土20餘萬噸,搶修危陋房屋1299間,修理門窗9182扇,修復下水道53066米,修復破損路面22326.9平方米,為民眾換房屋2964間,有236座公共廁所實行了掛牌服務。其間收到民眾表揚信524件。區工會榮獲1986年度中共天津市城建工委頒發的“十大視窗競賽”優勝單位稱號。同時,區工會組織了“七五”計畫知識競賽活動,共有7000餘名職工參加;在工會幹部中開展“一、二、三”活動(有一個基層聯絡點、有兩個知心朋友、為職工辦三件好事);工會發動職工為“七五”獻計獻策,為振興河東立新功。1987年4-5月,區工會組織全區商業系統開展“雙增雙節”(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6月,大園子煤店、第59糧店、六緯路腳踏車晝夜修車站被市總工會授予標兵班組稱號。1987年1-9月,區煤建公司節約58萬元,開辦多種經營增收24萬元;天津電力建設公司全年計畫產值6400萬元,到9月份即完成了6700萬元。1982-1991年,全區湧現出市級勞動模範142人,模範集體39個;區級先進集體1553個,區級先進生產(工作)者7114人;有12人獲得天津市“五一”立功獎章,其中1人被評為市級特等勞動模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2年,區工會圍繞經濟建設,開展班組創先進,崗位創一流,企業增效益為重點的“八五”立功活動,有163個基層工會組織19215名職工開展了多種形式勞動競賽。
四、行使民主權利
198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後,至1985年已有37個單位建立職工代表會議制度,占332個基層單位的11.14%。1986年召開區職工代表會議工作總結表彰大會,表彰了11個先進單位。至1986年底,建立職工代表會議制度的單位已增至290個,占332個基層單位的87.35%;職工代表提案數由1985年的1105件增至3553件。1988年,城建、財貿系統全部建立職工代表會議制度。各單位黨政領導把企業實行民主管理、職工參政議政列入議事日程,重視發揮工會和職工代表會議作用,支持職工代表會議行使職權。企業重要事項由企業領導交職工代表會議審議,為職工參與企業改革、維護職工利益創造良好條件。至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已有1388名(次)工會會員當選區人民代表,占河東區歷屆人民代表總數的45.69%;有1427名工會會員當選為政協委員。
五、開展職工培訓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工會組織職工學習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關於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的指示,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1992年,138個單位工會組織了4088名職工參加技術比武競賽,評出技術能手518人。鄧小平南巡談話後,工會組織職工學習《談話》內容,努力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1995年,區工會在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活動中,舉辦了工會專兼職幹部、工會工作積極分子和有關行政幹部共2500餘人參加的培訓班。職工思想文化教育,突出了愛國主義主題,形成自身特色。工會陸續組織1000餘班組學習《愛國主義實踐行》;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舉辦了職工運動會、萬名職工桌球大賽以及班組文化活動擂台賽,並舉辦了“富利華迎春杯”愛國主義歌曲卡拉OK大賽以及反映愛國主義主題的書畫展覽、攝影展覽。津沽書畫社推出每月書畫排行榜活動。
2001-2003
概括:全區有職工28090人,工會會員26950人;基層工會282個,工會專職幹部66人。三年來,河東區總工會認真貫徹落實中華全國總工會十二大、天津市工會十三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忠實履行工會基本職工,團結和動員全區廣大職工,緊緊圍繞全區經濟建設和提高基層工會整體工作水平,認真開展各項工作。突出維權職能,堅持和發展深入基層,壯大組織,保持與職工的血肉聯繫。2001年,在全區完成了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和平等協商集體契約兩項制度,由局公司一級延伸到獨立核算的門點、班組和二級企業,進一步加強了工會組織的維權力度。2002年,在全區12個街道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完善了全區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的網路建設。 加快全區非公有制企業建會工作和工會組織活動,全區至2003年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447個,會員3886人。區總工會還在非公有制企業推進職代會制度建設和工資協定制度,所樹立典型在全市推廣。三年來,區總工會評出區級先進職工之家5個,先進職工小家49個,區級優秀工會工作者17名,優秀工會積極分子129名,優秀工會之友27名。區總工會獲全國獎勵1次,市總工會獎勵2次。
職工素質工程:2001年,天津市工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實施職工素質工程的戰略目標。職工素質工程是市總工會提出的一項提高全市職工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帶有綜合性、戰略性的活動。職工素質工程包括提高職工思想道德品質、基礎知識技能、專業知識技能、關鍵核心技能、現代社會意識、現代心理素質、健康體能等七方面內容。區委、區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2002年8月,中共河東區委、河東區人民政府全文轉發《河東區職工素質工程五年規劃》,並成立了由區委主管副書記任組長,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區總工會主席任副組長和區12個有關局、委、辦成員參與的河東區職工素質工程領導小組,以加強對該項工作的領導和統一部署。全區各級工會組織按照《河東區職工素質工程規劃》整體部署,統籌規劃,明確任務,認真推進,取得重大進展。三年來,全區44個基層工會實施了職工素質工程,建立職工培訓中心(基地)87個,組織職工參加崗位及相關技能培訓3010人次。開展技術比武57場次,1843人參加;參加計算機、外語、法律等培訓1387人次;參加新技術、新工藝的技術培訓2700人。通過培訓,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職工之家活動:為提高基層工會整體工作水平,區總工會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職工之家是基層工會組織活動的載體,由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包括活動場所、文體活動設施、圖書角和有關職工生活的食堂、浴池等;軟體包括工會組織機構、工會組織維權制度及活動制度、工會活動台賬等。開展職工之家活動就是把推進企業轉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建家的主旋律;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為建家的中心工作;把培養“四有”職工作為建家的長期任務;把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作為建家的重要內容。在建設職工之家活動中,區總工會始終以全區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這一主題,把建家的著眼點放在“企業求發展、職工得實惠”上,把職工民眾是否滿意和認可作為先進職工之家的最高評定標準。三年來,區總工會為全區建家工作實現目標化、經常化、規範化,做到常建常新。每年都把企事業的工作重點、難點、職工關心的熱點、經濟成長點作為建家的內容,明確目標,做出規劃,並本著“四結合、四為主”的方法進行考核驗收。通過深入基層搞調研,培養典型抓示範,制定細則抓考核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強了基層活力,密切了工會同職工民眾的血肉聯繫,湧現出一大批先進職工之家、先進職工小家和優秀工會幹部、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為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宣傳他們的先進經驗,激勵全區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發揚工會組織的優良傳統,更好地在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區總工會對5個先進職工之家、49個先進職工小家、17名優秀工會工作者、129名優秀工會積極分子進行了表彰。
民主管理和職代會制度建設:區總工會在深化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實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要求,以“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為原則,以公開企業辦事制度,深化企業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作為內容,維護廣大職工民主權益,增強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促進企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穩定。三年來,區總工會認真貫徹“兩辦”精神,繼續深化以職工代表大會為載體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的改革形勢重新修訂《關於進一步加強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意見》。推進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向小企業延伸。2002年,全區19家公司全部推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253家小企業中有240家實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建制率達93.7%。電建公司等6家企業被評為河東區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20個門、站、隊、所被評為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集體。區總工會深入非公有企業調研,總結經驗,擴展民主管理工作的領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等有關法律,區總工會下發了《關於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兩個機制強化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見》。經過實踐,率先總結推廣了文光集團、月福汽車裝俱等非公有制企業建立職工代表大會的經驗,並在全區非公有制企業中逐步推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至2003年底,已有58家非公有制企業建制。
技術創新活動:三年來,全區各級工會組織充分調動各行各業廣大職工幹部的積極性,廣泛開展以“創新”為主題的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在創新活動中,充分發揮職工創造才能,把創新活動作為保持工人階級先進性的“第一載體”,並在職工中廣泛開展“我為加快河東發展獻計出力”、“爭當技術明星”、“巾幗崗位創新標兵”,“技術成果展示”等活動。全區城建、商業系統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把握重點,擴大活動內涵,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把解決企事業發展的重點、生產的難點、經營的難點、扭虧增值的關鍵點作為活動的著力點。講求實效、充分發揮勞模技術人員、一線職工的聰明才智,大力開展技術練兵、崗位培訓及技術比武活動。並把技術創新活動與“十五”立功競賽有機地結合起來,造就一批技術創新帶頭人和先進經驗、先進典型。
工資集體協商工作:2002年,區總工會下發《關於做好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指導意見》,並在全區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試點工作。區總工會與區勞動局、區經貿委、區外經貿委等聯合簽發了《關於在河東區外商投資企業、河東區商業系統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通知》,對全區各類型企業分門別類製作工資協定文本。2003年3月4日,天津市召開推動工資集體協定大會,河東區試點企業文光集團作為天津市私企代表在大會上做了題為“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是邁向現代企業必由之路”的經驗介紹。文光集團被天津電視台經濟台作為入世一周年私企工作重大突破典型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同時被收錄到全國總工會年鑑中。至2003年,全區簽訂工資協定的各類企業有109家。
勞動關係三方聯席會議制度建設:三年來,全區勞動關係三方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加大巨觀協調力度,在為企業勞動關係協調穩定方面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01年,三方會議針對全區經濟結構調整、企業轉制中職工大面積下崗、職工大量上訪問題,討論通過貫徹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印發天津市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暫行規定的通知》的意見,為基層工會主席源頭參與企業改制奠定了良好基礎。2002年,三方針對重點推行工資集體協定工作,召開“全區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推進集體契約勞動契約工作會議”。區總工會下發了《關於做好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指導意見》,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總工會、區經貿委聯合簽發了《關於在商業系統開展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在外商投資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動了全區工資集體協定簽訂工作的開展。2003年,結合市三方會議精神,區三方會議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對會議制度、會議組成人員、職責任務、協調內容、工作原則做了進一步補充和調整,以區檔案形式下發至基層,並對街道一級三方會議機制提出基本規範和完善的要求。三年來,三方聯合發文總計11件,聯合開展培訓8次,召開大小型協商會議69次,逐步形成三方聯合發文、聯合部署、聯合培訓、聯合檢查、共同指導基層的工作格局。
送溫暖活動:三年來,區總工會多方籌集資金10.5萬元,對1756戶職工和特困勞模進行慰問。全區工會系統共籌集資金490.8萬元,走訪慰問困難職工17371戶,走訪慰問困難企業129家。區總工會對全區特困職工實行動態管理,上下聯動建立公司一級、分會一級、班組一級的“三級”包保責任制度,一級管一級,層層負責,並制定包保責任人對特困職工直接負責制;建立特困職工“綠卡”發放制,“綠卡”包保責任人和特困職工各持一份,將每次幫扶情況做一次記錄,相互簽字;建立特困職工檔案制度,每一級都對特困職工的幫扶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對特困職工進行微機管理,新出現的困難職工做到及時了解情況,並及時登錄上網,脫貧的職工則及時下網,做到隨時掌握特困職工的具體狀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給予幫助;實行公示制度,凡是上網的特困職工都要在本單位進行公示,以便職工監督。通過建立動態管理制度,更加明確了包保責任,提升了送溫暖活動效果,由過去節日固定慰問的形式變為常年求助、及時救助,變固定幫扶對象為動態對象,為送溫暖活動建立一條便捷的快速路。2003年11月,成立“河東區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對困難職工實行困難救助、信訪接待、免費職業介紹及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
再培訓就業:建立各級工會組織培訓網路,逐步實現上下聯動的新格局。三年來,為下崗職工舉辦家政服務、花卉、物業管理等內容培訓總計75期,培訓下崗職工4535名。2002年與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唐家口街道聯合舉辦了職業介紹招聘大會,共為325名下崗職工找到新的崗位。2003年6月,建立了區下崗職工人才資源庫,共有300度名下崗、失業職工在人才資源庫里登記,並與市總工會的人才資源庫聯網,為下崗職工100餘人尋找新的就業崗位。協助基層工會創辦“義海綜合貿易市場”,被命名為市總工會再就業服務聯社;創辦“琪然燒烤”和“98文化市場”,被命名為區總工會再就業服務聯社,安置下崗職工60多名。
職工文化活動:區總工會把職工文化活動納入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開展職工文化活動中,本著“加強領導、積極發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講求實效、穩步前進”的方針,提倡職工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作品反映職工的思想和工作,寓教於樂。三年來,舉辦職工書法展兩次,展出作品286件,參加活動的職工書法愛好者有143人,觀眾達3200人;舉辦全區職工文藝演出活動三次,自編節目達12個,參加演出職工246人,觀眾1500人。至2003年,全區各基層工會有業務職工書法小組12個,職工書法愛好者260人;業餘演出隊4個,文藝愛好者80餘人;職工管樂隊一個。河東區市政園林局職工自編自演 的小品《競選》代表天津市參加了全國小品大賽,並榮獲金獎。區工人俱樂部孫榮剛同志被市總工會命名為職工藝術家。
勞模協會:河東區勞模協會成立於1993年,是有區屬市級以上勞動模範組成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由區總工會負責日常工作,現有會員196人。區總工會以對勞模的日常管理、勞模的自身充實與提高、勞模的慰問、困難勞模的幫扶和發揮好勞模的先進模範作用等方面工作為重點開展活動,並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宣傳勞模事跡。三年來,共組織勞模體檢3次380人,組織勞模休養、學訪2次30人,慰問勞模25人,幫扶特困勞模65人次。2001年,河東區特等勞模黃俊霞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全區樹立了現代清潔工人的楷模黃俊霞,並跟蹤宣傳黃俊霞同志以勞模名義創立的“黃俊霞清潔掏挖中心”。充分發揮勞模的品牌作用,鼓勵勞模崗位立功、二次創業。2003年,區市政園林局特等勞模李春青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工運理論研究活動:1995年,成立天津市工運理論研究會河東區分會,專門負責研究工運理論工作。河東區工運論研究分會每年組織兩次研討活動,針對新時期工會工作及河東區改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建會、建制工作及如何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等問題進行研討。三年來,分會在《天津工運》上發表了《河東區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情況調查》、《在非公企業建立職代會制度勢在必行》和《關於加強改制企業職代會制度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等6篇理論研究文章,其中有兩篇研究文章榮獲市總工運理論研究二等獎。2003年,由會長王寶福撰寫的《要把整治企業勞動環境衛生和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作為工會維權的重要內容》一文,參加了全國總工會工運理論研究交流。河東區工運研究分會被評為2002年度市總工會工運理論研究先進分會。
2006年
概況:2005年,區總工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會工作全局,深入學習和貫徹市區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和市總工會十四屆七次全委會議精神,團結動員全區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為全面推進“三步走”目標,加快“三個基地”建設,努力實現河東區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區總工會把全國總工會“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要求和市總工會“強基建制”工作作為重點,繼續深入抓好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和各項維權制度建設,堅持用建會、建制、建家、收繳工會經費四同時的工作方法,促進非公企業的工會組建工作,努力實現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組織中來,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為實現這一目標,區總工會在工作中大膽創新,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街道一級總工會組織。根據全區非公小企業迅速發展,勞動爭議多發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實現了區域性、行業性和樓宇經濟組織的集體契約、工資集體協定的簽訂工作,成功地解決了20人以下在非公小企業職工簽約難、維權難的問題,大大地促進了基層社區的和諧穩定,得到了市總工會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充分肯定。2005年,全區新建工會組織213個,發展會員4100人。全區各級工會組織在“兩節”期間籌資112萬元,慰問3620戶困難職工。區總工會在開展“金秋助學”活動中,籌資1.7萬元,對180名困難職工子女進行幫扶。年內,區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日常幫扶49人次,投入資金1.8萬元。全區各級工會培訓職工856人次,近500人實現再就業。在2005年開展的評選實際勞動模範工作中,河東區共評出市級勞動模範23名,勞動集體4個,區環衛職工黃俊霞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在評選2004年度市、區兩級“十五”立功活動中,全區共評選出市級“十五”立功先進個人44名,先進集體10個、先進單位4個、區級“十五”立功先進個人83個、先進集體30個、先進單位6個。
建立街道總工會:區總工會把建立街道總工會試點工作作為2005年工會工作創新、突破的重要內容。經過上半年大量調研和溝通,與全區12個街道黨政領導在建立總工會試點上達成共識;一是根據全區街道社區非公企業迅速增加、非公企業職工維權難、勞動爭議多、不利於地區穩定的形勢;二是建立街道總工會是發展基層工會組織的一個難得機遇,是落實全總、市總建立鄉鎮總工會工作要求的具體行動,早建早受益;三是要採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適應的辦法去運作,建立街道總工會要依靠社會力量,採取專兼職相結合的辦法解決人員編制和工會經費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2005年4月26日,在東新街道召開了街道總工會成立大會,選舉產生了東新街道總工會兩委委員和街道總工會主席、副主席等領導。全區12個街道黨政主要領導和街道工會專職幹部參加了成立大會,全面了解了建立街道總工會的過程。市總工會副主席張子鵬、區委副書記孔昭禮到會並講話。市、區領導對東新街道總工會的模式給予充分肯定。此後,全區其它街道陸續建立總工會,至年底,全區12個街道全部建立了總工會。河東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建立街道總工會、第一個在全區普及街道總工會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