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是 2007年10月由原數理與信息科學學院(組建於2003年)分開後新成立的二級學院。現設有二系二所一室,即物理系、計算機科學系、理論物理研究所、計算機套用研究所和基礎實驗室。有6個教研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專任教師62人。教師中有教授 2人(兼職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 16 人、講師(含實驗師)20 人。博士6人(其中在讀博士2 人)、碩士 33 人(在讀碩士 8 人)。有 1 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有一名教師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教師, 1 名教師獲全省“十佳師德標兵”稱號, 2 名教師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三等獎。學院聘請了中科院蘭州近物所、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院校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 16 位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兼職教授。在校本科學生 1000 餘人。學院擁有多媒體教室3個,微機室 5 個,實驗室 15 個,資料室 1 個,現有計算機 500 多台,藏書 1 萬餘冊。 實驗室設備較為先進,資料室專業書籍、期刊、資料較為齊全,可以為教學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院現有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兩個師範類本科專業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一個非師範類本科專業,具有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同時學院還承擔著全校本科生的物理類和計算機套用基礎類課程的教學任務。理論物理是我校首批重點學科。
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教師的科研領域覆蓋了物理學、電子信息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15個二級學科,教學科研成果顯著。先後獲全國師專優秀教學成果獎 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4項,教育廳科技進步二、三等獎5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獲省教育廳科研立項4項及學院科研立項10項;近年來,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核心以上56篇,SCI、EI 收錄16篇;編著教材6部 。
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狠抓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自 1994 年以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先後獲全國一等獎 2 隊、二等獎 5 隊,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2005 年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甘肅賽區省級三等獎。 2005年8名、 2006年12名、2007年18名學生考取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蘭州大學、蘭州交大、上海大學、陝西師大、華中師大等 20 余所院校的碩士研究生。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將以新的開始為契機,狠抓學科建設,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提高和鞏固本科教學質量。繼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理論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光物理、電路和系統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等學科,培養一支高素質、高學歷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團隊。逐步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以精品課程帶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以學科建設促進教學科研,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擺在首要位置。以“教師教育”為根本,以創辦碩士點為目標,兼及成人教育,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辦學體系和辦學格局,力爭使我院成為甘肅乃至西部地區具有一定影響的二級學院,為基礎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科研概況
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領導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和教師的科學研究工作。已確立了1門重點發展學科3門重點建設學科;3門院級精品課程。近十年來,廣大教師潛心鑽研,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有20篇被SCI、EI收錄,自編或參編教材9部,取得豐碩成果。承擔國家、省廳級科研項目8項,先後獲全國師專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甘肅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4項;省廳級科技進步獎4項,天水市科技進步獎3項。
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在辦學實踐中,始終把狠抓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首位。從1994年以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先後獲國家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四項;獲甘肅省賽區特等獎、一等獎多項,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並在甘肅省“神速杯”電腦程式設計競賽中,連續九年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實驗室建設
基礎實驗室簡介
天水師範學院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基礎實驗室是2003年12月由原天水師範學院數學系、計算機科學系與物理系實驗室合併組建而成的實驗室。現設有物理基礎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
師資隊伍及實驗條件
基礎實驗室現有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51人(兼職),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9人,碩士11人。基礎實驗室擁有多媒體教室6個,微機室6個,實驗室15個,現有計算機500多台。
專業設定
專業名稱: | 物理學 |
英文名稱: | Psysics |
學制: | 四年 |
授予學位: | 理學學士 |
開設的主要課程: | 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電工學,理論力學,教學法,電動力學,熱統,量子力學,固體物理 ,可視化程式設計等 |
專業名稱: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
英文名稱: | Compu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學制: | 4年 |
授予學位: | 理學學士 |
開設的主要課程: | 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程式設計語言,微機原理與彙編,作業系統原理,多媒體技術,數 據庫原理,微機維護與調試,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語言等。 |
專業名稱: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
英文名稱: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學制: | 4年 |
授予學位: | 理學學士 |
開設的主要課程: | 高等數學、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電子原理、大學物理、工程數學、C語言程式設計、數位訊號處理、自動控制、電子測量技術、計算機網路、通信原理 |
專業培養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不僅具有紮實的電子、通信、計算機套用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更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開發套用技術型的高級人才。適合從事現代電子、通信、儀器儀表、家電、計算機套用、控制、網路通信等眾多相關領域和行業的生產、管理、開發、研製、經營、維護等工作。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的學生將系統地學習數學、物理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測量控制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相關的信息電子實驗技術等方面的嚴格訓練;熟練掌握計算機軟、硬體手段;具備現代電子信息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測試和工程套用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本學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好的人文科學基礎。
2.系統掌握現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的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與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套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具備計算機套用能力,在電子與信息技術領域,可運用計算機做輔助分析、輔助設計、能分析和設計智慧型化的產品。
5.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技術獲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7.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達到英語四級標準,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
三、主幹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主要課程:
1.核心課程:高等數學、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位訊號處理。
2.必修課程:工程數學Ⅱ(複變函數)、 機率與數理統計、高頻電子線路、現代通信原理、自動控制原理。
五、學制與學分要求:
四年制本科。學生畢業應達到最低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綜合教育平台55.5學分,文理基礎平台(數理模組)21學分,專業課平台83.5學分。
六、授予學位:
理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