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西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寧夏在十年文革撥亂反正後,對自身文化進行搶救時,從民間得到的有關天成西商號的信息:天成西商號,寧夏八大家之一。為山西省交城縣天元恆皮貨莊的股東郭、丁、沈三家投資創辦的。1933年9月,在陝北紅軍的護送下,張學良將軍的結拜兄長,具有西邦背景的李濟川離開北京的義軍營地前往銀川,第二年西邦(天成西)確立的大掌柜有:秦、王、安、李、侯、白、丁等(李為李濟川屬晉商呂家、侯家曾有蔚字五連號、白家的老字號為京城同仁堂的“百草廳”),也就是這年起,成為天成西大掌柜之一的李濟川跟隨商號的老東家,僱傭渤海灣的海船,在黃河的漲水期,僱傭縴夫將一船船的戰爭物資運往西部。

簡介

初創時資金有四千銀元,系小雜貨鋪。民國初年,生意開始紅火,擴大為五間鋪面,以批發為主,有夥計三十餘人,在鹽池和內蒙鄂托克旗設有分號,自養駱駝、牛羊,年收入二十多萬銀元。最後一個總經理是山西省平遙縣的董欽錫。一九四一年,為避免馬鴻逵派兵徵稅遂改名為乾元吉。故址在今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第一門診部(原城區醫院舊址)。

歷史

實際上天成西商號發展到明朝,就已經是中原地區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商號。到了十九世紀中後期,以秦、康、安、呂、史、丁、侯等為首的晉商家族,借用晉商呂姓的天成西商號名,在呼和浩特組成一支新的晉商商業集團,這一集團也稱為西邦(總號天成西)。在西邦成立的最初三十多年裡,晉商康家主導了西邦,這期間著名的商業人物有邱泰基等,康老東家去世在太谷出殯的場景,在當時山西民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是西邦(總店天成西)事業由輝煌轉入敗落的轉折點。此時的邱泰基大掌柜,在西邦票號天成元被搶後,審時度勢、行事果斷,將西邦設在北京的總店極其所有下屬人員,僱傭大車全部拉回太谷,避免了商號更大的損失,從此邱泰基在晉商中口碑極佳。也是此時,西邦的康老東家去世,西邦分裂,形成了以秦家和康家為中心的兩大西邦集團。此時的秦家集團採取西進戰略,生意逐步向西發展;而康家則將生意的著眼點放在了上海和武漢。這兩大分裂的西邦集團,始終都在爭奪對總號天成西的制衡權,並試圖以自己為中心統一商號。

到了公元1910年前後,以秦家為中心的西邦集團,它的天成西總店在歷經十年的顛簸後最終得到了安家的邀請,進入了銀川。對於銀川的這家天成西店,追溯它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歷史脈絡。首先,依據天成西總店在呼和浩特成立時的約定,西邦各家的生意都必須更名為天成西(實際上有些人家還是保留了部分自家的商號名)。銀川的這家天成西沒有例外,它在天成西總店(西邦)成立的第二年,晉商安家就將它的名稱變更為“天成西”。而銀川天成西的最初來源,則是清軍最後一次征伐葛爾丹殘部時,安家作為清軍的馬草料供應商,借用軍隊名義在銀川鼓樓下徵用來的店面,清末或民國前後,這家店的原主人曾經謊稱租用勒索錢財,在不大的銀川城將此事攪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寧夏八大家中的六家是西邦(總號天成西)的下屬商號,其餘兩家與天成西有資金(股份)的融入關係。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後,面對日軍對國土的蠶食,以晉商老字號天成西、大盛魁為代表的商人們,在河北省的涿鹿縣聯合抗日的東北軍和中共力量組成抗日義勇軍,極力要求政府出兵東北驅趕日軍,並和駐守北京的29路軍發生衝突,希望以此造成影響,達到停止內戰槍口一致對外的效果。

1933年9月,在陝北紅軍的護送下,張學良將軍的結拜兄長,具有西邦背景的李濟川離開北京的義軍營地前往銀川,第二年西邦(天成西)確立的大掌柜有:秦、王、安、李、侯、白、丁等(李為李濟川屬晉商呂家、侯家曾有蔚字五連號、白家的老字號為京城同仁堂的“百草廳”),也就是這年起,成為天成西大掌柜之一的李濟川跟隨商號的老東家,僱傭渤海灣的海船,在黃河的漲水期,僱傭縴夫將一船船的戰爭物資運往西部。

之後的天成西,成為了延安武器和藥品的供應商,並協助宋慶齡參與到對張學良將軍進行營救和保護的行動中,直至少帥百年。在此期間,晉商天成西守口如瓶嚴格保守了秘密,以至於出現了此詞條前面與真實天成西風馬牛不相及的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