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魯特琴

大魯特琴

大魯特琴(archlute)是一種琉特(魯特琴)族的西洋彈撥樂器。與普通的魯特琴相比,大魯特琴通常具有一個加長的琴頸和一個附加的弦軸箱。本樂器在17世紀的義大利和英國被廣泛運用於伴奏,同時也有不少獨奏曲目。

來源

在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人們為了擴展魯特琴的低音區,便將文藝復興魯特琴的後彎的琴頭替換為一個超長琴頸和一個附加的弦軸箱,以安裝更長且發音更低的琴弦。大魯特琴就如此誕生了。

大魯特琴的定弦通常和文藝復興魯特琴一樣,只是增加了幾組發音更低的琴弦。大魯特琴通常具有14組弦。其中第一組弦和最後8組弦一般為單弦,其餘為復弦。其定弦一般為g'-(d'/d')-(a/a)-(f/f)-(c/c)-(G/G)-F-E-D-C-B♭'-A'-G'-F'。

大魯特琴有時也叫”阿提奧巴托琉特琴“(liuto attiorbato),但一般阿提奧巴托琉特琴僅指尺寸較小、適合獨奏的大魯特琴。尺寸較大的大魯特琴更適於伴奏。

演奏方式

在17世紀的義大利,大魯特琴是用於獨奏的主要魯特琴,而大魯特琴作為伴奏樂器則是從17世紀後半葉開始的。大魯特琴最終勝過西奧伯琴(theorbo),成為義大利的通奏低音樂器中最主要的彈撥樂器。

大魯特琴在外形上與西奧伯琴很像。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西奧伯琴通常為單弦樂器(也有使用復弦的),使用A定弦,並具有凹式調弦,而大魯特琴一般總有一部分琴弦為復弦,並使用和文藝復興魯特琴一樣的G定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