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大過江龍、青竹標、麒麟尾、爬樹龍、金草箍、大蘆子、過山龍、大青蛇、大憨青、萬丈深、山包穀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裂葉崖角藤的根或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aphidophora decursiva(Roxb.)Schott[Pothos decursiva Rox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裂葉崖角藤,附生藤本。莖粗壯,粗3-5cm,背面綠色,腹面黃色,節環狀,寬l-3mm,黃綠色,生多數肉質氣生根,節間長l-2cm。葉柄具關節,有鞘;幼枝上葉片圓形,長約16cm,寬約13cm,先端驟尖,全緣;成熟枝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卵形,長60-70cm,寬40-50cm,先端銳尖,基部淺心形,表面綠色,發亮,背面淡綠色,中肋腹面下陷,背面隆起;不等側羽片深裂達中肋,裂片6-9(-15)對,中部裂片不等側的線形,上彎,基部稍狹,先端近截平,上側漸尖,具凸尖,長20cm以上,寬3-5cm,向上裂片漸狹,基生裂片較寬,常達6-7cm。花序腋生,序柄粗壯,綠色,圓柱形,長10-20cm,粗1.5-3cm;佛焰苞黃色,肉質,卵狀長圓形,長17-20cm,寬10-12cm,蕾時席捲,花時展開成舟狀;肉穗花序無柄,發綠色,圓柱形,長15-16cm,粗2-3cm,先端鈍圓,基部斜形;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花絲線形,花葯黃色;子房正六角狀錐形,花柱明顯,柱頭縱向,黃色。果序粗棒狀,長達20cm;漿果錐狀楔形,綠白色,下部白色透明或黃色,長1.8cm,頂部寬5cm,中央漸狹為高約lmm的宿存花柱。花期5-8月,果翌年夏秋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200m以下,常見於季雨林和亞熱帶溝谷常綠闊葉林內,匍匐於地面、石上,或攀附於樹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解表鎮咳;消腫解毒。主跌打骨折;風濕痹痛;流腦;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腫痛;癰瘡癤腫;外傷出血;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
毛過山龍
毛過山龍(學名:Rhaphidophora hookeri)為天南星科崖角藤屬的植物。分布在孟加拉、越南、印度東北部、錫金、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西部、...
簡介 描述欄位 相關詞條 -
大泡通
大泡通幼時必生黃棕以星狀絨毛,後即脫落;主脈粗而明顯;側脈8-12對,上面坦或微隆起,下面稍隆起,網脈上面稍下陷,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乾,生於海拔600...
基本介紹 原形態 生境分布 性狀 功效及服用 -
大泡通[大泡通]
英文名:Root of Delavay Schefflera。異名: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飯包葉、三叉木、豆豉葉、大豆豉葉、牛嗓管、傘把木、大通塔,藥材...
形態特徵 生境分布 藥用價值 -
大葉崖角藤
大葉崖角藤,藤本植物,攀援高達30米以上。大葉崖角藤是天南星科崖角藤屬的一種附生藤本植物,攀援高達30米以上。莖圓柱形,粗壯;氣生根肉質,圓柱形。葉柄綠...
簡介 植物形態 分布及生境 -
大葉風沙藤
木蘭科南五味子屬植物異形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 (Roxb.) Craib。以根、老藤、果入藥。
大葉風沙藤 來源 性味歸經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
大泡通[中藥]
大泡通,中藥材名。本品為五加種植物穗序鵝掌柴的根或根皮。功能主治為:①《貴州民間藥物》:通大便,消腫毒。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祛風活絡。治骨折,挫傷...
別名 功能主治 形態特徵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
大葉南蘇
大葉南蘇是一種植物,附生藤本。莖粗8-12mm,淡綠色,節間長2-5cm,生肉質氣生根,貼附於石壁或樹皮上,分布於錫金,印度東北部(喀西山),緬甸,寮國...
簡介 描述欄位 相關詞條 -
爬山虎
的灰塵有吸附能力。爬山虎生性隨和,占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一根莖...
形態特徵 生活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品種 -
爬山虎[多種植物的別稱]
有吸附能力。爬山虎生性隨和,占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一根莖粗...
形態特徵 生活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