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大學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所

海洋生物製藥海洋生物製藥方向為本研究所主導方向,主要開展海洋厭氧微生物及海洋生物共附生真菌等藥源海洋微生物中抗菌抗腫瘤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研究,該研究方向選題獨具特色、創新性強。 環境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方向主要開展含硫酸鹽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微生物處理、海洋微生物生物絮凝劑、海洋微生物脫色劑、利用海洋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屬污染物及環境化學的研究。 海洋生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方向主要開展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態學、分子藥理學與藥理篩選、能源生物技術和海洋生物遺傳學等方向的研究。

基本概況

大連交通大學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所籌建於2003年,已建成一個研究特色鮮明、高學歷、年輕化、知識結構合理、硬體條件基本完善(在本校、本院均屬較優水平)、在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及生物技術方向具備較強基礎與套用研究能力的科研團隊。

主要業績

已承擔國家863高技術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市各級項目10多項,獲批發明專利2項,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製藥

海洋生物製藥方向為本研究所主導方向,主要開展海洋厭氧微生物及海洋生物共附生真菌等藥源海洋微生物中抗菌抗腫瘤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研究,該研究方向選題獨具特色、創新性強。目前已從中國渤海、黃海及東海海域分離、培養各類海洋微生物菌株1000餘株,對其進行了多種生物活性的篩選及妥善的菌種保藏,已發現活性菌株100餘株,並深入進行了活性菌株種屬鑑定、活性先導化合物分離純化與結構鑑定的研究,主持了包括國家863計畫1項(海洋厭氧光合細菌和硫酸鹽還原細菌中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鯊魚鰓部共附生真菌抗腫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遼寧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1項、大連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2項(從黃渤海厭氧海洋微生物中篩選新藥先導化合物、三株大連潮間帶海洋共附生真菌抗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大連交通大學重點科研啟動項目1項(中國黃渤海海洋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多個科研項目,本方向的研究有望發現新型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對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抗菌抗腫瘤藥物、水產病害防治藥物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生物技術

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方向主要開展含硫酸鹽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微生物處理、海洋微生物生物絮凝劑、海洋微生物脫色劑、利用海洋微生物吸附去除重金屬污染物及環境化學的研究。目前已從海洋環境中分離得到相關海洋微生物菌種多株,研究表明其具有顯著的有機物降解活性、懸浮有機物絮凝活性、染料廢水脫色活性和重金屬污染物吸附去除活性,目前本方向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半透膜儀採集大氣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樣速度的分子預測模型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1項(可見光回響雜多酸催化劑組裝及對偶氮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1項(被動採集大氣中多環芳烴採樣速度測定及QSPR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項(抗生素廢水處理工藝的生物安全隱患及對策研究)、遼寧省教育廳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項目1項(有機污染物氣相色譜保留指數預測研究)、遼寧省教育廳計畫項目1項(可酸化性作為高濃度有機廢水酸化指標的研究)、浙江工業大學重中之重學科開放基金1項(持久性有毒有機物生物毒性檢測新技術),本方向的研究對於工業及生活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懸浮有機物、有機染料和重金屬污染物的治理,保護環境具有現實的套用價值。

海洋生物技術

海洋生物技術方向主要開展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態學、分子藥理學與藥理篩選、能源生物技術和海洋生物遺傳學等方向的研究。現承擔中國博士後基金2項、遼寧省教育廳項目一項“海膽黃單加氧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重組表達”。該方向的研究首先是對於海洋生物製藥方向和環境生物技術方向的分子生物學和藥理學技術支撐,協助進行活性菌株的鑑定、活性篩選及活性化合物的藥理研究,另外也將獨立進行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學、海洋生化藥物、海洋生物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