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坪鎮

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巴州堡,建縣後設巴州鄉,1958年與東溝、西溝、聯合鄉合併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設巴州公社,1984年復設巴州鄉。 巴州鎮是巴中市、區的中心鎮,地處城郊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 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巴州堡,建縣後設巴州鄉,1958年與東溝、西溝、聯合鄉合併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設巴州公社,1984年復設巴州鄉。

原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謝穎)昨日(2011年11月26日),記者從巴中市民政局獲悉,隨著巴中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框架拉大,經省政府10月19日批覆,原巴州區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行政區劃也將作相應調整。據介紹,原巴州鎮幅員面積141平方公里,下轄40個村(社區),調整之後,原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下轄明星社區和白雲、大茅坪、紅埡、土地埡、得陽、孟家、南埡廟8個村(社區),鎮人民政府駐大茅坪村。巴城面積也將由過去30平方公里,擴展至100餘平方公里。
本文來源: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

簡介

巴州鎮。青海省海東地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鎮,位於縣境北部,
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3.3%。面積57.7平方千米。轄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馬家、下馬家、萬泉堡、灑力池、涼爾灣、麻家灣、羊羔灘、老官坪、巴州垣12個村委會。明洪武年間,因在巴州溝設驛站而稱巴州驛,嘉靖年間改稱巴州堡。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巴州堡,建縣後設巴州鄉,1958年與東溝、西溝、聯合鄉合併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設巴州公社,1984年復設巴州鄉。

具體介紹

巴州鎮資源豐富。有天然草場56萬畝,牲畜飼料地11.42萬畝 巴州鎮
;地下富含礦石、河流沙、膨潤土、黃沙土;樹木有:柳樹、灌木等;草本植物有:鹼草、三棱草、大葉章、山韭菜、馬蓮等;藥材類植物有:黃芪、防風、芍藥、玉竹等。全鄉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流經伊敏河、輝河兩大水系。 草原風貌保存完整,是唯一匯集內蒙古九大類型草原的地區,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最華麗、最壯美的地段,素有“天堂草原”之美稱。這裡,綠草如海,畜群如雲,氈包如扣,河曲流銀。所轄景點有集蒙古族衣食住行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蒙古浩特”;有再現古老草原遊牧民族生活景觀的“遊牧部落”;也有展示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過渡帶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態區”。這三處景點是海內外遊客觀賞秀麗草原景色、領略遊牧民族風情的首選之地,到這裡來旅遊,會給您無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發展

已經形成了以煤炭採掘加工為主的煤炭工業;以鹽硝開採轉化為主的鹽化
巴州鎮
硝化工業;以石膏、滑石粉、石灰岩開採加工為主的建材工業;以駝絨製品和手工地毯為主的紡織工業和以肉類蓯蓉、鎖陽為原料的釀造業及藥品加工業。亞洲最大的金屬鈉廠——泰達制鈉分公司,全國第一個機械化湖鹽廠“吉蘭泰鹽化集團”,全國最大的苯甲醚生產基地,西北最大的燃料生產基地——阿拉善西北染廠,內蒙古重點化工廠企業“吉蘭泰鹼廠”、優質“太西煤”出口基地、全區探明儲量最大的“珠拉金礦”均在我旗境內。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巴州鎮

巴州鎮是巴中市、區的中心鎮,地處城郊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轄白雲、石門、玉堂、城守、江北、宕梁六個總支辦事處,共37個村、3個居委會,270個村民小組,14639戶,52779人,有耕地3.5萬畝,林地6萬畝,幅員面積114.14平方公里。
近年來,巴州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狠抓富民產業的培育。一是抓10000畝優質糧油種植基地建設;二是抓1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建設;三是抓10000畝果蔬基地建設。重點打造白雲的果蔬、石門的萵筍、宕梁的蔬菜等6個特色農產品生產項目。扶持東陽食品、成渝苕粉、李家醬園3個涉農企業的發展壯大,建設100家花園式“農家樂”和3個科技示範園區。 現全鎮已投入285萬元,改造村組標美路17.2公里,新修入戶石板路15公里。整治山坪塘15口,新建微水池130口,新打機壓井(含紅層找水)165口,改建衛生井128口,新建排灌站1處。已對465戶農戶實行了“五改三建”,進行試點示範。改造了塔子山村村址,建衛生站1處;在紅埡村硬化學校操場420平方米;改造大連村學校488平方米,並實現了遠程教育。
原巴州鎮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53.3%。面積57.7平方千米。轄巴州一、巴州二、祁家、上馬家、下馬家、萬泉堡、灑力池、涼爾灣、麻家灣、羊羔灘、老官坪、巴州垣12個村委會。明洪武年間,因在巴州溝設驛站而稱巴州驛,嘉靖年間改稱巴州堡。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巴州堡,建縣後設巴州鄉,1958年與東溝、西溝、聯合鄉合併成立巴州公社,1962年分設巴州公社,1984年復設巴州鄉。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號文批覆:撤銷巴州鄉,設立巴州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