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
“大橋”系漢語地名,因該地西端與察爾齊鎮交界處的木扎提河上有一座大水泥橋面得名。該鄉地處木扎提河北岸的沖積平原中段。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坡降為1/150,西北坡降1/50。海拔高度在1278—1400米之間。西、北、東北三面靠低山坡砂礫地。
灌溉水源來自木扎提河及大宛其東部泉水,水源比較充足。年均氣溫6.4℃,一月平均氣溫—13.9℃,七月平均氣溫21.3℃,無霜期16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99毫米。
經濟發展
該鄉以農為主,現有耕地面積41706畝,主產小麥、油菜、胡麻、葵花籽等。大橋盛產“拜城三寶”(大蒜、土豆、白瓜子),故又被稱之為“三寶”之鄉。其中,紫皮大蒜品質上乘,營養豐富,聲名遠揚,遠銷到烏魯木齊、深圳、廣東等沿海城市,深受各族客戶的歡迎。大橋立足於特色農業產業,在眾多龍頭企業帶領下,加速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打造農業名牌,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大橋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為農產品發展加工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近些年的農業結構調整,使各地普遍形成了一批區域性特色主導產業,名、特、優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在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的推動下,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及名優產品應運而生,既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大橋刺繡
“金井欄邊見羽儀,梧桐樹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憐文彩,畫與佳人刺繡衣。”大橋刺繡與“三寶”同樣有名,融傳統工藝文明和現代技藝為一體,又適當加入了當地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手工刺繡。各族婦女利用閒暇時間進行刺繡的愛好從未間斷,作品線條簡潔明快,色彩亮麗,可謂是栩栩如生,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刺繡村的作品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採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這些民間刺繡圖案上既有葡萄、石榴花、駱駝等本土題材,也有飛禽走獸、山川風景等漢民族文化題材。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不斷增長,民族文化意識就變得越來越寬泛和具有包容性。主要刺繡作品有維吾爾族服飾和床上用品、壁掛、坐墊、檯布、繡花帽、葫蘆繪畫,各種款式的手提包以及雕刻的木製餐具、木製小搖床等工藝品,極為精巧、細緻。產品深受區內外各族民眾的青睞。目前該鄉還專門成立了刺繡職業班,培訓學員30餘名。通過帶動婦女發展手工刺繡業,拓寬了農村婦女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