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村[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潭西鎮大樓村]

大樓村[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潭西鎮大樓村]

大樓村位於陸豐市潭西鎮,距離市區中心10公里,與潭西政府所在地相連。

地理位置

大樓村位於陸豐市西面,距離市區中心10公里,與潭西政府所在地相連,東經116°06′,北緯22°45′,海拔約90米。國道324線、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後穿過,村莊面南背北,後依法留山,面朝大德嶺。

村落歷史

村落形成歷史

潭涌林氏乃福建九牧分派,始祖清隱公在明朝洪武年間從福建莆田來此建基創業迄今歷600多年,傳後裔23代,計人口十多萬人。大樓村(包括樓仔村、梅園村)乃清隱公第四子二世祖處木公子孫所傳。

大樓村歷史上稱善慶樓,始建於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樓仔村稱德馨樓,現已合在一起,有2000多人口,大樓村的建築風格系獨具儒家文化內涵的“五馬拖車”造型,子午正線分金,建於明朝萬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舉人可盛公所建,歷九年建成,八世祖進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當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稱“京奶”)及其子林長春再於不斷完善,距今四百多年。

特色古村建築

大樓村全貌 大樓村全貌

大樓村主建築是包圍式的整體,進入正大門前廳連天井,天井左右兩邊各有二巷道直進,正門過天井後進入二進系會客廳,會客廳隔天井再進入三進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襟德堂的背後有一座二層樓,樓前系天井,與四巷道相通,樓後背靠山,巷內建築物屬規格化的民居,有房屋70間119門戶,整個村莊四面相通,遙相呼應。正門進出,四面展開,圍繞中心,左右相照,分合對稱,中庸大度。整座建築物很像五匹馬在拉動一輛大轎車,因而得名。配上村前的三台曠地和半圓型水池,成為圓山圓水方建築,方圓相濟,相映成輝,極具大觀。村落背有靠山,遠依法岫(法留山);前攬沃原,面照大德(大德嶺),是一塊歷來人們讚不絕口的風水寶地。“五馬拖車”的主建築占地面積為:3100平方米,面前曠地2550平方米,水池1413平方米,總面積7063平方米,占現有大樓村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由於建築物太於久遠,有不少地方已有明顯的殘破跡象,但在整體保護上基本完好。後樓七間樓房系用溪沙、紅坭、糯米、紅糖、殼灰合夯牆體,至今尚堅硬完好,且其主門上端設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大樓村在環境和安全、消防等方面都做得比較好,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火災、水災、失盜等事故。

經濟文化與教育

大樓村素有文鄉之譽,歷來非常重視禮儀文化教育,文韜武略。在明清兩朝科試中,大樓人出類拔萃:六世祖世欽公乃明萬曆初年增廣生員(秀才),其在萬曆四十六年81歲撰修《潭涌族譜》;其長子可盛公號茂亭,字松芳乃是萬曆辛卯科(1592年)舉人,可盛公長子呈禎公明萬曆戊子科(1589年)貢士,次子呈祥公明天啟丁卯科(1628年)舉人,再中取崇禎甲戍科(1635年)進士,官至雲南省監軍道(朝廷派往雲南省監管軍隊的官員),後在雲南殉職。清朝嘉慶年間大樓僅有200人口,林祝三(嘉慶癸酉科舉人)等一批同村學子同期中取了“一舉兩貢十八秀”的優異成績,曾名譽海陸並傳頌至今。《陸豐縣誌·乾隆十年本》記載了林可盛、林呈禎、林呈祥及夫人王氏、呈禎之子長春(康熙18年即1680年貢士)等不少可歌的事跡,在原《陸豐歷代大事記》中,記載林呈禎父子在明末鬧饑荒中“禁谷濟飢”和京奶興修水利,修建一世祖祠堂,及置田租興學等義舉……。大樓村“五馬拖車”前的空地上曾經是旗桿夾矗矗的景象。

古村落文物保護

大樓村已於2013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示範名錄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村)。擁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0處。全部傳統建築占村莊建築總面積的比例86%。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大三獻舞獅夷(省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