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評劇團簡介
大廠回族自治縣評劇團始建於一九七四年,現有演職員六十名,平均年齡二十二歲,屬全民事業單位。
多年以來,在黨的“雙百”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下,劇團堅持走改革之路,大膽創新,以改革求發展,以藝術求生存,走出了一條“出人,出戲,出效益”的改革之路,被中宣部、文化部樹為全國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多次宣傳報導了大廠評劇團的改革經驗。
大廠評劇團先後創演了八台大型現代戲,如∶《嫁不出去的姑娘》、《水牆》、《男婦女主任》等,這些劇目,三次被中宣部、文化部邀請進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家及首都觀眾的高度讚揚和好評,被稱為是“一桌菜兩家吃,城市、農村都喜歡”。八台劇目均獲得了省文藝振興獎,三台獲全國劇目一等獎,五台獲省、全國演出超百場獎,三台被拍成了電影,三台拍成了電視劇。《水牆》一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中國“曹禹戲劇文學獎”,填補了我省一個劇目同時獲三個國家級最高獎的空白。這八個劇目先後被全國十幾個省、市院團進行移植演出,已成為大廠劇團的保留劇目。劇團創演了三十幾個小品,其中“大年三十兒吃餃子”、“老伴兒.老伴兒”、“劉巧兒新傳”、“衛士”等均由著名笑星趙麗容、蔡明、郭達、魏積安等表演,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綜藝大現”等欄目中播出。其中.“老伴兒.老伴兒”、“生生死死”、“半夜貓叫”分別獲全國小品大賽一等獎、中國曹禹戲劇文學獎。
劇團常年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服務農民。他們每年下鄉演出多達四百場,觀眾上千萬人次。為方便廣大農民看戲,他們先後投資幾十萬元研製了新型流動舞台,深受廣大農民觀眾的好評。劇團為適應社會各階層需求,還創作了十幾台反映各條戰線生活內容的專題文藝晚會,真正做到了文藝搭台、經濟唱戲,極大地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進程。大廠評劇團六次獲中宣部、文化部獎勵,兩次被省委、省政府通令嘉獎,榮立集體二等功兩次,並榮獲”全國紮根基層模範劇團”、“為人民服務先進劇團”、“全國三下鄉先進劇團”等榮譽稱號,劇團黨支部被中組部命名為“全國基層先進黨支部”。
這是一個縣級劇團,卻被譽為全國文化戰線的一面旗幟;這是一個從莊稼地里崛起的劇團,卻搶占了全國城市農村的文藝演出市場;這是一個30年前就已名聲鵲起的劇團,經歷風雨洗禮,不僅沒有曇花一現,而是花紅葉茂、享譽全國。這就是大廠回族自治縣評劇團,大廠文化興旺的一張“王牌”。
一次在段甲嶺,劇團白天已經演出了3場,晚場又為全國農村文化工作會議作了專場演出。專場演完已是夜裡11點了,身心疲憊的演職人員正準備卸妝休息,發現幾千名未能入場看戲的觀眾圍在警戒線外不走,他們說:“俺們大老遠的不能白來,花多少錢也想看上一場再回去。”看著熱情的觀眾,演職人員忘記了疲勞,深夜11:40時又特為觀眾加演了一場《水牆》。演員們的嗓子唱啞了,但情緒依舊飽滿,台下觀眾更是掌聲不斷。很多專業文藝團體看過大廠評劇團的演出後說:“大廠評劇團之所以有那么多觀眾,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觀眾。”
說大廠評劇團是一個傳奇,一點也不為過,將舞台搭進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城市鄉村,將節目送進了全國億萬個家庭,創演的戲劇、小品和改編而成的電影、電視劇囊括了文化部“文華獎”、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先後8次受到中宣部、中組部和文化部表彰獎勵。
大廠評劇團成立之初,當時主要是在縣內城鄉巡迴演出,由於“老戲老演,老演老戲”,加之劇團管理較差等因素,路子越走越窄,效益不佳,人心渙散,難以維持。1982年,趙德平臨危受命,出任團長。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劇團發展,賦予了團長趙德平“人權、財權和劇目上演權”,為劇團發展創造了廣闊空間,被文藝界稱為劇團的“三大法寶”。
面對當時全國戲劇滑坡的形勢,趙德平果斷提出了“劇團以小型為主,演出劇目以現代戲為主,服務對象以農民為主”的辦團方針,對劇團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隊伍建設上突出“精小”,將原來的70人裁減到32人,變原來的“一角多人”為“一人多角”,打造了一支文藝演出的輕騎兵;在劇目上突出“現代”,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生活;在工資分配上突出“貢獻”,實行工資全浮動。機制的改革,使大廠評劇團迸發出了巨大的活力,該團每年都推出10多個劇目,演出400多場次,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被譽為“出人、出戲、出效益”的出色劇團。
出身莊稼地的劇團深深地了解農民的疾苦。趙德平常對演職員們說:“5塊錢買張票,要知道,農民有可能把票都攥出了汗,也可能是賣小蔥,賣了五六天的辛苦錢。要對得起觀眾。”這種“觀眾情懷”在大廠評劇團早巳深入每個演職員心中。
為了方便農民看戲,劇團投資幾十萬元研製了流動舞台,上有棚,下有座,自帶發電設備。為了搶時間演出,演職員們有時一天吃不上飯。有時房子緊張,演職員就住在大棚車底下,夏天蚊子咬,冬天臉上結冰霜。以苦為樂的大廠評劇團被民眾稱為“老百姓自己的劇團”。
除了紮根農村,服務農民,常年在全國各地農村演出外,大廠評劇團並沒有放鬆對城市市場的占領。他們為眾多的大中型企業集團舉辦專場演出,僅此一項劇團每年收入30多萬元。據悉,今年劇團已經在上海、青島、大連等城市舉辦了多場巡迴演出。隨著劇團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很多企業找上門來要與劇團建立合作關係,企業利用劇團的“金字招牌”作宣傳,劇團獲得經濟收入,雙方互惠雙贏。
現任團長介紹
趙德平,漢族,出生於1945年2月8日,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現任廊坊市文聯主席、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評劇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劇,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曾擔任《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婦女主任》等八部影視作品的編劇,創作了《吃餃子》、《夸七爺》、《特殊邀請》等40多個小品,他的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飛天獎、中國電影百花獎等國家級大獎,一度被稱為“趙德平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