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莊村[萊蕪市鋼城區里辛街道辦事處大官莊]

大官莊村[萊蕪市鋼城區里辛街道辦事處大官莊]

大官莊村,隸屬萊蕪鋼城經濟開發區里辛街道辦事處,位於鋼城北面12公里處,距里辛街道辦事處駐地4公里。北鄰簸籮村,西靠南蛇溝,南與東澇坡村接壤,向東接西田莊村。地處丘陵,耕地2064畝,555戶,1532口人。

大官莊村,隸屬萊蕪鋼城經濟開發區里辛街道辦事處,位於鋼城北面12公里處,距里辛街道辦事處駐地4公里。北鄰簸籮村,西靠南蛇溝,南與東澇坡村接壤,向東接西田莊村。地處丘陵,耕地2064畝,555戶,1532口人。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大官莊建村於洪武年間。明嘉靖時改稱大官莊。村中有清雍正八年碑《重修觀音堂記》云:“縣治東三十里許有招撫莊者。”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碑記載:“招撫官莊”。村中有25姓,30多年前,人們編成姓氏歌:“亓孟孫李,段只石王。丁馬徐魏,滕紀韓楊。侯許盧郭,呂劉伊張。”亓姓居多。如今馬姓已遷出,趙姓遷入,滕郭兩姓無後人。村北有喬店水庫南乾渠。水渠繞王子山由北折東,在山前蜿蜓向西。村北有小水庫四座,村南一座,喬店水庫水能灌溉這裡90%的耕地。大官莊人通過治山治水,耕地平坦,灌溉便利,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莊稼年年豐收,大官莊村號稱辛莊鎮的“糧倉”,每年向國家繳納15萬公斤之多糧食,人們說“一個鐵車鄉,不抵一個大官莊”。村莊大,建村年代久,地處要衝,所以舊社會這裡經濟文化均較發達繁榮,古建築、古蹟、商號多。

建國前村里富戶多,商賈亦多,有經營土布絲綢的“富春永”,有製作食油的“福園”、“廣盛恆”,還有酒油兼營的“降盛恆”。這些商號里的人,有的將生意做到了周村、青島等地。

大官莊的戲班子遠近聞名,建國前大官莊就有萊蕪梆子劇團。建國後特別是1958年,村支書亓春恆任團長。在原有幾個骨幹演員亓海文、許恩科等的指導下,又吸收了一批青年演員,規模更宏大,道具更齊全,演出更頻繁,劇團更活躍了。演出劇目有古裝戲《轅門斬子》、《兩狼山》、《鍘美案》、《桃花庵》、《借年》、《對金抓》等;現代戲《送豬記》、《平原游擊隊》等。過大年演大戲,有時從小年唱到二月二,十里八鄉的人來看戲。亓海文男扮女裝飾演花旦,演技高超,深受鄉親們歡迎,當時人們說“跑折腿,磨破腳,還不知海文出角不出角”。

大官莊村民一向熱愛書法藝術,很有名氣,諸如早年的亓因培、亓遷培、亓育才、亓霖甫(隸書)、亓若梁、孟伯祥(歐體)、段式如(柳體)。後來的亓玉棟(柳體)、紀明玉、徐儒真。現在也大有人在。

村里出了幾個名醫。亓翥鴻、亓揆文祖孫二人是有名中醫。亓揆文是上海榮華醫院有名的醫生(現已離休)。名中醫段明訓,字式如。先教書,後從醫,德醫雙馨,眼科尤為突出,譽稱“眼光奶奶”。

大官莊人十分重視教育,民國二年,就建立國小堂一處,建國後又建立了完小、農中(後改稱聯中)、聯小等學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學生,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的亓豐瑞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是首鋼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正在美國留學的許向軍是後起之秀,現在每年都有大中專學生,累計百餘名。村人以教書為榮,魏中和一家14人是教師,被稱為教師之家。

大官莊村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戰爭年代,人們踴躍出人出糧支援革命戰爭,僅1946年“大動參”時,村里一次送走40人參軍,解放戰爭年代一支幾十人的支前隊奔赴淮海戰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有1幾位本村戰士赴朝參戰。有9名英烈為國捐軀,他們的英名永存。

村裡有堪稱軍人世家的許恩科,字甲巨,村里名人,一生熱愛文藝是村里劇團的骨幹演員,也是出色的樂工,他關注公益事業, 2000年,在其倡導下,並出資千餘元,建立了村老年活動室。更值得稱頌的是,一家有10人是軍人(其一是女婿)。解放戰爭時期,送一子一女入伍。實行義務兵役制後,又送3個兒子.4個孫子加入解放軍行列。可謂軍人世家,模範軍屬老人。

崢嶸歲月,滄海桑田。1955年,村支書亓春恆等領導組織成立了初級農業合作社,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官莊村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從此,勤勞樸實的大官莊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黨的富民政策實行後,村裡的手藝人如虎添翼,鐵、木匠,建築工,煤礦工,各顯其能。現在的村民真是腰裡有錢,囤里有糧,居住條件高。人們這樣唱道:“昔日茅舍村流水,今朝瓦房伴高山。”如今的大官莊確實富起來了。

勤勞善良的大官莊人定會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富裕更美好。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大官莊村有坐落於東南嶺上的新村,居民300多人。舊村經緯各一里長,成正方形。有東西大街三條。近年來,東、西、南方向又擴建了新房。舊村四周有黃土水溝環繞,呈“護城河”狀。村莊坐落於王子山前,呈北高南低走勢。

村北二里有座王子山,山有四峰。山多土少石,石為石灰岩。相傳古牟子國(舊址在今辛莊鎮趙家泉村)十幾個王子葬於此山上,故名王子山。村里圍牆北門正對王子山,門上石刻“馨罄”二字。王子山最西邊一峰上,建有魁星樓,現已無存。

清末,為防匪兵劫掠,保家護民,村民出資、出力,繞村修建圩子牆,牆上有崗樓,荒亂年間有人晝夜輪流站崗,圩牆為石類混土夯築。四門上均有石刻匾額,東曰“觀棋”(棋山),西曰“渺汶”(汶水),南曰“光明”,北曰“馨罄”。圍牆在抗日戰爭年代拆除,現今殘存一小截。四門外有石橋,西橋為單孔石拱橋,東橋為三孔石墩橋,南北各為石墩橋(現原橋已無,已改建新橋)。

村中央現有保存完好的關帝廟。廟堂3間,高脊寬檐,前廈,青磚牆,小瓦頂。關帝廟後是觀音堂(僅存基座)。兩廟緊連,均為白色火成岩基座。廟前有兩株古柏樹,其中一株稍細,稱“姊妹柏”。樹齡400年。

村南有火成岩採石場,出紅、白兩色岩石特別是白色石,質地堅硬,摳製成的石牛槽、豬食槽叩之如鍾,白色石又可雕鐫字畫器皿。

一、烈士英名錄

亓功田 楊永思 亓春剛 孟憲俊 石成俊 孟廣澤

魏瑞祥 伊方玉 紀明珠 亓豐珠(女)

二、歷任村支書

1942年-1947年 魏傳仲

1947年-1950年 亓時化(村指導員)

1950年-1962年 亓春恆

1962年-1965年 孟傳友

1965年-1967年 魏中和

1968年-1969年 許榮祥

1969年-1971年 亓文相

1972年-1975年 許榮祥

1975年-1983年 亓長新

1983年-1992年 許榮祥

1993年-1999年 李文實

2000年-2001年 亓長河

2002年元月- 亓孝友

三、歷任村主任

1940年-1950年 徐慶公(村長)

1950年-1955年 亓中和(村長)

1955年-1958年 魏慶澤(大隊長)

1959年-1979年 亓中成

1985年-1992年 伊方珍

1993年-1999年 徐同波

2002年- 亓孝友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亓雲龍 曾任山東省計委主任,已故

亓豐隨 曾任福建省財政廳長,已故

許愛祥 福建省水電廳設計院書記

徐如山 原河南部隊師級幹部

亓時富 空軍某部師級幹部

亓效梅 曾為中國工商銀行萊蕪市分行總會計師,已退休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人員

亓豐瑞 首鋼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亓慶勝 副主任醫師

亓豐璇 中學高級教師

六、舉人亓因培

亓因培(1861年-1953年),1879年中秀才,1900年中舉人,1911年任省立第六中學教師、校長,其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9年被推選為廣州非常國會護法議員,在廣州參與制定各項除舊布新法令,1922年在陳炯明叛亂中,與范明樞等議員共同參與起草並簽名向全國發布《廣州非常國會聲討陳炯明宣言》。爾後於1924年回家。1928年出任博山縣縣長,1934年應萊蕪縣縣長李鍾豫之邀編撰《續修萊蕪縣誌》。1940年,被選為國民大會代表和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是年當選山東省憲政促進會會長,後又當選中國國民黨抗敢同志協會監委,1941年當選為泰山區參議長:1946年後仍任縣參議員。1948年動員家族,伐倒相塋大批柏樹支援膠濟鐵路修復工程,余資建立了萊蕪東關醫藥合作社(現市藥材公司前身)和其他慈善事業。土改後,稱讚家鄉“百物欣欣向榮,凌乎唐虞之治”。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亓因培是“抗敵老人”,學界名人,也是書法名家。教子有方,其子潤田,侄子淦田留學日本。另有子侄是工程師、教師,也是書法名流。孫輩多人受過高等教育,其中有工程師、教師等。其孫亓豐璇,曾任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