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洞 :
大鯢
小魚洞位於大壩鯢源景區。與大壩場緊靠。形成於長寧背斜南翼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灰岩中。源於雲南的伏流,呈東北方向排泄,上段發育於斷裂帶上,下段呈縱向,總長5600米。沿途地表窪地、漏斗不很發育,有兩處豎井落水洞底部見有地下河,地下河埋深小於50米。主要補給源為灰岩露頭區的大氣降水。1979年2月10日實測出口流量為639.98升/秒。水清瑩潔淨,從洞溢出繞鎮與鯢源匯合注入宋江。從小魚洞湧出的泉水,冬暖夏涼,溫差不大。在寒冬季節,湧出的泉水蒸氣瀰漫鯢源;炎炎盛夏,泉水冰涼浸骨。往昔,這裡鯢魚甚多,到了河邊。只聽河裡鯢魚跳得水響,用火把一照,一河到處都是鯢魚,大者有一米多長,約重五、六十斤,背上長起如星的白斑點。大鯢白天藏在石縫裡,晚上出來覓食,並發出嬰兒似的啼鳴,大鯢的爪子形似小孩手指,當地人稱之為“娃娃魚”。鯢由於味美、無刺,還可入藥,一度成了人們捕捉的獵物,致使鯢魚瀕臨滅絕的危險。近些年來,大壩鎮政府採取了保護措施,鯢魚得到恢復性發展。小魚洞沿河茂林修竹,鬱鬱蔥蔥,彎曲的河裡,長著嫩綠茂密的魚藻,鋪覆河底,魚兒在水裡自由地游弋,凡此種種,把小魚洞妝點得越發迷人,令人流連忘返。
大魚洞 :
大魚洞位於大壩鯢源景區。距大壩場約1公里。形成於長寧背斜下三疊統嘉陵江組灰岩中。源自雲南的伏流。呈東西方向縱向延伸,長7400米,出口兩側沿途地表窪地、漏斗不很發育,在馬踏井處有一天窗可見地下河,並在中游有多處出露後又潛入地下。主要補給源為沿途灰岩露頭區的大氣降水。埋深小於100米。1978年5月20日實測出口流量為861.44升/秒。湧泉之水則是宋江源頭。水冬暖夏涼,洞中產鯢魚、細鱗魚,洞水雖時有間歇,並偶有時清時濁,真乃變化多端。過去洞口有一石板,夏天供行人納涼休息。“大躍進時代”,在洞前築壩,儲水灌溉、加工、因森林植被遭到嚴重影響水量減少。乘車可順便覽景。
朝陽洞 :
朝陽洞位於大壩鯢源景區北側約1公里,朝陽洞系喀斯特岩溶溶洞,結構分為三層。地面一層,洞寬18米,高30米,深100米。石筍、鐘乳石形似垂蓮、龍頭、玉筍、蘑菇,千姿百態,美不勝收。暗洞為第二層。洞長800米,曲徑幽深、蜿蜒起伏,有12個洞廳,30多個景點,成一條龍形狀分布。洞內溶蝕堆積物發育,石鐘乳,石柱、石筍、石邊幕等保存完好,形態奇麗,似人、似物,自成一景,在燈光的作用下,景觀越發精緻、迷人。洞內精華的景觀,有“金龜戲鯉魚”、“三豐書畫室”、“天然林園”、“聚仙廳”、“三豐酒窖”、“金銀牌坊”、“萬畝良田”、“仙女沐浴”、“靈芝塔”、“巨手山”、“金龍抱柱”等。洞的底層是陰河,在二層洞內位置較低的地方,豐水期有淺水溢出,洞內大小塘水時漲時消。洞的東西約八、九百米的毒蛇洞,洞中有水流動,且常有珍稀動物大鯢出現。相傳道家張三豐曾在洞中修道。昔洞前有廟,刻有青獅白象,伏犀臥虎等。今已開闢為風景旅遊景點,供遊人觀賞和休閒。
洞河 :
洞河位於大壩鯢源景區四龍附近之山壁處。興晏、卜渾之水經伏流數十里後由此流出,號稱地下十里長河或地 下龍宮。洞河洞高15米,寬5-10米不規則的菱形溶洞,形成於長寧背斜南西翼下二疊統茅口組,棲霞組灰岩中,灰岩出露寬1000-3000米,地下河始於仙峰一帶,其海拔1200-1400米,向東南方向地勢逐漸降低,沿線地貌形態為石丘一窪地漸變為峰叢一窪地,灰岩露頭區的大氣降水大部分被密布的窪地、漏斗、落水洞所吸收,形成地下河,至出口全長19200米,埋深大於200米,落差770米,平均水力坡度4.4%,地下河支叉共有7條:分別為大地方、小地方、八一水庫、天泉洞最底層,海子壩、荷葉堤,這些枝叉與主管道構成一樹枝狀地下河系。主管道主縱向延伸。出口最枯流量638.35升/秒。洞內形態萬千,洞口兩旁及洞頂,倒懸的石鐘乳千奇百怪,映入水中宛如龍宮寶殿。出洞二三百米兩岸石壁如廊,石上芳草縹緲,修竹排列,水面平坦似鏡,風光秀麗,有如小山峽之縮影,甚是迷人。
沙溝一線天 :
沙溝一線天位於大壩鯢源景區。一線天系地質發育,岩層破碎帶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常沿這些破碎帶作用形成的高差的絕壁峽谷地貌。沙溝一線天,是大壩鯢源景區的一個景點,是一條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峽谷。峽谷長5公里,谷底常是乾涸的河床,一溝卵石少水流。兩山對峙入雲,高數十丈。谷壁樹多倒懸,勾藤滿樹枝,谷中綠苔點染,灌木叢生,花舞岩前難攀折,花草清香風遠播,石乳岩懸成萬狀,邃洞幽深到處連。沙溝一線天谷深如長龍,蜿蜒曲折。在距峽谷盡頭有100多米,谷寬僅2-5米,最窄處只有1.6米。盡頭處,有一“飛來石”卡在兩山石之間,溪水從下面流過。飛來石下面的幾塊巨石較規則地堆聚在一起,形似龍頭,象巨龍大 張著口,口中有一長石,形似龍舌,溪水從長石上流出。沙溝一線天在通往僰人懸棺的旅遊線上,是旅遊線上的一處天然勝景,西南師範學院曾經在這裡進行地質考察,北京電影製片廠也曾經在這裡取景,並稱讚沙溝一線天比峨眉山一線天更美、更壯觀。
馬踏井:
馬踏井位於大壩鯢源景區。乃天工造成。其井四周石岩筆直猶如刀劈,蒼藤翠竹環繞其上,潭水深不可測,井水常年清澈碧綠,忽潮忽落,但從未浸出井口,魚鱉戲游其中,卻無人敢於捕撈。是一處神奇的景點。此井從古至今傳說很多。一說昔關聖人所騎神駒行至此地,前腳於金鵝的馬創井,後腳則於大壩,關聖揚鞭一躍,神駒後蹄留下一井,稱為“馬踏井”。又一說馬踏井原為若干萬年被宇宙間飛來的殞石撞擊而成。其實,馬踏井的成因,與岩溶的作用更有關連。井中之水,則是地下暗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