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西納

of New

基希納(1880~1938)Kirchner,ErnstLudwig,德國畫家。1880年5月6日生於阿沙芬堡,1938年6月15日卒於瑞士的達沃斯附近。早年在德勒斯登學建築,後轉到慕尼黑學繪畫。代表作《柏林街景》、《市場與紅塔》。追求變形,藝術語言簡練,呈現幾何形構圖。1931年被推舉為柏林普魯士美術學院院士,兩年後院士資格被納粹當局取消,收藏在各大博物館的639件作品也被當局沒收。後自殺身亡。

中文名;基希納
外文名:ErnstLudwigKirchner
國籍:德國
出生地:阿沙芬堡
出生日期:1880年5月6日
逝世日期
1938年6月15日
職業
畫家
畢業院校
德勒斯登理工學院
代表作品
《柏林街景》、《市場與紅塔》

藝術風格

德國哥德式
基希納是德國表現主義畫家,橋社的核心人物。他曾在德勒斯登理工學院學習建築,並曾在墨尼黑美術學校學習繪畫。1905年,基希納與幾位朋友(赫克爾、施密特一羅特盧夫等人)一起創立了橋社。
在該社的年輕畫家中,基希納稱得上是最有才華和最為敏感脆弱的一位。早在年輕時代,他就開始悉心研究德國的晚期哥德式藝術,那種“尖尖的、間斷式造型的、強調坦率的直覺和強烈感的德國哥德式”藝術風格,對他一生的創作產生深刻的影響。
色彩造型
在繪畫上,基希納追求簡潔的造型和鮮明的色彩,通過對形和色的凝練處理而達到其畫面獨特的裝飾性平面效果,這與野獸派尤其是馬蒂斯的藝術影響密切相關。但是,基希納的作品所傳達出的意味,卻與馬蒂斯藝術的悠閒舒適大異其趣。基希納的藝術被灌注了一種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滿蒙克式的悲觀主義情緒。
作品氣質
也許是由於他身體多病、性格內向的緣故,其作品常常流露出某種病態的焦慮與壓抑,並帶有一些神經質傾向。他常常通過某種歪曲形狀、色彩和空間的手段,來實現其對於象徵性和表現性的追求。他在畫上,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衝突,並將由這種衝突而產生的痛苦,綿延不斷地傳達給觀者。
1911年,橋社成員由德勒斯登遷往柏林。從此,大都市景象便成為他們畫中的新主題。
基希納以簡潔的造型和強烈的色彩創作了一批表現柏林街景(他稱之為“石頭海洋”)的作品。他曾經這樣寫道,“現代的城市之光,大街上的運動——那裡有我的刺激,觀察運動能激發我的生命脈搏,我的創作源泉。一個運動中的身體顯示它的各個局部的外貌,這些外貌又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形狀:內在形象。”(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252頁。)
主要作品形象
在基希納所畫的都市街道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這種內在形象:時髦女郎、高級妓女以及花花公子等。那些帶角的幾何化造型,顯然是從立體派那裡汲取過來,不過基希納真正關注的倒並不是畢卡索或布拉克的那種體積塑造法,而是某種精神性的表達。事實上,畫家所要表現的是人及其強盛生命力的即刻存在,因而其畫中的人物有著某種更深層的含意。通過這些表現街景的作品,基希納將其對於現代都市生活的敏銳感受,將都市所特有的那種冷漠、擁擠以及快節奏的感覺,真實而充分地層示出來。在那浮華喧囂的熱鬧場景中,無時無刻不滲透出孤獨、隔閡和焦慮之感。而這些表現主義作品上所充斥著的極度緊張的線條與筆觸的形式張力,在某種意義上正反映了基希納自身那瀕於崩潰的精神世界。

代表作品

《街道》(Street,Berlin)
1913年,布面油畫,120.7x91.3厘米,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MuseumofModernArt,NewYork)
基希納畫中描繪了一群漫步在街頭的男女。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時髦女郎,其顧盼生姿的身形,頗有幾分自鳴得意的味道。右邊向櫥窗觀望的男士,則衣冠楚楚,很具有紳士風度。背景之上擠滿熙熙攘攘的行人,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大都市的那種特別的擁擠和繁華的氣息。畫家在勾畫出人物瞬間姿態的同時,也給畫面抹上了一層空寂、縹緲的感覺。畫中的人物形象,那些妖媚的女人和躊躇的男人,實際上都被高度概括化了,不過是一些戴面具的軀殼罷了。他們仿佛幽靈一般,身不由已,飄忽不定,似在夢的世界裡遊蕩。基希納自己曾說:“也許作品不一定符合大自然中的形象,但更清晰地傳遞了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這幅畫上,畫家以大刀闊斧的簡潔線條和略帶顫抖的筆觸,勾畫人物的形體。他把立體派的構成與野獸派的色彩有效地結合,並且滲入了某種哥德式的變形,從而使畫面具有一種強烈的感覺。

關於橋社
橋社Drücke,Die
德國表現主義美術社團。1905年成立於德勒斯登。由德勒斯登理工學院建築專業的學生E.L.基希納、E.黑克爾、E.布萊爾和K.施米特-羅特盧夫發起。“橋社”一詞的含義是團結所有德國藝術家,共同起來反對腐敗的學院派繪畫和雕塑,建立一種新的同日耳曼傳統有聯繫的而又充滿現代情感和形式的美學,從而在藝術家和切實有力的精神源泉之間建立一座“橋樑”。1906年10月在一家燈具廠的臨時陳列館裡舉行首次展覽,後又連續舉行過幾次。他們從新印象主義畫家及梵谷、蒙克等人的作品中吸收營養,發展了一種以簡化的自然形體和版畫作品中的線條為主的明晰風格。1913年因內部意見分歧而宣告解散。其主要成員有基希納、弗里茨.布萊爾、黑克爾、羅特盧夫、諾爾德、佩希施泰因、奧托米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