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建立時間及背景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城西街道,常德1949年7月解放後,同年8月建立常德縣,城西隸屬常德縣長庚鎮。1950年劃入常德市,屬常德市第三區。1952年民主建政時改為西區,並建立了中共西區區委和區公所。1956年撤銷西區區公所,分設人民西街和城西街兩個辦事處,1957年4月建立辦事處,屬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政正科級,負責對轄區行使政府的各項管理職能。1960年城西街辦事處、城北街辦事處與護城鄉合併,組建成永勝人民公社。1961年9月城鄉分治,1962年恢復城西街辦事處,1968年7月成立城西街道革命委員會,行使原辦事處職能。1972年恢復建立中共城西街道委員會。1979年1月取消街道革命委員會,恢復建立城西街道辦事處建置至今。
街道歷程
1985年,城西街道的行政區劃為東起大興街,與城南街道交界,南臨沅江。西、北與常德縣丹洲鄉、市護城鄉接壤。辦事處駐人民中路219號院(2002年5月已遷至市育才中路華街口巷61號)。轄大興街、興街口、光明巷、新村、北風巷、西堤、北站、臨江路、朝陽路、驊街口、長勝橋、浦沅十二個居委會。1985年12月市人民政府常政發(1985)68號檔案《關於調整市內行政區劃和增設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通知》,將常蒿路以西,城北範圍劃出另成立三岔路街道辦事處,城西的行政區劃調整為東從上南門客運碼頭起,橫過人民中路沿大興街到和平西街,經衛門口往北至泮池街,抵建設西路,經小西門,往北沿校場街,經染織廠,賈家湖(含湖面),抵前進制帶廠與武陵路北端接壤,橫跨濱湖路延伸至地區氣象局以北地區;西起沅江北岸北風巷,經莫公橋、汽車北站沿常蒿路至長勝橋的馬路東側,屬城西轄區,轄大興街、興街口、新村、光明巷、新西街、驊街口、騾馬店、朝陽路、長勝橋、四眼井十個居民委員會,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後又經歷了1990年、2000年、2001年幾次區劃調整,現城西街道的轄區為東起武陵閣(含武陵廣場),沿武陵大道至育才路東折至朗州路,北拐沿朗州路至穿紫河,沿河北岸至省道1804線北上至鐵路線,西(含火車站大市場)戶順朝陽路至沅江輪渡碼頭。轄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常住戶31002,常住人口82674人,轄光明巷、新村、朝陽、新光、長勝橋、西園、濱湖、賈家湖、穿紫河、鴻升十個社區居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