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對話——國際性大都市建設與住房探究

城市對話——國際性大都市建設與住房探究

《城市對話——國際性大都市建設與住房探究》一書,共四部分,涉及:國際性大都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理論、國外國際性大都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借鑑、中國上海市城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實踐、國際性大都市與上海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比較分析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城市對話——國際性大都市建設與住房探究》

這是一部課題研究報告,是一部對我們的國家、社會、民族正在經歷的一個重大歷史發展階段客觀規律探索的報告,這又是一部緊貼現實的研究著作。

人們說,20世紀80年代初的家庭追求是“手錶、腳踏車、縫紉機”;90年代初是“彩電、冰櫃、洗衣機”,進入21世紀是“有房有車”。曾幾何時,從“一窮二白”和“一大二公”走來的中國老百姓、普通城鎮居民可以把“宜居”當成了自己的追求,人們把擁有資產作為了生活的嚮往。這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而到2006年末,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超過了27平方米;在這個二十餘年的過程中,儘管中國城鎮居民從1.9億人增長到了5.7億人,城鎮人口增長了近百分之二百,但人均居住面積卻擴大了數倍,很容易推斷出,僅僅二十餘年,我們蓋了多少房子!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世界的奇蹟,歷史的奇蹟。

一方面,數不清的高樓大廈正在全中國的所有城鎮中不斷拔地而起;但另一方面,因征地拆遷引起的社會矛盾、連續攀升的房價導致的不滿情緒也在加速累積。住房保障體系、房價變動規律、市場運行秩序、資源短缺約束、巨觀調控政策等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們面臨新的挑戰。我們需要學習,我們需要借鑑別人的經驗,我們需要歸納和總結我們自己的實踐。於是就有了本課題的研究。

擺在課題組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當代中國快速的城市發展和大規模住房建設究竟和其他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有何不同呢?一個基本認識成為了本課題的始點,中國面臨的不僅是老百姓住房條件改善的高潮,其實質是一個與工業化伴隨的城市化高潮。我們已經走過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時代,我們正面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時代。從對城市發展規律的考察入手,觀察與思考、探索與尋求解決住房問題的途徑,這就是本書的線索。

我們把關注的目標定位在國際性特大都市,選擇了國內的上海,國外的東京、紐約、倫敦作為比較對象。東京、紐約、倫敦作為代表亞洲、北美和歐洲的國際性大都市,同時也是代表不同發展歷史和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典型城市(東京50年、紐約100年、倫敦150年)。三者本身具備各自鮮明特色,如以倫敦為核心的“大倫敦”經濟圈擁有130種語言,紐約的金融、商務集約度很高,東京則屬於快速都市化的國際性大都市。通過與若干國際性成熟型特大都市的比較,以期探索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特大型城市的客觀規律、國際經驗,總結歸納出特大型城市的經濟總量、資產總量、國際化程度、人口、產業結構等指標與城市建築、建築結構、規劃與功能分區、住房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繫和一般規律。這項研究,實際上是我國特大都市的建設與發展、房地產業、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政策的發展與完善過程中的一項重大的理論性基礎建設。

編輯推薦

本報告的讀者是房地產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者、房地產專業的院校教師、房地產企業的高管人員以及所有試圖了解房地產發展規律的朋友們。

作者簡介

劉志峰,男,生於1946年12月,江蘇常州人。先後任燕山石油化學總公司黨委書記,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建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國際性大都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理論

一、國際性大都市建設的相關理論和最新研究進展

二、主要已開發國家住房發展和政策研究綜述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國外國際性大都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借鑑

報告之一:東京研究

摘要:主要觀點與結論

一、東京城市化發展的歷程回顧

二、東京核心商業區的發展狀況

三、東京都郊區的建設

四、東京城市人口與建築總量的關係

五、東京的住房市場

六、東京的住房政策

參考文獻

報告之二:紐約研究

摘要:主要觀點與結論

一、紐約城市化發展的歷程回顧

二、紐約核心商業區——曼哈頓的發展狀況

三、紐約城市人口與建築總量的關係

四、紐約的住房市場

……

第三部分 我國上海市城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實踐

第四部分 國際性大都市與上海市建設和住房發展的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