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名片
“垃圾圍城”問題尚未解決,“垃圾圍村”又迫不及待地出現。農民越來越富,污染卻越來越重。毒垃圾滲入土地河流,不僅損害農村人的健康,也將污染城裡人喝的水、吃的菜,最終將無人能夠倖免。現象及簡介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視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部分地區鄉村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是,你到農村去走訪時會發現,垃圾圍路圍河、污水隨意排放問題在農村許多地區依然普遍存在,農村垃圾治理難題亟待破解。外出者帶回財富與文明,改變農村生活方式
春節前後,中國的城市和農村經歷著全球最大規模的短期人口遷移,隨著歸家、返工的人潮流動,曾經美麗的農村卻一年更甚一年地遭遇著“垃圾洗劫”。外出的人們帶回了財富,也帶回了新的文明。這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最近五年,幾乎每家每戶都蓋起了鋼筋水泥結構的二、三層洋房。
在泥磚瓦屋時代,為了方便積肥,村民的廁所基本和豬舍連在一起。換成洋房後,廁所移到了室內,增加了排污排水管道。難題由此出現——由於村里並沒有統一規劃,各家的污水便到處亂排。有的排到附近的田裡,有的則直接排到了河中。富起來的鄉親們也開始消費工業品,化肥、農藥、吃完就扔的罐頭、各種包裝精美的食品以及橡膠、電池、玻璃等各種化工產品都無一例外地進入了村莊周知的是,在城市,垃圾增長速度堪與GDP比肩,200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相當於5個金茂大廈的體積。三年前,把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堆起來,相當於一個景山的體積。而今當然更甚。
城鎮垃圾轉移農村 加劇環境惡化 眾所周知的是,在城市,垃圾增長速度堪與GDP比肩,200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相當於5個金茂大廈的體積。三年前,把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堆起來,相當於一個景山的體積。而今當然更甚。在農村,這一速度同樣驚人,衛生部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每天每人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0.86公斤,全國農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億噸,而這還不算那些由城市轉移到農村的垃圾——統計數據顯示,至少85%的城市垃圾,也被掩埋在了鄉村。 問題隨之而來。城市垃圾起碼會有轉運處理,而農村垃圾卻無人顧及。鄉親們有的倒在屋角,有的倒在田埂上,有的則乾脆倒入門前的小河裡。小河由清轉黑,往日的盈盈碧水,如今卻成了不忍目睹的垃圾場。而肥沃的耕田,有的也泛起了陣陣惡臭。村里老人忍不住哀嘆:好好的一個村,就這么毀了。農村垃圾處理經費不足,處理方式落後
據了解,建成一個正規的垃圾填埋場需要上千萬元的資金,靠村鎮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由於農村垃圾治理長期被視作一項公益性事業,其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及地方財政。在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農村經濟普遍困難的現狀下,垃圾處理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農村垃圾處理主要有衛生填埋、堆肥、焚燒三種技術。”弋陽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有機物含量高的垃圾可作高溫堆肥,當前農村大部分青壯勞力外出打工,留守農民很少堆肥;焚燒處理方式較好,但投資、運行成本高;衛生填埋儘管不能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和能源化,但成本低、易於操作,對於經濟落後的農村地區較為實際。
環保如何進村
春節期間,南方日報記者驅車深入粵東西北地區,隨機採訪了韶關、清遠、湛江、茂名、潮州、揭陽、河源、汕尾等幾個地級市的20多個村落,發現“垃圾圍村”情況觸目驚心。而就在日前,人民日報記者在湖南省常德市的鄉村走訪時也發現,美麗的鄉村,同樣遭遇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的尷尬困境。從早年的“垃圾圍村”,到如今一些地方幾乎“垃圾埋村”,中國鄉村千百年來似乎“不成問題”的生活垃圾污染問題,近些年成為一個迫切的社會熱點和難點。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會只增不減,那就是令人窒息的垃圾。去年,當愈演愈烈的“垃圾危機”再次讓義大利蒙羞時,法國也因為環衛工人參加罷工而出現了“垃圾圍城”的尷尬。更可怕的是,垃圾已經從一座座的水泥森林向人們心目中那片純淨的桃花源蔓延。人們都說,農村空氣品質好,種出來的食物無公害,但是,當你看到這些污水橫流的土地,臭氣熏天的河流,蒼蠅飛舞的魚塘,你還能對那裡生產出來的食物抱多大的信心?除了農村自己製造出來的生活垃圾外,城鎮垃圾向農村轉移,加劇了環境惡化;養殖業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染飲用水源;工業“三廢”危害農田,同樣帶來安全隱患……如果人們認為“垃圾圍村”只是農村人的事,那顯然錯了,農村環境污染同樣在影響著城裡人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垃圾圍城”問題尚未解決,“垃圾圍村”又迫不及待地出現。城市垃圾是因為地方逼仄實在不能忽視而不得不擺在人前,而廣袤的農村地區卻因為幅員遼闊,想看不見就權當沒看見。長期以來,環衛工作都是重城市輕鄉村,不要說村一級,就是鄉鎮一級,環衛設施建設的投入也是嚴重不足,導致不少鄉鎮的垃圾清運設施不足,垃圾處理沒有場所和設施。因此,只好亂堆亂放,甚至於想出利用“河水沖走垃圾”、“空氣蒸發污水”的“處理”辦法來。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缺乏的同時,收運處理體系還基本上未建立起來,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與監測體系處於空白。繼續照這樣發展下去,“垃圾埋村”恐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村收鎮運縣處理,這是我國在農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下探尋的一條村鎮垃圾處理模式。然而在一些地方,等國家投入、靠政府處理、要民眾補貼成了村鎮垃圾遲遲得不到解決的原因。處理農村垃圾的方法總是多樣的,農村垃圾比城市垃圾容易解決的原因在於,農村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循環利用。農村既是垃圾的產生之地,又是部分垃圾的利用之地,具備垃圾循環利用的有利條件。關鍵問題在於有沒有這樣的投入。改變對農村資源的長期汲取,轉而反哺農村和農業,在資金、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方面向農村傾斜,恐怕是解決“垃圾圍村”的根本方法。“如果今天我們沒有合理地對待垃圾處理,明天,我們就將成為站在垃圾上的民族。”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之詞!
化解污染源 給力貧困村
突圍之路
在受訪的村民中,多數人認為農村污染是因為農村貧窮所致:沒有錢建垃圾處理站,沒有錢請人打掃村道,沒有錢讓進山收垃圾的拖拉機跑勤一點,沒有錢去整治已經污穢的母親河……
但在記者隨機走訪的村落中卻發現,有一些村莊即使是典型貧困村,卻仍然環境潔淨,井然有序,讓人看到了農村衛生環境整治的突圍之路。
湛江市民安鎮▶▶集資建舍統一飼養畜禽
民安鎮新安村委會北邊村位於東海島西部,全村總人口862人,耕種面積263.50畝,人均只三分地,是海島邊上的省級貧困村。
北邊村民小組長陳如敏無奈地對記者說,“以前,大家嫌我們這裡窮,環境差,出去就不回來了;年輕人出外工作,找了女朋友,不敢帶回家,因為一回來,就吹了。”
2005年,北邊村被列入湛江市開發區首批茅草房改造試點村莊,“每家每戶都進行改造,都是鄰居們互相幫忙,不用出工錢,吃頓好的就行。”陳如敏說,不到2個月,全村茅草房改造完畢;2006年,還投資完成了全村的排污系統工程,污水隨意排放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據了解,截至目前,北邊村總計拆除無人居住的茅草房、香火房、危房23座,改造了雜亂無序的牛棚和閒雜屋,建成4個垃圾池統一處理生活垃圾。
如何在生產中保持環境整潔,特別是避免多數農村道路上牛糞、家禽糞便的“地雷”?據陳如敏介紹,北邊村早前就投資了5萬元統一規劃集中建起牛棚36間,雞鴨等家禽也統一飼養,避免了在村里隨意放養帶來的衛生問題;還成立了北邊蔬菜經濟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經營管理,計畫建成195畝無公害蔬菜基地也已初具規模。為了項目的啟動,村民自籌資金35萬元,其中村民自發捐款13萬元。
揭東縣玉湖鎮▶▶厭氧池淨化生活污水
一走進揭東縣玉湖鎮姑山村,記者看到六米多寬的村道兩旁種滿了樹木。整個村里路面基本全部硬底化,村委會門前的文化廣場上,有村民正在打桌球。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吳姓村民,他說,“我在深圳打工,過年回來發現村裡的變化還是挺大的,村里乾淨了不少,和大城市比起來也不遜色。”
老吳告訴記者,鎮政府給姑山村修建了幾個“厭氧大池”來淨化生活污水。“因為管道都鋪設在地下,在修建的初期我們都還不清楚這個池子有什麼用。後來才發現,厭氧池修好了之後,蚊蟲少了很多,村里也沒有了臭味。看到成效後,大家都很支持這個污水處理工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據了解,玉湖鎮的厭氧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是參照江浙地區經驗,採用厭氧發酵和兼氧過濾相結合的方法。農村生活污水經過三級化糞處理後,通過排入小片區化糞池或者厭氧大池。在經過厭氧大池沼氣淨化處理後,污水基本能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的要求,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玉湖鎮黨委副書記林陳明告訴記者,修建厭氧池“平均每家每戶成本不足2000元,而維護的成本更低,一年只需要幾百塊錢。去年,經過當地環保部門的檢測,姑山村的地下水已經達到可飲用的標準。”目前這種無動力厭氧池已經在全鎮19個村進行了普及推廣,下一階段將準備在揭陽全市進行推廣。
陽山縣坑塘村▶▶駐村幹部建新垃圾池
乾淨的村內硬化巷道、供村民休閒的小綠地、修葺一新的福利院、完善的排污系統……記者走進陽山縣坑塘村時眼前一亮。
坑塘村位於神筆山腹地,是清遠市的邊遠山區村,屬省級貧困村,年人均收入只得5040元。該村現有465戶,2500元以下的貧困戶140戶、480人。
“原本也存在村民隨意丟棄垃圾導致髒亂差的狀況”,該村支部書記陳九玲說,自對口坑塘村以來,省委辦公廳先後建起了粵北山區第一所村級福利院,從6.8公里開外的大山引水解決11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自然村道9.5公里。“道寬3.5米,有專門的人打掃。村容和貧困戶的落後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扶貧項目的考慮。”駐村幹部鄭培基說,但初時並不成功。
據介紹,扶貧工作組原本在坑塘村建了三個垃圾池試點,由於村民不願意安在家前屋後,所以選在路旁的垃圾池距離村民生活較遠而並未發揮很大的作用,也對村莊周圍的環境造成影響。同時,縣、鎮垃圾回收機制缺失,存在斷層,所以效果不理想。
“我們後來考察了許多地方,諮詢了專家意見,工作組特地設計了符合實際的山區村垃圾池。”鄭培基向記者介紹創意,新垃圾池必須具備倒垃圾、回收及就地焚燒等三個功能,“山區的農村垃圾主要是餐廚垃圾,因此我們的垃圾池有蓋的,當中一邊放可回收物,另一邊是有斜坡梯度的容器,斜坡下端連線了有防護措施的焚燒爐。”
據悉,該村目前先在岩一、岩二自然村計畫試點設定六個新型垃圾池,每個造價2000多元,日常人工維護費用每月400多元。村民馮發娣說,“家門口就可以倒垃圾,又乾淨,大家都樂意”。
“在山區村採取統一填埋垃圾的做法成本會比較高”,鄭培基說,試點完成後,將在全村鋪開20個新型垃圾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