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地柱

地幔地柱

地幔地柱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地柱地幔地柱
地幔(Mantle)
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地震波傳播速度減慢的層(莫霍面),岩石圈(岩石圈地殼和上層地幔頂部)以下稱為軟流層,推測軟流層是由於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使岩石高溫軟化,並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組成部分。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
最近,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地幔的組成除了少數由玄武岩的捕獲體獲得外,因無法直接觀察,只能以間接的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地震波、重力和岩石的剛性和彈性反演,以及實驗岩石學研究。
上地幔的組成可以從岩漿岩推知。源於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以及金伯利岩等都具有共同的高鐵、鎂特徵,與地震波傳播速度也一致,結合地球化學研究,認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於超基性岩即二輝橄欖岩的組成。它經由部分熔融而產生玄武岩漿,剩餘的為難熔的阿爾卑斯型橄欖岩。林伍德(Ringwood)認為上地幔的化學成分相當於由3份阿爾卑斯型橄欖岩(橄欖石79%、斜方輝石20%和尖晶石1%)和一份夏威夷型拉斑玄武岩組成。上地幔的理想成分為:SiO2 45.16%、TiO2 0.71%、Al2O3 3.54%、Fe2O3 0.46%、FeO 8.04%、MnO 0.14%、MgO 37.47%、CaO 3.08、Na2O 0.51%、K2O 0.13%、P2O5 0.06%、Cr2O3 0.43%、NiO2 0.20%。
1914 年 B. 古登堡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測定地核的深度為2900千米,比現代精密測量的結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邊界又稱古登堡不連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