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地震波傳播速度減慢的層(莫霍面),岩石圈(岩石圈指地殼和上層地幔頂部)以下稱為軟流層,推測軟流層是由於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放熱,使岩石高溫軟化,並局部熔融造成的,很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是岩石圈的組成部分。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
最近,美國一些科學家用實驗方法推算出地幔與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核心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地幔的組成除了少數由玄武岩的捕獲體獲得外,因無法直接觀察,只能以間接的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地震波、重力和岩石的剛性和彈性反演,以及實驗岩石學研究。
上地幔的組成可以從岩漿岩推知。源於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以及金伯利岩等都具有共同的高鐵、鎂特徵,與地震波傳播速度也一致,結合地球化學研究,認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於超基性岩即二輝橄欖岩的組成。它經由部分熔融而產生玄武岩漿,剩餘的為難熔的阿爾卑斯型橄欖岩。林伍德(Ringwood)認為上地幔的化學成分相當於由3份阿爾卑斯型橄欖岩(橄欖石79%、斜方輝石20%和尖晶石1%)和一份夏威夷型拉斑玄武岩組成。上地幔的理想成分為:SiO2 45.16%、TiO2 0.71%、Al2O3 3.54%、Fe2O3 0.46%、FeO 8.04%、MnO 0.14%、MgO 37.47%、CaO 3.08、Na2O 0.51%、K2O 0.13%、P2O5 0.06%、Cr2O3 0.43%、NiO2 0.20%。
1914 年 B. 古登堡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測定地核的深度為2900千米,比現代精密測量的結果只差15千米。因此,地核-地幔邊界又稱古登堡不連續面。
相關詞條
-
地幔柱
威爾遜(Wilson,1963)提出了熱點的概念,Morgan(1971)提出了地幔柱的概念,Larson(1991)提出了超級地幔柱概念,Campbe...
簡介 發現過程 與生物滅絕的關係 -
熱點和地幔柱
,稱為地幔柱,它在地表或洋底出露時就表現為熱點。熱點上的地熱流值大大高於周圍...熱點和地幔柱 正文深部地幔熱對流運動中的一股上升的圓柱狀固態...板塊內的夏威夷火山區。 地幔柱概念是由W.J.摩根於1972年提出...
熱點和地幔柱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熱點地幔柱
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嶺和天皇海嶺,是由成線狀展布的一系列火山堆構成的火山鏈,其岩石年齡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定向性。
概述 原理 作用 -
地幔熱柱
1971年威廉·傑森·摩根發表了地幔熱柱理論。理論中,地幔中的對流緩慢地將熱從地核攜帶至地表。地幔熱柱(Mantle plume)或熱柱是地球等行星地幔...
-
華南大陸地殼生長過程與地慢柱構造
作品目錄目 錄前 言第一章 華南大陸地殼生長過程與地幔柱構造的幾點新...第四章 華南大陸地殼及上地幔岩石的地球化學組成及行為第一節 華南大陸古...地殼及上地幔岩石地球化學組成及行為所提供的地殼生長和大陸增生信息第五章...
作品目錄 -
阿拉伯—努比亞地盾
阿拉伯—努比亞地盾(Arabia Nubian shield)是亞洲所有前寒武紀地台中最年輕的。努比亞地盾其範圍除阿拉伯半島外,還包括紅海西岸埃及和蘇丹...
-
板塊構造理論
脊、轉換斷層、俯衝帶和地縫合線;由於地幔對流,板塊在中洋脊分離、擴張,在俯衝帶和地縫合線俯衝、消減;全球被分為歐亞、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還遠未達到成熟的地步,還有許多問題,諸如:板塊移動的力究竟是什麼?地幔...
概述 理論基礎 學說簡介 學說內容 學說套用 -
地質動力學
板塊構造的地幔對流、俯衝板塊熔融、熱點地幔柱假說。以及動力槽台學說的膨脹...艱巨,但人類還是從未停止過探索。我也不自量力地盡淺簿之思,期盼有一天地震...?大陸漂移已得到科學的認可,板塊學說也從全球的角度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