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沙化防治

土壤沙化是導致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一個主要根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危害嚴重,防治土壤沙化刻不容緩。土壤沙化的防治重點應放在農牧交錯帶和農林草交錯帶,在技術措施上要因地制宜。治沙工作堅持的原則是統一規劃,防治並重,治用結合,綜合治理,注重效益。

基本信息

簡介

土壤沙化是導致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一個主要根源,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危害嚴重,防治土壤沙化刻不容緩。土壤沙化的防治重點應放在農牧交錯帶和農林草交錯帶,在技術措施上要因地制宜。治沙工作堅持的原則是統一規劃,防治並重,治用結合,綜合治理,注重效益。

營造防沙林帶

我國已實施建設三北地區護林體系工程,使數百萬公頃農田得到保護,輕度沙化得到控制,應進一步將其建成為綠色長城。在土壤沙化地區,特別是交通線路兩側,府砟守封沙育草帶、前沿阻沙帶、草障植物帶、灌溉造林帶、固沙防火帶,採用植物保障和機械保障相結合的辦法,建成堅固的防風固沙體系。在寧夏沙坡頭包蘭鐵路一帶採用這種五帶ー體技術,在沙海建立了一條長達30多km的綠色屏障,鎖住了流沙。保護了鐵路交通。

實施生態工程

昔日被稱為“沙窩子”、“風庫”的我國河西走廊地區,在北部沿線營造了1220多km的防風固沙林13.2萬hm,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6.5萬hm,在走廊內部營造了約5萬hm的農田林網,一些地方如今已成為林茂糧豐的富庶之地。對土壤沙化發展輕又有一定降雨資源的內蒙古東部地區、吉林白城地區、遼西等半乾旱、半濕潤地區,應建立農林草生態複合經營模式防治土壤沙化。

合理開發水資源

在新疆、甘肅的黑河流域對水資源應合理規劃,調控河流上、中、下游流量,避免使下游乾涸,控制下游地區的進一步沙化。固控制農墾。土壤沙化正在發展的農區,應合理規劃,控制農墾。草原地區應控制載畜量,原則上不宜農墾。早糧生產應因地制宜,控制在沙化威脅小的地區。印度在1.7億hm草原上放牧4億多頭羊,因超載使一些稀疏乾草原很快成為荒漠。我國各地超載的現象比較突出,如內蒙古草原實際載畜量(0.65隻羊/hm)比理論載畜量(0.49隻羊/hm)超出33%。減少放牧量是牧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採取綜合治沙技術措施的合理組裝集成

遼寧省在防風固沙中認真總結,推廣了“以灌木固沙為主,人工沙障為輔”、“四面包圍,前擋後拉,分批治理”及“先固沙,後造林”等綜合治沙技術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使許多昔日飛沙走石的沙化地區如今變成了片片綠洲。

完善法制

在草原、土壤沙化地區,工礦、道路以及其他開發工程建設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大保護力度,嚴格控制破壞草地。對人為盲目墾地種糧、樵柴、挖掘中草藥等活動要依法從嚴治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