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據傳聖母廟在明朝崇禎十四年(西元1641年)時,即由棲居於鹿耳門的漁民搭建簡陋的草廟,前殿奉祀水仙尊王,後殿供奉佛祖,中殿則主祀與真人同高的天上聖母軟身神尊,當地稱為“鹿耳門媽”,即聖母廟的前身。 至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來台,由於鄭成功為感謝驅逐荷人期間,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故將廟宇重建,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增祀隨艦護軍之三尊聖母神像(信徒稱曰“國姓媽”),成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 故此,鄭成功在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開台大業底定後,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乃於登入處重建神廟,並在旁設炮台,設官把守,豎旗桿以志其功德,讓鹿耳門聖母廟成為台灣第一座明鄭官建的廟宇。

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位於台南市鹿耳門聖母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位在台南市安南區城安路160號的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當地社區的信仰中心,更以建坪二萬餘坪,享有遠東第一大廟宇之譽,是台南相當著名的大型廟宇。

沿革

據傳聖母廟在明朝崇禎十四年(西元1641年)時,即由棲居於鹿耳門的漁民搭建簡陋的草廟,前殿奉祀水仙尊王,後殿供奉佛祖,中殿則主祀與真人同高的天上聖母軟身神尊,當地稱為“鹿耳門媽”,即聖母廟的前身。至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率軍來台,由於鄭成功為感謝驅逐荷人期間,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故將廟宇重建,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增祀隨艦護軍之三尊聖母神像(信徒稱曰“國姓媽”),成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至清康熙五十八年(西元1719年),據《台灣縣誌》所載,宦台文武官員捐俸易地重建鹿耳門聖母廟,其廟址位於鹿耳門嶼與北線尾嶼接壤處(今鹿耳門溪下游北畔),其廟分前後二殿,前殿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兩旁建僧舍六間,供僧人居之。但不幸在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七月十四日,由於曾文溪泛濫,鹿耳門聖母廟遭洪水侵襲,使廟基傾圮,於是三郊公局與當地居民立“淇水豹”神碑於廟埕,藉以鎮水護廟,並將鹿耳門媽及所有神像暫遷三郊所屬的鎮港海安宮安置,原本三郊公局與文武官員、郊商等欲集資重建聖母廟,但鹹豐、同治年間,鹿耳門屢遭洪患,至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七月,聖母廟與文館、武館終遭洪水沖毀,直到日據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一艘載有李、池、吳、范、朱五府千歲的王船停泊澎湖媽宮海靈殿附近,當地信眾於是祈求奉祀,然船上五府千歲卻以乩示,指其乃承鹿耳門媽之邀,前往助佑萬民,因此無法駐留,故澎湖信眾放送王船入海,至當年七月飄至鹿耳門港仔西之西平湖,土城仔信眾築草寮迎進奉祀。日據大正三年(西元1914年),土城地區八角頭長老發起重建聖母廟,因此自清建鹿耳門聖母廟遺址挖撈古廟建材,在當地的聚落中心(即今土城城西街、城北路、安中路交會處)重築聖母廟,並自海安宮迎回古鹿耳門聖母廟所有神尊七十餘座,在日據大正七年(西元1918年)落成安座,將前殿奉祀五府千歲與王船,後殿主祀鹿耳門媽暨聖母廟原祀諸神,廟初名“保全宮”,取祈求神明保境安民之意,因此這段鹿耳門媽寄祀于海安宮期間,在鹿耳門聖母廟史上稱為“海安宮寄佛”。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五月,信眾以廟主祀鹿耳門媽,為求名實相符,將廟名正名為“鹿耳門聖母廟”。民國六十四年(西元1975年),由於土城地區發展興盛,聖母廟香火鼎盛,已容納不下大量信眾前來朝拜,於是經鹿耳門媽靈示親擇原廟北六百米之地為新廟址,信眾集資數億遷廟重建,至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農曆十一月初八,新廟落成安座,為明紹承古鹿耳門聖母廟之香禋,乃額新廟曰“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傳說

據傳在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961年)三月二十二日,延平郡王鄭成功欲以台灣作為反清明的基地,因此帶領明室遺臣,率兵二萬五千,自金門出發,於四月一日抵達鹿耳門(今之安平北方海口),但由於當時鹿耳門潮退水淺,以致船艦無法進港,所以鄭成功搭乘小船由鹿耳門嶼登岸踏勘營地,見聖母廟,乃入內焚香默禱,祈求鹿耳門媽顯靈庇佑,助潮水使其艦入港。果然在鄭成功返艦後不久,潮水大漲,讓鄭軍四百戰艦遂得魚貫渡過天險鹿耳門港道,駛入台江內海,後來才得以在五月初攻下赤嵌城,殲滅荷方水陸兩軍,在同年十二月十三日令荷蘭人投降,結束荷蘭統治台灣三十八年的殖民歲月,並奠定鄭成功驅荷開台之基礎。故此,鄭成功在明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開台大業底定後,為答謝“鹿耳門媽”顯靈相助之恩,乃於登入處重建神廟,並在旁設炮台,設官把守,豎旗桿以志其功德,讓鹿耳門聖母廟成為台灣第一座明鄭官建的廟宇。

特色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整體建築是由高忠信先生以是仿照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築所構思設計的,分為南北四進三落五殿,兩側則以廂房迴廊相接,加上廟宇四周的壕溝,使聖母廟更像中國古代宮殿格局。而第一進為單檐歇山建築的“五王殿”,奉祀李、池、吳、范、朱五府千歲,以及水仙尊王及中壇元帥等神尊;第二進為主殿“媽祖殿”,為重檐歇山的建築風格,奉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財神爺;而第三進“佛祖殿”,分別供奉釋迦佛祖、文殊菩薩、普賢薩,以及千手千眼觀世音、南海觀世音、西天佛祖、金面佛祖等等神像,而佛祖殿三樓為第四進“天公殿”供奉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三恩主、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張天師、普化天尊、王天君、斗姥元君、南極仙翁、月下老人、六十星宿神等眾神明。而每逢醜、辰、未、戍年農曆三月,三年一科的“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是謂“土城仔香醮”,是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最隆重盛大的祭祀與酬神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