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英語:Global city),又稱世界級城市,指在社會、經濟、文化及/或政治層面直接影響全球事務的城市。近年,基於全球化(即全球金融、電訊和交通)的擴張,“全球城市”漸漸為人熟悉。全球城市一詞由沙森(Saskia Sassen)於1991年的作品中首創,與巨型城市(又稱超級城市,megacity)相對。在西方眼裡,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傳統上被認為是"四大世界級城市"。同時,它們也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的象徵。當然,近些年亞洲部分城市高速發展,某些觀點也把諸如香港、新加坡等列為全球城市,同時也招致了一些爭議。

基本信息

概念定義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
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城市是全球經濟系統的中樞或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的組織結點。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是21世紀的基本特徵。這四個“化”的相互交織和互為推動加速了全球網路的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巨大的網路空間。網路時代是一個整合的時代。整合的過程和本質是現代市場資源,包括人流、物流、資本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在全球網路中的充分流轉和合理配置。在這種要素流轉和配置過程中,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不斷建立和形成。實際上,格局就是一種配置和組合。當今世界,格局更多地表現為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現實力量、資源要素的綜合對比與配置組合。特別是以城市為載體,在全球網路中形成了資源要素流轉和配置的一個個結點。這些結點根據等級高低、能量大小、聯繫緊密程度等要素集結成為一個多極化、多層次的世界城市網路體系。其中,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主要結點城市就是世界城市。

發展簡史

德國詩人歌德在18世紀後葉將羅馬巴黎稱為世界城市。蘇格蘭人類生態學家P·格迪斯於1915年則將當時西方一些國家正在發展中的大城市稱為世界城市,指那些在世界商業活動中占有較大比例的城市。1966年,英國地理學家、規劃師彼德·霍爾(Peter Hall)把世界城市定義為:那些已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大城市。上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特殊的城市類型,世界城市成為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的對象。
1986年,弗里德曼從新的國際勞動分工的角度,把世界城市的特徵概括為:主要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包括地區性總部);國際化組織;商業服務部門的高速增長;重要的製造中心;主要交通樞紐和人口規模。美國經濟學家絲雅奇·沙森根據生產性服務業來鑑別世界城市,把世界城市定義為:發達的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
世界城市是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是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高端標誌,是指具有世界影響力、聚集世界高端企業總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國際活動召集地、國際會議之城、國際旅遊目的地。

主要功能

廣州 廣州
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控制力與影響力是世界城市的兩個核心功能。世界城市的控制力主要表現為對全球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再分配。只有對這些問題具有了把控權、主動權,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城市才可以稱之為世界城市。
戰略性資源是指與國家、城市的運轉、發展、壯大息息相關的重要條件和能夠帶來巨大回報的關鍵要素,可以是硬性的資源、能源、資金等,也可以是軟性的政策、人才、信息等。
戰略性產業包括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支柱產業首先表現為很強的競爭優勢,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貢獻,同時又直接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對帶動經濟社會進步、提升綜合國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比較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地表現為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徵,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信息網路、空間、海洋開發、地質勘探等產業。
戰略性通道就是以戰略性區位優勢為依託,以港口、航空、公路、鐵路等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為基礎,構建面向全球的資源要素流通和產業梯度轉移通道,這都是涉及全球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長期性、全局性、關鍵性問題。
控制力是“硬實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硬實力是對一國經濟、軍事與資源要素的控制力和擴張力,軟實力是一國文化、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硬實力和軟實力是相輔相成的。硬實力是軟實力的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延伸。如果一個國家可以使他的立場在其他人眼裡具有吸引力,或者一個國家強化那種鼓勵其他國家以尋求共存的方式來界定他們的利益的國際制度,那么他就無需擴展那些傳統的經濟實力或者軍事實力(約瑟夫·奈:《硬權力與軟權力》,1999年)。
從本質上講,世界城市是全球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控制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與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統一體。
三個特徵
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大,人均GDP程度高,以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的後工業化經濟結構明顯,國際總部聚集度強;二是具有巨大的國際高端資源流量與交易。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城市就是一個面向知識社會創新2.0形態的流動空間、流動過程。這種國際高端資源的流量與交易主要表現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科技創新能力,金融國際競爭力和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三是全球影響力。影響力是軟實力的外在表現,是引領時代潮流的主導力量。世界城市的影響力既有文化和輿論的力量,也有組織和制度的力量。主要表現為城市綜合創新體系,國際交往能力,文化軟實力和全球化的治理結構。

特點要素

一般特點

倫敦 倫敦
全球城市的定義較主觀,但全球城市一般有以下特點:1、國際性、為人熟知(人們一般會說 巴黎,而非法國巴黎)。
2、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且具影響力(例如, 紐約市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
3、相當大的人口(都會區中心至少要有100萬人口,典型的要幾百萬)。
4、重要的國際機場(例如,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線的中心。
5、先進的交通系統,如高速公路及/或大型公共運輸網路,提供多元化的運輸模式(地下鐵路、輕軌運輸、區域鐵路、渡輪或巴士)。
6、亞洲城市要吸引外來投資,並設有相關的移民社區,例如: 新加坡上海香港東京首爾莫斯科。西方城市要設有國際文化和社區(如唐人街、小義大利或其他移民社區)。
7、國際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公司總部(尤其是企業集團)和股票交易所,並對世界經濟起關鍵作用。(例如北京是世界五百強總部最多的城市)。
北京 北京
8、先進的通訊設備,如光纖、無線網路、行動電話服務,以及其他高速電訊線路,有助於跨國合作。(例如,台北是全球首個無線城市)。
9、蜚聲國際的文化機構,如博物館和大學。
10、濃厚的文化氣息,如電影節、首映、熱鬧的音樂或劇院場所;交響樂團、歌劇團、美術館和街頭表演者。
11、強大而有影響力的媒體,著眼於世界(例如,BBC、《紐約時報》、《世界報》、法新社和路透社)。
12、強大的體育社群,如體育設施、本地聯賽隊伍,以及舉辦國際體育盛事的能力和經驗(例如,奧運會、足球世界盃或網球大滿貫盛事)。
13、在近海城市中,擁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例如香港、東京及紐約)都能夠是其中一個特點。

城市要素

構建世界城市的要素是多方面的。世界城市的要素應該包括跨國企業總部基地、國際金融中心、全球的產業中心、全球性信息中樞、交通運輸樞紐。
跨國企業總部基地是說世界城市不僅是國內企業總部,更是很多跨國企業總部的集聚地。而全球性信息中樞就好比是中央處理器,全球的各類信息、資訊都集中顯現。交通運輸樞紐指的是航空、物流、鐵路都在此進行中轉,是大的運輸中轉節點。也就是從這個地方可以便捷地通往世界各個地方。
世界城市承擔著全球經濟指揮中心、金融和專業化服務中心、主導工業生產和工業創新中心、產品和創新技術市場的職能。

其他準則

GaWC的名冊以特定的準則為主,所以其他占有全球意義的城市未必包括在內。以下是一些例子:
1、龐大的人口,整體人口乃至都會區人口
2、多元化的選民人口
3、根據不同指標:人口、聚居地、流動性及城市化
4、重大的金融儲備/支出:城市或地區的GDP產值;股票市場:指數/市場資本化;跨國公司的總部 ;金融服務供應,如銀行、會計;就業情況
5、根據生活質數或城市發展
6、根據生活指數:根據個人財富,如億萬富翁數目
7、矚目的交通基建:機場擁有矚目的載客量(分析)或載貨量;龐大、普及的公共運輸系統;卓越的鐵路使用;道路汽車的使用;重要的海港
8、重要的科技效能/基建:卓越的城市天際線或摩天大樓
9、重要的設施:教育設施,如大學(需要註冊)、國際學生就學;研究設施;健康設施,如醫院、醫學實驗室
10、世界宗教的參拜聖地
11、國際組織的總部
12、城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及文化遺產
13、高素質的文化設施:著名的博物館及博物館;著名的歌劇團;著名的交響樂團;著名的電影中心和電影節;著名的劇院中心;國際體育盛事場地,如奧運會場館
14、旅遊生產力:旅客、經濟、賽事

類型分類

分級內涵

巴黎 巴黎
2009年,國際“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 將全球242個世界城市分成5級12段。處於頂級的世界城市被公認的有紐約、倫敦和東京三個城市。
除了三個頂級城市之外,還有頂級B段的世界城市,如:巴黎、芝加哥、法蘭克福、香港、北京、上海、首爾、洛杉磯、新加坡。
世界城市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相互關聯、互為依存。但由於各個世界城市自身制度、文化結構的差異,以及全球化經濟格局中職能分工的差異,世界城市在類型上也表現出多樣性或差異性。
也就是說,世界城市不僅僅有分層,在不同層次上各個城市的內涵和職能也不盡相同,有些城市是綜合型的中心,如: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有些城市是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香港;有些城市是物流信息中心,如:芝加哥、米蘭、法蘭克福;也有些城市是歷史文化中心,如:馬德里、羅馬、柏林。

城市類型

香港 香港
分資本吸收型和供給型
各國、各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和文化的差異性,導致世界城市出現了分型,即各個世界城市形成的路徑是有差距的。
其中頂級的三個世界城市就分為:資本吸收型或稱資本管理型,最典型的就是紐約和倫敦;資本供給型或稱產業中心型,最典型的就是東京。
資本吸收型是國際金融和高端服務業的區域或世界中心,也被稱為金融中心型世界城市。紐約是現代世界城市的先驅,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構建世界城市的戰略時,正值製造業衰退、經濟危機,因此,選擇了向國際金融和高端服務業傾斜的策略,而不是跨國公司的世界中心。這種類型的世界城市由於缺乏廣泛產業基礎,對外界經濟的依賴度過高。
資本供給型世界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業和產業諮詢類跨國公司總部,除了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之外,也是世界產業的中心。東京提出強化世界城市功能的戰略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在“第四次全國綜合開發規劃”(1987年)和“東京都第二次長期規劃”(1986年)中提出的,比紐約晚七八年。
由於日本是一個製造業的大國,因此,東京與紐約不同的是,集聚了大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製造業和產業諮詢類跨國公司總部,除了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之外,也是世界產業的中心,具有很強的生產型服務業。

代表城市

東京 東京
在西方眼裡,倫敦、紐約、巴黎和東京傳統上被認為是"四大世界級城市"。同時,它們也被視為全球資本主義的象徵。當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標準,這決取於大家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和閱歷。在某些已開發國家,其郊區的發跡,加上製造業向開發中國家的不斷遷移,導致城市明顯的衰落。
非凡的世界級城市建築,可為城市帶來一點成功,莫斯科、聖保羅、悉尼、墨西哥城和多倫多是有力的證明。這些城市已顯露其大規模和影響力。

網路體系

理解認識

巴黎 巴黎
在對世界城市外延邊界的確定上,存在著不同的理解與認識。其中包括狹義的理解和廣義的理解以及對廣義理解的延伸和發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過全球現代服務來具體地詮釋世界城市網路體系,其方法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Sassen(1991,1995,2000)對全球經濟中的地方和生產的研究。Sassen(1995)認為,應更多地關注這些服務產生的過程。服務性公司的位置選擇決策現狀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似乎一種新的集中趨勢正在出現。現代服務性公司正利用其全球網路,向其任何可能的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在世界城市網路體系的分析中,首先應該關注的是這些公司的位置(區位)決策。也就是說,具體分析特定地點現代服務的集中化是具體詮釋世界城市網路框架的基礎。
儘管這類服務性公司的位置(區位)選擇具有集中化傾向,但為了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服務,其仍然在全球遍設子公司、分部,從而形成全球性的網路。網路中的每一個子公司、分部都代表著其服務在全球的具體分配,這是其位置(區位)決策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的結果。從這一角度講,世界城市可以看成是眾多的服務性公司實施其全球位置決策的聚合作用結果。其下各種子公司、分部構成的“公司塔”,正是網路中的節點。與城市相關的信息、知識、思想、人員、指令,正是通過這些節點流動的。

空間流量

與此不同。一些學者從世界城市的空間流量角度,強調全球性聯繫的重要性,對世界城市做了比較廣義的理解。他們認為,雖然全球化是一個不平衡的過程,但有證據表明,每個城市都是這個世界城市系統構成的一部分,它們作為全球商品、服務的提供者和市場,作為資本、思想流動的軸心而存在。一個城市較少數量的資本服務提供,並不意味著其缺乏全球性的聯繫。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全球範圍內來構想世界城市(B.Derudder,P.J.Taylor,F.Witlox and G.Catlano,2003)。
按照這種廣義的理解,可以把許多規模並不很大的城市納入到世界城市中來,特別是一些具備了獨特的混合性質的資本服務功能,有著較廣泛全球性聯繫的城市。如Brown等人(2002)認為邁阿密在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扮演了某種專門的職能:它雖不是主要的世界城市,但它扮演了中美洲和全球經濟連線門戶這一關鍵性的角色。
英國Longhborough大學地理系學者所組成的世界城市研究小組(GaWC)在他們對世界城市網路的研究中,正式把世界城市網路體系特定為各單元互相連鎖的網路(Taylor,2001)。一個內在聯繫的網路具有三個層次:網路層次,指城市在全球經濟中的聯繫;節層次,指城市;次於節的層次,指服務性公司提供的現代服務。正是在這個層面上,世界城市網路體系得以產生。

聯繫體系

上海 上海
在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其聯繫性的強弱程度決定了不同城市的地位與職能。聯繫性較弱的城市,會在其所在地區形成區域性的地位與職能;聯繫性較強的城市,會超出其所在地區形成全球性的地位與職能。例如在早前的相關研究中,通過對全球化背景下的歐洲城市的空間分布的分析(Taylor和Hoyler,2000),發現英國城市對全球化的反應方式是相似的,但倫敦例外。倫敦作為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聯繫最緊密的城市之一,它具有不同於其他英國城市的特徵,表現為“非英國”(實際上是“非歐洲化”)的地位與職能。
根據城市的聯繫性強弱程度來排列,整個世界城市網路體系就是一個“金字塔”形狀。大量處於網路體系底層的城市,只具有地區性職能;相當一部分處於網路體系中層的城市,具有區域性職能;少數處於網路體系頂層的城市,則有著全球性的職能。

發展過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世界城市是在城市化及城市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演化出來的一種高級形態。因此,考察世界城市的發展,首先要置於城市化的歷史過程之中,使其具有歷史演進的延續性。對於世界城市發展之路的探索,必須研究其內在的動力機制及外部環境條件對其影響。在這一問題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及研究思路。
一種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把世界城市發展與城市競爭力聯繫在一起,視城市競爭力的提高為促進世界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強調走“城市積累”之路。大約12年前,Harver就觀察到全球化的衝擊、城市間競爭所帶來的影響和一些具有競爭力城市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正是因為城市間競爭及城市經營大大拓展了已開發國家各種新型的城市發展空間,這導致了一系列科學公園、現代化中心、世界貿易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有後現代設施的大型購物中心等的產生(David Harver,2000)。
Deas和Giordano強調了城市競爭力的根源就是“呈現在每個地理意義單元上的最初的資產存貨”。作為這個理論的結果,就是各個公司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資產實力。Krugman從巨觀經濟角度闡述了城市競爭力的概念。他認為,城市的成功就是在本地範圍內的儲蓄聚集(Boddy 1999)。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其實踐往往是通過利用這個城市所擁有的本土化資源,將其重新創造為一個知識豐富並擁有不同文化流向的新型城市。
另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把世界城市發展與提高國際化程度聯繫在一起,強調走“城市流動”之路。在這種觀點看來,“一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與它作為國際城市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Kresl,1995)。也就是說,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與網路系統中的其他城市相連,它也可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正如一個城市沒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它也會被連線到國際網路系統中。Kresl(1995)解釋了為什麼不用提高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它也會在競爭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這些學者強調,世界城市之所以要突出其外部聯繫與流動,是因為世界城市作為全球經濟中一個節點,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戰略重要性是由它的連通性來體現的。從這一角度講,一個城市只有在世界範圍的流動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認為,前一種觀點或多或少代表了早期世界城市發展路徑,更多地反映了工業化時期傳統世界城市發展模式;後一種觀點更多體現了現代世界城市發展路徑,反映了順應全球化與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的世界城市發展模式。當然,邁向世界城市離不開提升城市競爭力,特別對於後起發展的城市來講,提升城市競爭力是其邁向世界城市的基礎。即便如此,後起發展城市也要看到全球化與信息化帶來的新變化,通過城市流動以及與全球建立廣泛聯繫來提升其城市競爭力,充分發揮其後發優勢,走出一條新型的世界城市發展道路。
在世界城市發展過程中,除了其內在動力機制或作用機制外,外部環境條件對其影響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或導致一個城市邁向世界城市的路徑選擇。
最後要提及的一點是,世界城市發展之路,不僅要從城市的興起過程來研究,而且也要從其衰落來考察。東京曾經被看做是與紐約、倫敦相媲美的世界城市。儘管經濟活動規模依然龐大,但就其全球城市中的等級地位來說,正在走向沒落。因此,很有必要對東京這一衰落中的世界城市進行考察與研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城市分級

歐美國家的人文地理學界把世界城市分為了四個級別,分級的標準是綜合考慮人口、GDP、城市面積、影響範圍和政治文化經濟地位。除了四個等級外,還有一些介於某兩個等級之間的城市。 
1998年,尊·比佛斯達克(Jon Beaverstock)、理察·史密斯(Richard G. Smith)和彼德·泰勒(Peter J. Taylor)首次嘗試利用有關數據定義、分類和排列全球各個城市,當時他們同在英國羅浮堡大學共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術研究員羅納德·達烏斯(Ronald Daus)進一步集中研究主要在南半球的歐洲以外城市。比佛斯達克、史密斯和泰勒共同成立了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
1999年,GaWC嘗試為世界級城市定義和分類。世界級城市名冊於GaWC 5號調查學報中概述,以國際公司的“高級生產者服務業”供應,如會計、廣告、金融和法律為城市排名。GaWC的名冊確認了世界級城市的3個級別及數個副級別,由高到低順序為Alpha級 (下設四個副級別:Alpha++、Alpha+、Alpha和Alpha -)、Beta級(下設三個副級別:Beta +、Beta和Beta -)、Gamma級(下設三個副級別:Gamma +、Gamma和Gamma -),另外還有“高度自足”和“自足”兩個級別,意即此等城市能夠提供程度足夠的服務,無需明顯地依賴其他全球城市。
根據2016年GaWC城市名冊,世界特等、一、二、三級城市以及高度自足和自足城市共 361個城市上榜,等級劃分如下:
特等城市(Alpha++)2個:英國倫敦,美國紐約
一線強市(Alpha+)7個:新加坡,中國香港,法國巴黎,中國北京,日本東京,阿聯杜拜,中國上海
一線中市(Alpha)19個:澳大利亞悉尼,巴西聖保羅,義大利米蘭,美國芝加哥,墨西哥墨西哥城、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德國法蘭克福,西班牙馬德里、波蘭華沙、南非約翰內斯堡、加拿大多倫多,韓國首爾,土耳其伊斯坦堡,馬來西亞吉隆坡,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荷蘭阿姆斯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洛杉磯
一線弱市(Alpha-)21個:愛爾蘭都柏林,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華盛頓,印度新德里,泰國曼谷,瑞士蘇黎世,奧地利維也納,中國台北,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舊金山,中國廣州,菲律賓馬尼拉,哥倫比亞聖菲波哥大,美國邁阿密,盧森堡盧森堡市,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智利聖地亞哥,西班牙巴塞隆納,以色列特拉維夫,葡萄牙里斯本
二線強市(Beta+)24個:捷克布拉格,越南胡志明市,美國波士頓,丹麥哥本哈根,德國杜塞道夫,希臘雅典,德國慕尼黑,美國亞特蘭大,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芬蘭赫爾辛基,匈牙利布達佩斯,烏克蘭基輔,德國漢堡,印度班加羅爾,義大利羅馬,挪威奧斯陸,美國達拉斯,埃及開羅,美國休斯敦,秘魯利馬,奈及利亞拉各斯,委內瑞拉加拉加斯,紐西蘭奧克蘭,南非開普敦
二線中市(Beta)19個:卡達多哈,巴基斯坦喀拉蚩,賽普勒斯尼科西亞,瑞士日內瓦,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德國柏林,加拿大蒙特婁,阿聯阿布達比,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美國費城,加拿大溫哥華,中國深圳,保加利亞索菲亞,澳大利亞珀斯,越南河內,黎巴嫩貝魯特,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巴林麥納麥
二線弱市(Beta-)38個:模里西斯路易港,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印度金奈,德國斯圖加特,多米尼亞聖多明各,巴西里約熱內盧,科威特科威特城,中國成都,巴拿馬巴拿馬城,美國丹佛,巴基斯坦拉合爾,沙烏地阿拉伯吉達,突尼西亞突尼西亞城,厄瓜多基多,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美國西雅圖,英國曼徹斯特,瓜地馬拉瓜地馬拉城,法國里昂,哥斯大黎加聖何塞,中國天津,加拿大卡爾加里,約旦安曼,波多黎各聖胡安,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比利時安特衛普,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印度加爾各答,愛沙尼亞塔林,美國聖路易斯,美國蒙特雷,印度海得拉巴,英國愛丁堡,美國聖迭戈,德國科隆,荷蘭鹿特丹,孟加拉國達卡,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
三線強市(Gamma+)24個:厄瓜多瓜亞基爾,美國克利夫蘭,拉脫維亞里加, 亞塞拜然巴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立陶宛維爾紐斯,英國伯明罕,英國格拉斯哥,中國南京,中國杭州,斯里蘭卡科倫坡,葡萄牙波爾圖,中國青島,西班牙瓦倫西亞,美國底特律,阿曼馬斯喀特,日本大阪,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烏干達坎帕拉,開曼群島喬治敦,尼加拉瓜馬那瓜,南非德班,美國聖何塞,俄羅斯聖彼得堡
三線中市(Gamma)28個:美國菲尼克斯(鳳凰城),宏都拉斯特古西加爾巴,美國奧斯汀,印度浦那,墨西哥瓜達拉哈拉,中國大連,喬治亞提比里西,坦尚尼亞三蘭港,中國重慶,土耳其安卡拉,尚比亞盧薩卡,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美國辛辛那提,巴拉圭亞松森,辛巴威哈拉雷,瑞典哥德堡,中國廈門,伊拉克摩蘇爾,美國堪薩斯城,加納阿克拉,白俄羅斯明斯克,美國坦帕,義大利都林,安哥拉羅安達,象牙海岸阿比讓,阿爾巴尼亞地拉那,瑞士洛桑,英國利茲
三線弱市(Gamma-)32個:中國台中,美國夏洛特,美國巴爾的摩,美國羅利,英國貝爾法斯特,德國萊比錫,哥倫比亞麥德林,中國武漢,喀麥隆杜阿拉,莫三比克馬普托,馬其頓斯科普里,波札那哈博羅內, 英國布里斯托,美國奧蘭多,塞內加爾達喀爾,中國蘇州,瑞典馬爾默,加拿大埃德蒙頓,中國長沙,法國斯特拉斯堡,西班牙畢爾巴鄂,義大利博洛尼亞,美國哥倫布,紐西蘭惠靈頓,德國紐倫堡,緬甸仰光,中國西安,波蘭弗羅茨瓦夫,法國馬賽,德國德雷斯頓,中國瀋陽,美國匹茲堡
高度自足城市(High Sufficiency)35個:墨西哥克雷塔羅,奈及利亞阿布賈,巴西阿雷格里港,美國哈特福德,美國密爾沃基,巴西庫里蒂巴,中國濟南,哥倫比亞卡利,英國利物浦,波蘭克拉科夫,墨西哥蒂華納,南非比勒陀利亞,墨西哥普埃布拉,美國波特蘭,玻利維亞拉巴斯,荷蘭烏特勒支,美國薩克拉門托,沙烏地阿拉伯達曼,美國傑克遜維爾,賽普勒斯利馬索爾,馬來西亞新山,法國里爾,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國聖安東尼奧,美國鹽湖城,英國紐卡斯爾,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亞美尼亞葉里溫,丹麥奧胡斯,納米比亞溫得和克,高棉金邊,巴西納塔爾,波蘭波茲南,英國南安普頓,中國高雄
自足城市(Sufficiency)112個:巴西貝洛奧里藏特,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基督城),義大利佛羅倫斯,美國里奇蒙,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西班牙港,西班牙塞維亞,加拿大渥太華,中國昆明,摩爾多瓦基希納烏,法國波爾多,加拿大漢密爾頓,西班牙馬拉加,肯亞奈洛比,波蘭卡托維茲,荷蘭海牙,墨西哥華雷斯,牙買加金斯敦,中國福州,土耳其伊茲密爾,蒙古國烏蘭巴托,馬來西亞檳城,德國漢諾瓦,美國塔爾薩, 澳大利亞坎培拉,阿富汗喀布爾,印度尼西亞泗水,印度安拉阿巴德,法國格勒諾布爾,波赫塞拉耶佛,巴勒斯坦(以色列)耶路撒冷,義大利熱那亞,美國帕羅奧圖,盧安達基加利,巴西巴西利亞,宏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馬來西亞納閩,印度那格浦爾,中國澳門,美國拉斯維加斯,冰島雷克雅未克,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加彭利伯維爾,美國哈里斯堡,南非伊莉莎白港,中國太原,英國阿伯丁,巴西累西腓,巴西坎皮納斯,瑞士巴塞爾,美國孟菲斯,墨西哥梅里達,美國伯明罕,菲律賓宿霧,德國不萊梅,法國里昂,中國長春,法國土魯斯,美國聖克魯斯,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土耳其布爾薩,中國合肥,奧地利林茨,美國紐奧良,美國路易斯維爾,西班牙科爾多瓦,比利時列日,美國奧馬哈,德國多特蒙德,馬拉威布蘭太爾, 英國加的夫,中國寧波,以色列海法,墨西哥墨西卡利,黑山波德戈里察,奧地利格拉茨,法國蒙彼利埃,美國得梅因,加拿大魁北克,印度納西克,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德國曼海姆,中國鄭州,中國南寧,巴哈馬拿騷,墨西哥奇瓦瓦,法國尼斯,阿根廷羅薩里奧,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智利瓦爾帕萊索,中國哈爾濱,瑞士伯爾尼,日本名古屋,挪威卑爾根,波蘭羅茲,美國麥迪遜,委內瑞拉瓦倫西亞,利比亞的黎波里,美國普羅維登斯,中國烏魯木齊,加拿大溫尼伯,印度科欽,英國萊切斯特,葉門薩那,日本福岡,美國火奴魯魯(檀香山),剛果(金)金夏沙,多哥洛美,巴西薩爾瓦多,巴西戈亞尼亞,印度阿里格爾,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

中國城市排名

2016年GaWC城市名冊中的中國城市:
特等(Alpha++):無
一線強(Alpha+):香港、北京、上海
一線中(Alpha):無
一線弱(Alpha-):台北、廣州
二線強(Beta+):無
二線中(Beta):深圳
二線弱(Beta-):成都、天津
三線強(Gamma+):南京、杭州、青島
三線中(Gamma):大連、重慶、廈門
三線弱(Gamma-):台中、武漢、蘇州、長沙、西安、瀋陽
高度自足城市(High Sufficiency):濟南、高雄
自足城市(Sufficiency):昆明、福州、澳門、太原、長春、合肥、寧波、鄭州、南寧、哈爾濱、烏魯木齊

2014排名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兩個為倫敦和東京)。據財經日報辛科迪亞斯統計,截至2008年底,紐約控制著全球40%的財政資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總市值,全球市值為15萬億美元。有超過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2010年,紐約的財產所有總值為813萬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6家企業位於紐約。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郡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國王郡、布朗克斯、皇后區和史坦頓島,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
倫敦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經濟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
巴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20.1578萬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巴黎經濟活躍,2008年,巴黎及其地區的GDP為8134億美元,超過法國GDP的四分之一。巴黎的紡織、電器、汽車、飛機等工業都非常發達,時裝和化妝品工業更是舉世聞名。巴黎設有許多世界性的大銀行、大公司、大交易所,它們以巴黎為基地,積極開展國際性業務,構成了一個國際性營業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
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東京擁有全球最複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為世界經濟富裕及商業活動發達的城市之一。東京澀谷區的澀谷大街也為世界上交通最為繁忙的地段。東京又是日本經濟、商業、金融中心,資本在50億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東京,全國各大銀行或總行或主要分行都設在東京,東京在千代區和中央區分別設有聞名於世界的日本銀行和活躍於世界股票市場的東京股票交易所。
香港(Hong 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繁忙的國際大都市,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香港地處中國華南,地處珠江口東側,瀕臨南中國海。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包括大嶼山及23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北隔深圳河與廣東深圳相接;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里左右。
洛杉磯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
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是美國的交通中心,摩天大樓的故鄉。位於伊利諾州東北部,密西根湖西南端。[3]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教、交通和國際交往中心,也是中國經濟、金融的決策和管理中心。北京擁有七項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Singapore),全稱新加坡共和國,舊稱為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是繼紐約、倫敦、東京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擁有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的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簡稱為華盛頓,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靠近維吉尼亞州和馬里蘭州,位於美國的東北部、中大西洋地區,是1790年作為首都而設定、由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特別行政區劃,因此不屬於美國的任何一州。華盛頓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因此經濟色彩不濃,是大多數美國聯邦政府機關與各國駐美國大使館的所在地,也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還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跡。
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有歐洲的首都之稱,歐盟北約的總部在此安營,另外還有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在此設立辦事處每年名目繁多的國際會議再次召開。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
首爾(Seoul),韓國首都。前稱為漢城。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正式更改為“首爾”。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首爾位於韓國西北部的漢江流域,朝鮮半島的中部,是韓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行政區內人口1000多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韓國首都圈(亦稱首爾首都圈,包括仁川廣域市和京畿道的大部分地區),人口2300萬。
多倫多(Toronto),加拿大最大城市、安大略省的省會,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區。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亦超越芝加哥成為北美洲第四大城市。多倫多是全球最多元化的都市之一,49%的居民是來自全球各國共100多個民族的移民,140多種語言匯集在這個北美大都市,由於這裡的犯罪率極低、怡人的環境,多倫多被評為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連續多年占據全球宜居城市排行前十名。
悉尼(Sydney),港台稱“雪梨”,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帶,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亞、大洋洲及南半球第一大城市和港口,世界公認十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馬德里(Madrid),西班牙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經濟、中心,馬德里省首府。是歐洲著名的歷史名城。西班牙中央經濟區的綜合性經濟中心,運輸、物流、研發、消費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心。
維也納(Wien),是奧地利的首都,同時也是奧地利的9個聯邦州之一,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於多瑙河畔。
維也納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除此之外維也納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部以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維也納以其華麗的建築、公園與廣闊的腳踏車網路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軍。因市內古典音樂氣氛濃厚,引來各國音樂家聚集於此,具“世界音樂之都”和“樂都”等美譽。
莫斯科(Moscow),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全俄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
莫斯科也是獨立國協最大的商業中心,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業辦事機構都設在這裡。是世界著名古城,國際化大都市。莫斯科是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莫斯科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設施眾多。是世界著名古城,世界特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Shanghai),簡稱“滬”,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共同構成以上海為龍頭的中國最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圈”。
上海是中國主要旅遊城市之一。主要景點有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外灘風景區、上海新天地娛樂休閒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等。北京和上海為現今中國大陸兩座擁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國際大都市。
柏林(Berlin),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萊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
柏林連續的成為以下這些國家的首都:普魯士王國(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魏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三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被分割;東柏林成為了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實上成為了西德在東德的一塊飛地,被柏林圍牆圍住。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該市重新獲得了全德國首都的地位,駐有147個外國大使館。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不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擁有八萬多家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阿根廷最大城市、首都及第一大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