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是中國駐印軍主力“天下第一軍”。 1944年8月孫立人升新1軍軍長。 15日,孫立人趕到新1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畫。

代表人物:鄭洞國/孫立人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軍是中國駐印軍主力“天下第一軍”。新1軍的前身為新38師。該師的底子就是財神爺宋子文大名鼎鼎的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來。
特別說明稅警總團自組建之後在1932、1937年的兩次上海大戰中傷亡殆盡,1940年重組之後由孫立人將軍任指揮。所以新38師與“一二八”、“八一三”沒有什麼關係。
1941年底隨66軍進入緬甸作戰,仁安羌一戰中,孫將軍僅率領一個113團前往解圍,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了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勳章,由此聲名大振,甚至被媒體稱為“東方隆美爾”,同時113團也傷亡過半。隨後由於遠征軍指揮混亂,孫立人未隨大部隊北撤,而是完整撤退到印度。過境時英國軍隊竟要求新38師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入境!孫將軍當即回絕,下令加強警戒、準備戰鬥,後來英軍參觀了新38師營地,軍裝雖破卻乾淨齊整,槍械雖差但擦得鋥亮,還帶來2門迫擊炮4挺重機槍。與那些連褲子都扔在逃跑路上的英軍絕對天壤之別。英國人一下被折服了,第二天就奏樂鳴炮歡迎。大快人心!
194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22、30、38合編為新1軍,首任軍長鄭洞國,此時新22師也在其建制之中,出國遠征的中國士兵,在美英盟軍的幫助下,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練就叢林戰的過硬本領,日後的新7軍軍長李鴻作為“蘭姆伽營地的開拓者”因為幹練堅決而被史迪威稱為“東方的蒙哥馬利”。
第二次印度緬甸戰役,今非昔比的新38師,士兵身強力壯,武器新穎精良,智取強攻,一下沖開野人山的第一關隘“鬼門關”。打掃戰場,8名日軍生俘,110 余名日軍被燒死悶死在堡壘內,戰勝種種困難,逐一殲滅盤踞在野人山的敵寇,10月29日新三十八師終於突破險峻的野人山。激戰90天的孟拱之戰,經新38 師兩晝夜的奮勇拼殺,以勝利攻占而告終。
1944年4月與美軍聯合圍攻密支那,斃敵2000人,俘虜70人。新1軍攻擊八莫,新38師作為主力,在美國轟炸機的配合下,惡戰一個月,與日軍一個戰壕、一個地堡地爭奪,這一仗消滅日軍2400餘人。盟軍當局後來將八莫的一條馬路以新38師師長李鴻的名字命名。1944年8月孫立人升新1軍軍長。
整個反攻戰役中戰果輝煌:擊斃日軍聯隊長以下官兵33000人,打傷75000,繳獲大炮186門,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占公路646英里(大約 1140公里)。自身傷亡17000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役中曾俘虜日軍1200多人,時任新38師長的孫將軍對日本俘虜的態度:對那些曾沾滿中國人鮮血的禽獸,儘管成了俘虜也照樣格殺勿論,全部活埋。只有一人倖存,因為孫將軍得知他是台灣人。也讓日本人明白,殺降可不是他們的專利。日軍後來一聽新1 軍、新38師大名望風而逃。使新1軍博得“天下第一軍”的美譽。緬北與滇西的反攻戰,是八年抗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徹底勝利的一次殲滅戰,對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都起了重要作用。到1945年6月,新一軍凱旋迴國。
1946年1月1日,孫立人奉命參加聯合國參謀首長會議。2月17日,新一軍開始奉調船運秦皇島。3月下旬全軍運抵東北。隨即北上鐵嶺,錦州,遼中,瀋陽,新民等地,並無大的戰鬥,倒是驅逐了一些每日搶劫強姦的蘇聯紅軍。
東北第一場大仗為四平之戰,自4月17日開始直到5月18日結束,足足啃了一個月。東北民主聯軍為了執行軍委“化四平為中國的馬德里”的命令,調集14個旅(師)構成綿延上百里的防線,此戰相當激烈,雙方都拼盡全力,殺得昏天黑地,甚至出現了新1軍50師用重炮、120多挺輕重機槍打爛泊羅子陣地的戰例,呈現僵局態勢,最終以新6迂迴威脅解放軍退路,解放軍被迫撤退而告終。
此戰前軍長孫立人前往英國接受英王勳章,新1軍沒有軍長在營已有4月有餘。大戰在即卻仍不見帶領他們一齊斬關奪隘,橫掃印緬的軍長歸隊,全軍將士士氣浮動。熊式輝派鄭洞國臨時指揮新1軍。鄭洞國雖曾是新1軍軍長,但一直在後方負責後勤,訓練等,威信無法和孫立人相比。故從4月21日開始攻擊四平,師長都態度消極,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卻不努力攻擊。無疑影響了戰力發揮。而且16日,剛投入四平方向擔任左翼迂迴的71軍主力在四平近郊遭受重創,喪失戰鬥力,只剩下新1軍獨力從正面強攻四平。如此條件下,以一軍之力攻占四平顯然不現實,無可厚非。5月中旬,民主聯軍7師向新38發動進攻,損失1000多。 15日,孫立人趕到新1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畫。新1軍官兵見軍長回來了,士氣大振,奮勇猛撲林彪防線,在新6軍的配合下終於第一個攻進四平。
“四平保衛戰,解放軍受到相當大的元氣損失,許多主力部隊失去戰鬥力,黃克誠部三師七旅,原為井崗山之老部隊,四平撤退後只剩3000餘人,失去戰鬥力;萬毅之三師原有12000人,經四平戰鬥傷亡及撤退中被追擊潰散逃亡只剩4、5000人,失去戰鬥力;一師梁興初部剩5000人還保持有戰鬥力;二師羅華升部還保持有戰鬥力;鄧華部保一旅損失相當重;其次八旅、十旅、楊國夫部七師也弄得疲憊不堪和不少損失……”—摘自民主聯軍給軍委的總結報告。雖然戰後承認只損失8000多,但實際上遠遠不止,東野一直諱莫如深,具體的數字仍是迷。
而另外一場著名的戰鬥為1947年3月德惠守衛戰。這是東北解放軍第一次向國民革命軍主力部隊進行的正規攻城作戰,潘裕昆的50師在德惠被圍,孫立人勉潘裕昆沉著固守,並告潘裕昆三日內將親率援軍解圍,同時親率部眾北上解圍;同時,71軍亦由農安側擊德惠。解放軍集中了4個師、80門火炮,4輛坦克,以6 縱為主力,可以說是絕對優勢,且部隊剛打了勝仗,士氣旺盛。但是激戰3天,攻堅卻失利了。由此暴露出解放軍在正規戰、攻堅上的許多不足。德惠被圍攻之同時,新1軍留置在松花江北岸由50師149團第1營第2連連長鄭明發率部固守的橋頭堡亦受解放軍圍攻,長達24天。解圍後,堅守德惠的149團及鄭明發連,由蔣委員長特賜名為「中正團」及「中正連」,並頒發正式關防證書。但是在遼西會戰之前,新1軍進東北時編制的3個師曾經報銷過6個團,分別是新30師 89、90團,新38師112、113團和50師149、150團,作為新1軍起家骨幹是新38師(地位相當於新6的新22師)先後有2個主力團被殲,戰績比起新6,相對“虎師”有所不足。在黑山阻擊戰中也曾發動進攻,可惜那時已經太晚了,隨著東野主力的到來,加上廖耀湘的病急亂投醫,胡家窩棚之戰,解放軍以凌厲的攻勢迅速搗毀廖耀湘司令部,逼其兵團退至唐家窩棚一帶,廖耀湘在撤回瀋陽之際,手拿報話器發話:“我是廖耀湘,現在我宣布撤退命令......”。這時,第九兵團參謀長楊昆急步上前勸阻道:“司令官,不能用明語,千萬不能用明語......。”廖耀湘焦燥地打斷楊昆:“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時間!”接著他用明語命令到:“現在敵情嚴重,潘軍長……我的司令部突然遭到襲擊!現在由你指揮新一軍、七十軍169師和重炮部隊,沿大虎山至新民地區向瀋陽撤退。我親率新六軍22師、新三軍第14師經大虎山至老達房渡遼河向瀋陽轉進,49軍隨後跟進.......”林彪聽了立即部署指揮,這時注定敗局已定,遼西成為了新1軍的最終歸宿。
新38師的底子為稅警總團,按理說乾的應該是鹽務緝私的買賣,不過我們的孫將軍心向戰場,一心要殺敵報國,執掌部隊以後完全按照正規陸軍的野戰科目進行訓練,最終在其一再請求下,將稅警總團1、4、6三個團編為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立刻從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了緬甸遠征軍。有人將新1、新6比喻為“連體嬰兒”,兩軍自成立到征戰,最後到終結,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戰鬥,訓練、戰術、裝備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蘭姆伽營地的叢林作戰訓練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了,這次說一說裝備上的些許差異,新編38師轄3個炮兵營,比新22多一個,由於“過剩”問題,即使被殲兩個團後,通過將庫存的武器補充後,仍能達到團有迫擊炮12門與戰防炮8門,營有8挺重機槍與4具火箭筒,連有六零炮6門,班有1挺輕機槍與2支衝鋒鎗的水平。在軍紀上,從第一次遠征撤退不亂到接替新6軍駐守長春,前期平分秋色,後期略勝一疇。
當時東北流傳著“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軍”就是見識到其超強的戰鬥力後,很長一段時期由於恐懼而講出的。
在印度、緬甸的戰鬥中新1軍可以說是占據上風,成軍早,馳名中外,許多高級將領都接受過外國頒發的勳章,說白了就是“受洋人重視”,這也難怪,孫立人在西點軍校時就和馬歇爾等人成為同學、朋友,關係非同一般,二戰結束後美軍曾經想讓新1軍代表中國擔任駐日占領軍,只是國共急著內戰才作罷。在東北戰績上不如新6軍,另孫立人不是老蔣嫡系,從感情、受重視程度上說老蔣更偏重新6軍。最終孫立人也因為派系矛盾調離了新1軍,離開了東北,同時調走了幾百名骨幹親信,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這些人參與對新兵的訓練,由此將新1軍的傳統與練兵方法流傳下來,從這個方面考慮,最終還是將新6排在前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