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國家擁有的銀行]

國有銀行[國家擁有的銀行]
國有銀行[國家擁有的銀行]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有銀行,即國家擁有的銀行,是指由國家(財政部、中央匯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大型銀行。 國有銀行具體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1949年以後,在沒收官僚資本銀行的基礎上,結合組織各革命根據地的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領導下,將原來的官僚資本銀行改組為新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業合作銀行。以後,又新建和改組了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

1953到1955年,經過清產核資、調整業務和實行儲蓄專業化、公私合營銀行的機構和業務併入中國人民銀行,從而建立了新的集中統一的金融體制。

1983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成為國家統一管理金融的機構,其他專業銀行成為經濟實體。

1981年12月,為向國外籌集建設資金辦理投資信貸,我國成立了中國投資銀行(China Investment Bank),中國投資銀行總行設在北京,是獨立的企業法人,是我國的國家專業銀行,按照國家對國營企業的要求,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及其他檔案,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將工農中建由專業銀行轉變成國有商業銀行,為此,從四大行中剝離了政策性業務,組建了國家開發銀行(1994)、中國進出口銀行(1994)、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4)三家專門執行政策性業務的專業銀行,即政策性銀行。

為解決國有獨資銀行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的問題,國務院於1999年先後成立了四家直屬國務院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1999.10.19)、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1999.10.18)、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1999.10)、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1999.10),專門對應負責解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為四大銀行發展成為大型商業銀行奠定了基礎。

2002年2月,中央在京召開第二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銀行辦成現代金融企業,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綜合改革是整個金融改革的重點”;“無論是充分發揮銀行的重要作用,還是從根本上防範金融風險,都必須下大決心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此後,降低不良資產、實行審慎原則的會計制度,到實行股份制,再到上市這“三步走”的改革步驟已成共識,隨後的銀行業改革基本遵照這一思路。

2003年,為了改革當時的銀行業監管體制,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同年4月28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掛牌;12月27日,《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頒布。

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進一步明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走股份制改造之路,是當前國有銀行走出困境的戰略抉擇。

2003年12月16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

2004年1月6日,中央政府創造性地運用外匯儲備註資大型商業銀行:由匯金公司拿出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合計3724.65億人民幣),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並引進戰略合作夥伴,標誌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拉開序幕。

2004年8月,交通銀行引進英國滙豐銀行(HSBC)作為戰略投資者,滙豐銀行以每股1.86元人民幣的價格購入交行19.9%的股權,即77.75億股,成為僅次於財政部的第二大股東,投資金額達17.47億美元。

2004年8月24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4年9月21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掛牌,標誌著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經完成。

2004年,交通銀行通過定向募股方式,補充資本金191億元,其中財政部、匯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分別投資50億元、30億元、100億元。交通銀行通過財務重組由股份制商業銀行改制為國有商業銀行,為建立真正的現代金融公司治理結構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2005年4月,中央匯金公司又拿出15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工商銀行注資。

2005年6月17日,建設銀行和美國銀行簽署了關於戰略投資與合作的最終協定。根據協定,美國銀行將分階段對建行進行投資,最終持有股權可達到19.9%。首期投資25億美元購買匯金公司持有的建行股份。

2005年7月1日,建行和淡馬錫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亞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戰略投資的最終協定,亞洲金融以14.66億美元購入建行5.1%的股權。

2005年8月,中國銀行與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9月與瑞銀集團,10月與亞洲開發銀行;2006年3月與全國社保基金,分別簽署協定。5家機構作為新的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出資總計31億美元,購入中行10%的股權,其中將一半股權賣給了高盛、李嘉誠私人基金;淡馬錫購得中行5%股份。

2005年10月,華夏銀行引進德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作為戰略投資者,德意志銀行財團(包括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盧森堡公司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以每股4.5元人民幣的價格購入華夏銀行13.98%的股權,即5.872億股,總值26.424億元人民幣,德意志銀行財團成為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

2006年1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與高盛投資團簽署了戰略投資與合作協定,高盛投資團出資37.8億美元購買工行新發行的股份。

2006年4月28日順利完成資金交割。這筆當時最大的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業的單次投資,約占工行股份比例總計的8.89%。

2007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型商業銀行。

2008年11月,中央匯金公司拿出190億美元對農業銀行注資。

2009年,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後,根據當時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情況,沒有延續前期經驗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只引進了幾家財務投資者。

多元化

1978-2007年間,我國採取了多項舉措,使國內銀行業呈現多元化發展,包括:

(1) 恢復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2) 興辦了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3) 向深圳、廣東、福建、上海四地政府發放了銀行牌照,由當地政府主持創辦深圳發展銀行(1988)、廣東發展銀行(1988)、福建興業銀行(1988)、上海浦東發展銀行(1993);

(4) 向招商局集團、中信集團、首鋼集團、光大集團四家國有企業發放了銀行牌照,開辦了招商銀行(1987)、中信銀行(1987)、華夏銀行(1992)、中國光大銀行(1992),打破了銀行由政府創辦的壟斷局面。

(5) 通過各種形式,陸續建立了中國民生銀行(1996)、恆豐銀行(2003)、浙商銀行(2004)、渤海銀行(2005)四家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

上市

在成功改制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基礎上,國有商業銀行隨即展開首次公開發行和股票上市工作:

2005年6月23日,交行H股在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27日,建行H股在香港上市;

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在香港上市,7月5日中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06年10月27日,工行A+H股同步上市;

2007年5月15日,交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07年9月25日,建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10年7月15日和16日,農行A股和H股先後在上海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

主要問題

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2014年3月底公布對15家全國性銀行的滿意度測評,等候時間過長和銀行手續費高最受消費者詬病,5大國有銀行有4家滿意度都在行業平均線之下。

此次測評以北京、上海等13個樣本城市各家銀行的個人客戶為訪問對象,調查對門市服務、網銀、理財、卡等滿意度,結果顯示銀行業滿意度為78.4分。但在5大國有銀行中,只有建行過了這一滿意度平均線,其他國有銀行的滿意度得分不僅比股份制銀行低,而且還都在行業平均線之下。

壞賬沖銷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等5家國有大型銀行2013年加大了壞賬沖銷力度,凸顯出該國經濟降溫之際日益增加的債務風險。據推算,2013年這五家銀行沖銷和轉移到表外的不良貸款總計人民幣639.2億元(合105億美元),是2012年人民幣252.9億元沖銷規模的2.5倍。

清理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行動是表明債務累積正對中國整體經濟產生影響的又一跡象。2012年幾宗引人注目的違約事件已對中國房地產等重要經濟領域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敲響了警鐘。分析人士和銀行業高管也曾提醒說,2013年將出現更多大規模的壞賬沖銷。穆迪(Moody's)銀行業分析師Christine Kuo說,中國經濟減速讓銀行業面臨巨大壓力。她說,預計這股趨勢在2014年還將繼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