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日俄戰爭是日本步槍演變的重要里程碑,原來的三十式步槍是因為早先的村田步槍性能不良所以取而代之;儘管打贏了俄羅斯但是官兵對於三十式步槍的性能也充滿了一片批評的聲浪,因此又出現了三八式步槍再取而代之。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隊中的三十年式步槍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槍取代了。
四四是卡賓槍的量產時間較三八式步槍晚很多,正式量產始於1911年,不過很快地在隔年就進入部隊服役,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甚至剛剛成立的陸上自衛隊初期也以四四是卡賓槍為主力。不過生產時間卻在1942年就停產,在這卅一年間大約91,900把四四式卡賓槍問世。
轉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證明了機槍是最有效率的屠殺機器,而飛機更加速了戰爭的速度,甚至坦克的出現與套用從此改變地面戰爭的面貌,因此那種人馬合一的浪漫最後只剩下重大慶典儀式才會出現。原來的騎兵頭銜被讓給新型的裝甲部隊,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四四卡賓槍的生產,既然三八式步槍被定位為主力步槍,那么比較短而不被認為是“主力”的四四卡賓槍就自然淪為給“非主力”的部隊使用,例如工兵、炮兵、輜重運輸部隊、通信、航空隊的基地警備部隊等等。
概述
日本明治時代為了騎兵使用的便利而研製,和三八式步槍一起使用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11年也就是明治44年式正採用,定型號為44式騎槍,二戰結束後日本自衛隊初期也使用過該步槍。日本原使用三八式騎槍,它實際上只是將三八式步槍的槍管縮短了,而44式騎槍是按照騎兵馬上使用的需求而研製的。為日本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既然四四式卡賓槍是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因此在基本構造上與三八式步槍大同小異。然而小異之處也有大大不同,首先槍管遞減到482mm長度,因此全長只有96.6cm。四四式卡賓槍一樣適用6.5mm有坂子彈,然而彈頭初速卻下降到只有每秒708米,但是詭異的是有效射程卻比三八式步槍多出40米(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460米);很可能四四式卡賓槍膛線的繞距相當高但是仍然有火藥推進量不足的問題。其最大特徵是摺疊式的刺刀,三八式騎槍還使用它原配備的刺刀,騎兵有時在緊急狀況不易上刺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摺疊刺刀,並加強了金屬結構以不影響槍管。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四四式卡賓槍也會跟著使用長達40cm的三十式刺刀。然而四四式卡賓槍一開始就明確地設定給騎兵使用,儘管騎兵的式微還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會知道,不過設計師有坂細心地觀察到,如果騎兵一開始就沒有上刺刀,那么在衝鋒的時候在顛簸的馬背上將腰際的刺刀抽出裝上槍口,就等於現代在略為擁擠的高速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用火柴點菸斗是一樣的道理。為了不讓騎兵感到失望,全日本最革命性的刺刀就此誕生,有坂將它設計成前後摺疊式,要捅人的時候按下卡榫就會解除刺刀固定,向前一扳一把針管狀的刺刀就出現了。四四式卡賓槍的槍托底部還有個精巧的鏇轉蓋,拜其縮短的槍管所賜,通槍條(cleaning rod)縮短為兩節,因此可以收藏在槍托中。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當時44騎槍開發之時,騎兵是陸軍的精銳部隊,因為騎兵的特殊要求才提出研製該卡賓槍,實際上英文卡賓槍的原意就是騎兵用槍。裝甲部隊出現後,作為近代武器的卡賓槍原意就改變了。44式騎槍不僅裝備騎兵部隊,也裝備過日本傘兵部隊,這些部隊都是日本精銳部隊。實際上相對日本其它步槍的產量,44式騎槍的產量並不大,只有9萬多枝,後期生產的44式騎槍粗製濫造,質量就差了許多了。中國曾經繳獲不少,用於韓戰。
衍生型
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
參數:
使用時間1912-1945年
裝備:日本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和二戰
設計:1911年
生產:1911-1942
四四年式騎槍(有坂38式步槍)
運作方式:手動槍機,4條右鏇膛線
尺寸:長868mm,槍管長487mm
口徑:6.5mm
重量.3.3公斤
槍長966 mm
槍管長度:482 mm
初速685m/s
彈夾:5發
簡介:該卡賓槍為步槍的縮短版,基本設計完全一樣,槍口初速:732m/s,瞄準具2000m表尺。服役自1905年至二次世界大戰。槍機上方有一塊防塵蓋。